炎熱夏季慎防「太陽中風」,5種常見症狀要理解!

- 最後更新:2024-06-24首次發表:

「太陽中風」不是腦中風,是中醫學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謂「風百病之始」,當「風」進入體內後,它會侵入經絡,最終影響到五臟六腑,導致各種健康問題。

由於現代人在夏季經常待在冷氣房,尤其容易出現「太陽中風」。本文透過觀察5個常見症狀來理解「太陽中風」,提供給中醫養生人士預防疾病參考。

理解「太陽中風」的嚴重性

「太陽中風」在中醫理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源自於漢朝的《傷寒雜病論》,原文提到這句話:「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一個人得到了「太陽病」,症狀出現體溫升高(發燒)、流汗、不喜歡吹風(惡風),並且脈緩,這種情況被稱為「中風」。

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似乎只是在討論一種感冒的症狀,關鍵在於《黃帝內經》提到「風百病之始」,強調「風」是引發各式各樣的疾病的首要因素

《黃帝內經》提到「風百病之始」
《黃帝內經》提到「風百病之始」

所以,整本《傷寒論》大部分內容,都在探討運用各種中藥來治療「中風」及其後續變化的病狀。

中國古代第一本病因學書籍《諸病源候論》,對於「風邪」極度重視,開頭前兩卷幾乎都在探討「風邪」,而且分析的非常透徹。

第一卷「中風候」中提到:「中風者,風氣中於人也...其為病者,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其入經脈,行於五臟者,各隨臟腑而生病焉。」

後續章節也提到:「夫病之生,多從風起,當時微發,不將為害。初入皮膚里,不能自覺。或流通四肢,潛於經脈,或在五臟。」

古文的白話意思,疾病的形成過程中,許多情況是由風邪引起的。風邪最初入侵皮膚表層,往往不易被察覺

當風邪引發的疾病,如中風,其邪氣停滯於皮膚與表皮之間,既不能通過內部機制疏導,也無法通過外部手段宣散。

若邪氣進一步「侵入經絡」並入侵「五臟」,將會根據不同的臟腑特性引發各式各樣的疾病,書中深入分析五臟的各種中風疾病。

風邪進入臟腑產生各式各樣的疾病
風邪進入臟腑產生各式各樣的疾病

夏季是最容易「中風」的季節

提到中風,還要探討《傷寒雜病論》的另一句話:「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從文字看來,溫病時身體很熱,症狀是發燒、口渴、一點也不怕冷。

自從明清之後,中醫界的流派主流就轉變成「溫病理論」,因為那時候的中國南方的中醫師發現,許多疾病都是在濕熱的天氣之下產生的,當時的瘟疫都是熱證為主。

當人們的體內都很火熱時,運用《傷寒雜病論》的桂枝、麻黃熱性中藥效果就很差,所以從明清之後中醫界流行運用清熱寒涼藥。

大家可以想像,在溫病派流行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們在炎熱夏季,別說是冷氣房了,連個冰水都喝不到,每個人只能用扇子

明清時代中國南方天氣濕熱,溫病盛行
明清時代中國南方天氣濕熱,溫病盛行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即使是居住在濕熱的中國南方也不容易得到溫病。因為現代人都會躲在冷氣房裡,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在路邊手持扇子降溫

然而,當一個人在外面滿身大汗、毛孔張開走著,瞬間走進一個冷氣房,感受到寒氣迅速侵入體內,這種體驗是怎樣的一種狀態?以下將這個「太陽中風」的流程圖,畫成下圖:

夏季太陽中風惡性循環流程圖
夏季太陽中風惡性循環流程圖

所以,現代人在夏季,每天反覆操作的情境,應該都屬於「太陽中風」而不是「溫病」。

這種狀況,每年從5-6月開始,持續反覆經歷到9-10月為止,所以整個夏季至初秋下來,幾乎每個人的身體都累積了滿滿的寒氣與風邪,等待接下來的日子裡,進入五臟六腑產生各式各樣的疾病

