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脛寒」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脛寒是中醫古代疾病,是指小腿部位發涼的一種症狀。多由寒邪侵襲,經脈失調所致。臨床表現為小腿部位冰涼,遇冷加重,伴有疼痛、麻木等症狀。

治療上以溫經散寒為主,常用中藥有附子、乾薑、桂枝、白芍等。此外,還可以配合針灸、推拿等外治方法。

脛寒的預防方法包括: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飲食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如果出現脛寒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中都

中都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中都,在內踝上七寸,䯒骨中,與少陰相直。治腸癖,遺疝,小腹疼,足寒脛寒,行難,婦人血崩,惡露不止。
  • 2.《針灸資生經》:「明下云、療足指盡疼。不得踐地。千云、湧泉、然谷、主五指盡痛。足不履地。三陰交、療不能行。(千)三陰交、療足痿不能行。(見膝腳痛。)上廉、療腳重不得履地。(見腳氣。)崑崙、療腳重不得履地。崑崙、治踹腫不得履地。然谷、治足跗腫。不得履地。中都、主脛寒。
  • 3.《普濟方·針灸》:「_中都二穴_,一名中郄。在內踝上七寸。䯒骨中與少陰相直。針三分。灸五壯。銅人經云。治腸澼㿉疝。少腹痛。婦人崩中。因產惡露不絕。西方子云。治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
  • 4.《普濟方·針灸》:「治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穴中都
  • 5.《普濟方·針灸》:「治脛寒。穴中都

蠡溝

蠡溝

  • 1.《針灸逢源》:「蠡溝(一名交儀),在內踝上五寸足厥陰絡別走。少陽。(針二分。灸三壯)治疝痛小腹滿數噫。恐悸少氣足脛寒酸。月經不調。
  • 2.《普濟方·針灸》:「治卒疝股脛寒。小便不利。臍下積氣如卵石。足寒。脛酸。屈伸難。穴蠡溝。兼刺陰蹺經照海二穴。左取右。右取左。刺之立已。
  • 3.《針方六集》:「蠡溝二穴,主五噎,喉中閉塞如有息肉,肩背拘急不可俯仰,數噫恐悸,少氣不足以息,悒悒不樂,小腹脹滿,暴痛如有癃閉,臍下積氣如石,睪丸卒痛,內引少腹,足脛寒酸,屈伸不便。女子赤白帶下,月水不調,陰挺暴癢。

身柱

身柱

  • 1.《針灸甲乙經》:「身熱狂走,譫語見鬼,瘛瘲,身柱主之。狂,妄言,怒火惡火,善罵詈,巨厥主之。熱病汗不出,鼽衄,眩,時僕而浮腫,足脛寒,不得臥,振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利,多善驚,厲兌主之。

厲兌

厲兌

  • 1.《針灸甲乙經》:「身熱狂走,譫語見鬼,瘛瘲,身柱主之。狂,妄言,怒火惡火,善罵詈,巨厥主之。熱病汗不出,鼽衄,眩,時僕而浮腫,足脛寒,不得臥,振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利,多善驚,厲兌主之。
  • 2.《普濟方·針灸》:「_厲兌_(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屍厥。口噤氣絕。脈動如故。其形無知。如中惡狀。瘧不嗜食。腹寒脹滿。熱病汗不出。鼽衄目眩前僕。面浮腫。足脛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利。多臥善驚)。

三陰交

三陰交

  • 1.《針灸資生經》:「明下云、療足指盡疼。不得踐地。千云、湧泉、然谷、主五指盡痛。足不履地。三陰交、療不能行。(千)三陰交、療足痿不能行。(見膝腳痛。)上廉、療腳重不得履地。(見腳氣。)崑崙、療腳重不得履地。崑崙、治踹腫不得履地。然谷、治足跗腫。不得履地。中都、主脛寒。

上廉

上廉

  • 1.《針灸資生經》:「明下云、療足指盡疼。不得踐地。千云、湧泉、然谷、主五指盡痛。足不履地。三陰交、療不能行。(千)三陰交、療足痿不能行。(見膝腳痛。)上廉、療腳重不得履地。(見腳氣。)崑崙、療腳重不得履地。崑崙、治踹腫不得履地。然谷、治足跗腫。不得履地。中都、主脛寒。
  • 2.《普濟方·針灸》:「_條口二穴_,在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針五分。明堂云。在上廉下一寸。針八分。灸三壯。銅人經云。治膝䯒寒痠痛。足緩失履不收。濕痹。針五分。又云。陽明脈氣所發。主脛寒不得臥。足下熱。不能久立。
  • 3.《針灸問答》:「答:條口上廉下一寸,禁灸三分主何治,足麻腳冷膝脛寒,胻腫轉筋難舉步。(注:條口穴,在上廉下一寸,舉足取之。三分,禁灸。主治足麻木,風氣腳不熱,不能久立,膝腫脛寒,胻腫轉筋,足緩不收等症。)

