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肺痿」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肺痿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肺部疾病,多由肺熱灼津、肺陰虧損所致。主要症狀為咳嗽、痰中帶血、咯血、胸悶、氣短、喘息、聲音嘶啞等。

肺痿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咳嗽、痰中帶血、咯血、胸悶、氣短、喘息、聲音嘶啞等。此外,還可以根據患者的舌象、脈象進行診斷。

肺痿的治療以清肺熱、滋肺陰、止咳化痰為主。常用中藥有桑葉、杏仁、冬瓜仁、百合、麥冬、玉竹、沙參、麥冬、天冬、百合、白及、白茅根、地黃等。

肺痿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戒菸限酒。
  2. 避免接觸粉塵、煙霧等有害物質。
  3.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適當鍛鍊。
  5. 定期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肺痿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肺部纖維化、肺功能衰竭等嚴重後果。因此,如果出現肺痿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下脘

下脘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大敦

大敦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大椎

大椎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太白

太白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太淵

太淵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 2.《針灸資生經》:「胸痛悚悚。膽熱。嘔逆上氣。咳唾濁涕。肩背痛風汗出。腹脹食不下。明下云、肺急胸滿。喘逆唾濁。善噎皮痛。太淵、治肺脹滿膨膨。明下云、療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膨膨。肺俞、療肺寒熱。肺痿。上喘咳嗽。嗽血。胸脅氣滿。不得臥。不嗜食。汗不出。及背急強。(明下)凡肺風氣痿絕。

少商

少商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肺俞

肺俞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 2.《針灸大成》:「**◎肺俞:**主內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小兒龜背。
  • 3.《針灸大成》:「傳尸骨蒸,肺痿:膏肓肺俞四花穴。
  • 4.《灸法秘傳》:「久嗽肺虛,而成肺痿。痿者萎也,猶枝葉之萎落也。時吐涎沫,聲音不揚,或嗽血絲,形容枯槁。斯症屬虛者多,非肺癰屬實之可比。當先灸其肺俞,兼灸膏肓可也。
  • 5.《神應經》:「傳屍骨蒸肺痿:膏肓,肺俞,四花穴
  • 6.《針灸資生經》:「胸痛悚悚。膽熱。嘔逆上氣。咳唾濁涕。肩背痛風汗出。腹脹食不下。明下云、肺急胸滿。喘逆唾濁。善噎皮痛。太淵、治肺脹滿膨膨。明下云、療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膨膨。肺俞、療肺寒熱。肺痿。上喘咳嗽。嗽血。胸脅氣滿。不得臥。不嗜食。汗不出。及背急強。(明下)凡肺風氣痿絕。
  • 7.《黃帝明堂灸經》:「_肺俞_,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壯。主肺寒熱,肺痿,上喘咳嗽,唾血,胸脅氣滿不得臥,不嗜食,汗不出,及背強弦急也。
  • 8.《普濟方·針灸》:「治肺寒熱。肺痿上喘。咳嗽。嗽血。胸脅氣滿不得臥。不嗜食。汗不出。及背急強。穴肺俞

肩井

肩井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前谷

前谷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神門

神門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陰谷

陰谷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陷谷

陷谷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勞宮

勞宮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復溜

復溜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間使

間使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膏肓

膏肓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 2.《針灸大成》:「傳尸骨蒸,肺痿:膏肓肺俞四花穴。
  • 3.《灸法秘傳》:「久嗽肺虛,而成肺痿。痿者萎也,猶枝葉之萎落也。時吐涎沫,聲音不揚,或嗽血絲,形容枯槁。斯症屬虛者多,非肺癰屬實之可比。當先灸其肺俞,兼灸膏肓可也。
  • 4.《神應經》:「傳屍骨蒸肺痿:膏肓,肺俞,四花穴

膈俞

膈俞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膽俞

膽俞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

隱白

隱白

  • 1.《針灸聚英》:「大椎膏肓脾胃肺。下脘三里首肩井。傳屍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乾嘔間使三十壯。膽俞通谷及隱白。乳下寸半要識真。灸之神效勝服藥。噫氣勞宮與大敦。少商太淵與神門。太谿陷谷與太白。八穴治之神效臻。痰涎陰谷與前谷。復溜三穴不可忽。結積留飲病不瘳。膈俞五壯通谷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