其實,進入冬季也沒好到哪裡去。《諸病源候論》指出:「為寒毒藏於肌骨中,至春變為溫病」。冬季的寒氣進入體內之後,到了炎熱夏季也會自動出現「溫病」。

這就足以解釋,為什麼每年人到了天氣開始開始炎熱(5-6月)之後,新冠疫情就會自動爆發出來,這依然源自於冬天累積的寒氣。

絕大多數的人,在夏天累積太陽中風,在冬天累積寒氣,反覆地循環感冒,這就是現代各種疾病的運作模型之一。

「太陽中風」的5種常見症狀

很多專家認為,在炎熱的夏天應當透過使用清熱寒涼的中藥來治療疾病,這看似合理,但對現代人來說可能並非適宜的。

理論上,現代人在夏季可能更需要利用熱性中藥來緩解病症。這一見解最初也讓雲端中醫開發團隊感到驚訝,但隨著越來越多會員的實際案例回報,印證這種概念是可行的。

要怎麼知道自己得到太陽中風呢?其實是很容易的,只要觀察一下幾種症狀,出現其中任何一種,就可能是太陽中風。

1.流汗卻怕風

某會員分享了他父親的經歷,在2024年6月期間,父親感染了新冠病毒。初期發病時父親感覺寒冷,於是會員給他服用了熱性中藥「麻黃附子細辛湯」。

令人驚喜的是,服藥後僅1天,父親便迅速康復,第2天之後就生龍活虎。然而,一周後天氣變得悶熱,大家都汗流浹背。

有一天,父親在客廳向家人抱怨他說:「我不要吹電風扇,一吹就覺得會有受不了的感覺,很不舒服!」

有些人很不喜歡吹電風扇
有些人很不喜歡吹電風扇

這位會員一聽到,心想:「不會吧,這就是傳說中的怕風嗎?」結果他就給父親吃了「桂枝湯」,結果隔天真的就舒服多了。

這個案例,典型地展示了在炎熱夏季使用熱性中藥的效果,包含桂枝、麻黃、附子、細辛,而且都是服用1-2次科學中藥就改善一大半。

2.打噴嚏、咳嗽

2024年6月期間某會員回報,有一天晚上,他突然間聽到母親一直在咳嗽,持續咳不停。將近晚上11點時,他進去母親待的冷氣房,看到母親正在流鼻涕,而且旁邊有個電風扇吹向她。

他心想說:「流鼻涕,不就是小青龍湯嗎?」他當時也不知道這個中藥很熱,馬上就拿給媽媽服用,之後他就先去睡了。

結果隔天早上,這位母親問會員說:「你給我吃的是什麼神藥?吃下去之後沒多久咳嗽就停止了,打噴嚏、流鼻水也停止了,真是神奇?」

由於這位會員是初學者,學習的中藥就只有雲端中醫提出來的是十幾個藥方,頓時他感到信心倍增,可參考這篇文章:

3.全身發癢

一名會員持續觀察了3年以上,發現每當夏季來臨,他就會出現全身癢的情況。起初,他以為這是蚊子叮咬所致,但後來即使沒有蚊子叮咬,他仍然會感到全身癢。

最常發癢的部位包括背部、身體側面、腳部、頭皮,甚至連臀部也不例外。經過觀察,他發現癢的位置與太陽經和膀胱經的路徑相符。

最終,他發現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一旦出現癢感,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最多兩次,症狀便能得到緩解,此法屢試屢效。

4.頭痛、肩頸酸痛

太陽中風主要影響足太陽膀胱經,這條經絡連接至脖子和頭部,因此很多人在夏天可能會經歷頭痛或肩頸酸痛。

事實上,當進入冷氣房後,若感到肩膀開始酸痛,這不僅是一個小症狀,而是典型的「太陽中風」表現,因為通往肩頸部位全部都是陽經。

通往肩頸部位全部都是陽經
通往肩頸部位全部都是陽經

許多會員報告,這種情況在服用「葛根湯」後能迅速改善。葛根湯中包含桂枝、麻黃與葛根,這些成分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5.發燒

以上4種症狀,如果在出現的第一時間運用《傷寒雜病論》的中藥,通常是不會發燒的。如果沒有處理好,體內的免疫力系統宣告投降時,就會出現發燒。

退燒的方法,也只是依照上面提到的症狀,服用相關的中藥,一般都會快速退燒。

每年只要進入炎熱的夏季,台灣的地區新冠疫情就會爆發,在捷運上可以輕易聽到一大堆人在咳嗽、流鼻涕,夏天是容易「太陽中風」的感冒季節,每個人一定要知道如何應付感冒。

預防太陽中風與改善方法

《傷寒雜病論》提到,「太陽中風......桂枝湯主之」,幾乎整個太陽中風的治療方法,都是圍繞著桂枝湯進行加加減減,這是所謂的「天下第一方」,確實名符其實。

所以,任何人如果不知道怎麼學習中藥,處於整個夏季都一定要先準備一罐「桂枝湯」科學中藥放在身邊。

只要大汗淋漓,進入冷氣房,之後開始有出現類似上述的不舒服症狀,至少就先服用3g再說,自學中醫的人,可以再進行其他辨證換藥。

最積極的養生態度,就是要妥善處理好進出冷氣房的策略。某會員在2024年6月就分享,由於工作的關係,他必須每天進出冷氣房大約10次。

他準備了一件大風衣,一進冷氣房就穿上去,一出冷氣房就脫掉,他說:「全身大汗穿風衣實在很奇怪,不過確實大幅改善了太陽中風的機會。」關於中醫的風邪及預防方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在炎熱夏季裡,如果每個人都可以了解「太陽中風」的形成原理,在異常症狀出現的第一時間,馬上就加以斬斷,就不會在衍生出各式各樣難治的疾病。

這是預防疾病很重要的一個基本工作,如果您也認同的話,請務必分享這篇文章(複製文章連結,分享在自己的部落格),提醒身邊的人預防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