崑崙

崑崙

  • 1.《針灸資生經》:「明下云、療足指盡疼。不得踐地。千云、湧泉、然谷、主五指盡痛。足不履地。三陰交、療不能行。(千)三陰交、療足痿不能行。(見膝腳痛。)上廉、療腳重不得履地。(見腳氣。)崑崙、療腳重不得履地。崑崙、治踹腫不得履地。然谷、治足跗腫。不得履地。中都、主脛寒。

湧泉

湧泉

  • 1.《針灸資生經》:「明下云、療足指盡疼。不得踐地。千云、湧泉、然谷、主五指盡痛。足不履地。三陰交、療不能行。(千)三陰交、療足痿不能行。(見膝腳痛。)上廉、療腳重不得履地。(見腳氣。)崑崙、療腳重不得履地。崑崙、治踹腫不得履地。然谷、治足跗腫。不得履地。中都、主脛寒。

然谷

然谷

  • 1.《針灸資生經》:「明下云、療足指盡疼。不得踐地。千云、湧泉、然谷、主五指盡痛。足不履地。三陰交、療不能行。(千)三陰交、療足痿不能行。(見膝腳痛。)上廉、療腳重不得履地。(見腳氣。)崑崙、療腳重不得履地。崑崙、治踹腫不得履地。然谷、治足跗腫。不得履地。中都、主脛寒。

京骨

京骨

  • 1.《針灸資生經》:「小便不利。身重。足痿不能行。(下)京骨、療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自齧。膝脛寒。跗陽、療腿膝脛酸。(見腰腳。)承山、療腳痠膝重。(見腰腳。)陽陵泉、療膝股內外廉痛不仁。屈伸難。風市、主兩膝攣痛。引脅拘急嚲躄。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
  • 2.《黃帝明堂灸經》:「_京骨_,二穴,在足外側大骨下,白肉際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瘧寒熱,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善自齧,及膝脛寒也。
  • 3.《普濟方·針灸》:「療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自齧。膝脛寒。穴京骨

承山

承山

  • 1.《針灸資生經》:「小便不利。身重。足痿不能行。(下)京骨、療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自齧。膝脛寒。跗陽、療腿膝脛酸。(見腰腳。)承山、療腳痠膝重。(見腰腳。)陽陵泉、療膝股內外廉痛不仁。屈伸難。風市、主兩膝攣痛。引脅拘急嚲躄。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

風市

風市

  • 1.《針灸資生經》:「小便不利。身重。足痿不能行。(下)京骨、療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自齧。膝脛寒。跗陽、療腿膝脛酸。(見腰腳。)承山、療腳痠膝重。(見腰腳。)陽陵泉、療膝股內外廉痛不仁。屈伸難。風市、主兩膝攣痛。引脅拘急嚲躄。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

陽陵泉

陽陵泉

  • 1.《針灸資生經》:「小便不利。身重。足痿不能行。(下)京骨、療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自齧。膝脛寒。跗陽、療腿膝脛酸。(見腰腳。)承山、療腳痠膝重。(見腰腳。)陽陵泉、療膝股內外廉痛不仁。屈伸難。風市、主兩膝攣痛。引脅拘急嚲躄。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

跗陽

跗陽

  • 1.《針灸資生經》:「小便不利。身重。足痿不能行。(下)京骨、療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自齧。膝脛寒。跗陽、療腿膝脛酸。(見腰腳。)承山、療腳痠膝重。(見腰腳。)陽陵泉、療膝股內外廉痛不仁。屈伸難。風市、主兩膝攣痛。引脅拘急嚲躄。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

下廉

下廉

  • 1.《普濟方·針灸》:「_條口二穴_,在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針五分。明堂云。在上廉下一寸。針八分。灸三壯。銅人經云。治膝䯒寒痠痛。足緩失履不收。濕痹。針五分。又云。陽明脈氣所發。主脛寒不得臥。足下熱。不能久立。

條口

條口

  • 1.《普濟方·針灸》:「_條口二穴_,在下廉上一寸。舉足取之。針五分。明堂云。在上廉下一寸。針八分。灸三壯。銅人經云。治膝䯒寒痠痛。足緩失履不收。濕痹。針五分。又云。陽明脈氣所發。主脛寒不得臥。足下熱。不能久立。
  • 2.《針灸問答》:「答:條口上廉下一寸,禁灸三分主何治,足麻腳冷膝脛寒,胻腫轉筋難舉步。(注:條口穴,在上廉下一寸,舉足取之。三分,禁灸。主治足麻木,風氣腳不熱,不能久立,膝腫脛寒,胻腫轉筋,足緩不收等症。)
  • 3.《針方六集》:「條口二穴,主膝脛寒酸,緩縱不收,濕痹麻木,足下熱,不能久立,腳痛胻腫,轉筋。

隱白

隱白

  • 1.《普濟方·針灸》:「治腹中有寒熱起。氣喘衄血不止。腹中脹逆。脛寒熱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膈中嘔吐。不欲食。穴隱白

照海

照海

  • 1.《普濟方·針灸》:「治卒疝股脛寒。小便不利。臍下積氣如卵石。足寒。脛酸。屈伸難。穴蠡溝。兼刺陰蹺經照海二穴。左取右。右取左。刺之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