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陽

BL59

英文名稱Fuyang

位置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直上3寸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別名外陽,陽蹻,付陽,附陽

五俞穴陽蹻郄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1-08-21

穴名介紹


跗,腳背也。陽,陽氣也。該穴名意指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陽氣在此帶動足太陽經的氣血上行。

解剖位置


  • 找到你的小腿後方,腓骨的後側部分。
  • 在跟腱的外側前緣,這個位置你就能找到跗陽穴。
  • 深層肌肉方面,下方是拇長屈肌。
  • 血管方面,表面有小隱靜脈,而更深入一層則是腓動脈的末梢分支。
  • 神經分布上,此處受到腓腸神經的支配。

針刺方法


直刺0.5-1寸

穴道介紹


此穴道為陽蹺脈郄穴。專門用來改善急性腰扭傷、下肢癱瘓、腓腸肌痙攣,也可以改善頭痛、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

穴道配伍


跗陽穴,位於足少陽膽經,為足太陽膀胱經的經外奇穴,具有疏通經絡、舒筋活血的功效。其配伍環跳穴、委中穴治療下肢痿痹,有著明確的經絡循行與臟腑聯繫基礎。

配伍穴位及原理:

  • 跗陽穴 + 環跳穴 + 委中穴: 此三穴合用,功效最強,主治下肢痿痹。其原理如下:
    • 跗陽穴: 位於足部,直接影響足部經絡氣血運行,是治療下肢疾患的重要穴位。
    • 環跳穴: 屬足少陽膽經,位於臀部,為膽經經氣出入的重要關口,具有舒筋通絡、利濕止痛的功效。下肢痿痹往往與肝膽經絡不通有關,環跳穴的加入能疏通肝膽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上而下配合跗陽穴治療。
    • 委中穴: 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膕窩中央,為膀胱經的募穴,具有通調氣血、祛風除濕的功效。膀胱經與下肢經絡密切相關,委中穴的加入可以從背部調整下肢氣血,協同跗陽穴和環跳穴,共同治療下肢痿痹。

三穴合用,標本兼治,由上而下,循經絡而治, 環跳穴疏通上部經絡,委中穴調理膀胱經氣血,跗陽穴則直接作用於病竈,三者共同作用,達到舒筋活血、通經活絡的效果。

刺灸法:

根據患者的寒熱虛實,選用不同的刺灸方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深度0.5~1寸,可引起局部酸脹,針感向足底放散,說明經氣通暢。艾灸方法包括艾炷灸、溫針灸和艾條灸,具體時間和壯數根據病情而定。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

  • 三叉神經痛
  • 癲癇
  • 梅尼爾氏病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弱視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心臟病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坐骨神經痛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膝蓋痛
  • 肩關節痛
  • 腕部關節痛
  • 腰痛

艾灸刮痧


艾灸跗陽穴方法:

  1. 準備:
    • 選擇適合的艾條或艾灸盒。
    • 準備艾灸工具,如艾灸盒、艾灸罐或艾灸針。
  2. 定位:
    • 找到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直上3寸凹陷處。
  3. 消毒:
    • 用酒精棉球消毒艾灸部位。
  4. 點燃:
    • 點燃艾條或艾灸盒。
  5. 施灸:
    • 將艾條或艾灸盒懸停於跗陽穴上方約1-2寸處,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燙傷。
    • 施灸時間根據個人體質及症狀而定,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灸1-2次。
  6. 觀察:
    • 施灸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感覺過熱或不適,應立即停止施灸。
  7. 收尾:
    • 施灸完畢,用冷水或毛巾輕輕擦拭艾灸部位,避免留下燙傷痕跡。

遠紅外線加熱跗陽穴方法:

  1. 準備:
    • 準備遠紅外線加熱設備(如神燈)及毛巾。
  2. 定位:
    • 找到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直上3寸凹陷處。
  3. 加熱:
    • 將遠紅外線燈光照射於跗陽穴,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燙傷。
    • 加熱時間根據個人體質及症狀而定,一般每次加熱15-20分鐘,每天加熱1-2次。
  4. 覆蓋:
    • 加熱過程中,可以用毛巾輕輕覆蓋在跗陽穴上,幫助熱力滲透。
  5. 觀察:
    • 加熱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感覺過熱或不適,應立即停止加熱。
  6. 收尾:
    • 加熱完畢,輕輕按摩跗陽穴,促進血液循環。

注意事項:

  • 孕婦、經期女性、嚴重心臟病患者、皮膚破損者慎用。
  • 施灸或加熱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感覺過熱或不適,應立即停止。
  • 艾灸或加熱後,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 如有疑問,應諮詢專業醫師或艾灸師。

按摩推拿


按摩跗陽穴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或使用按摩棒。
  2. 定位: 找到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直上3寸凹陷處。
  3. 手法:
    • 按壓: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垂直按壓該穴位,力度適中,以有酸脹感為宜,每次按壓5-10秒。
    • 揉按: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沿穴位方向做環形揉動,力度輕柔,每次揉按1-2分鐘。
    • 推拿: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沿穴位方向做推拿,力度適中,每次推拿1-2分鐘。
  4. 時間: 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鐘。
  5. 注意事項:
    • 按摩時應注意力度,避免過度用力造成損傷。
    • 若有疼痛或不適,應立即停止按摩。
    • 按摩完後,可熱敷或用毛巾輕輕擦拭。
    • 孕婦慎用。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