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九 (14)
卷四百十九 (14)
1. 口齒疳瘡
治口齒疳蝕生瘡(資生經)。穴承漿
治牙齦腫。穴天衝
治牙齦腫。小兒疳濕瘡。穴角孫
史記齊大夫病齲齒。太倉公灸其左太陽陽明脈。即為苦參湯。日漱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風。及臥開口食而不漱。
治牙車急。穴完骨
治牙車痛。穴翳風
治牙車脫。穴下關
治牙關不開。穴水溝,上關,頰車
治牙車引急頭重痛。耳中嘈嘈。頷頰腫。穴和髎
治牙車脫臼。相離三寸。及治牙車急痛。不得嚼食。穴聽會
白話文:
[口齒疾病]
治療口腔和牙齒因營養不良或感染而產生的潰瘍(此法出自《資生經》)。取穴位置在承漿穴。
治療牙齦腫脹。取穴位置在天衝穴。
同樣地,治療牙齦腫脹以及孩童因營養不良或濕熱所引起的皮膚病。取穴位置在角孫穴。
根據《史記》記載,齊國的一位大夫患有嚴重的齲齒。名醫太倉公灸燒了他的左側太陽和陽明脈絡,並配以苦參湯,每日漱口三次,大約五到六日後,病情就得到了緩解。據推測,這位大夫的齲齒可能是因為受風邪侵擾,加上睡覺時張嘴呼吸且飯後未漱口所致。
治療下顎骨緊繃。取穴位置在完骨穴。
治療下顎骨疼痛。取穴位置在翳風穴。
治療下顎骨脫臼。取穴位置在下關穴。
治療無法張開嘴巴。取穴位置在水溝穴、上關穴、頰車穴。
治療下顎骨緊繃導致頭部劇烈疼痛,耳內嗡嗡作響,以及臉頰腫脹。取穴位置在和髎穴。
治療下顎骨脫臼,兩端間距達三寸,或是下顎骨緊繃疼痛,無法咀嚼食物。取穴位置在聽會穴。
2. 唇頰腫痛
主唇吻不收(資生經)。穴合谷
治緊唇不能開合。灸虎口。男左女右。又灸承漿三壯。
職唇口乾。穴三間
治唇乾涎出。穴下廉
治喜齧頰。穴光明,足臨泣
治頰腫痛。穴巨髎,天窗
主自齧唇。穴京骨,陽谷
治頷痛。穴腕骨
治唇腫痛。穴迎香
治牙痛唇吻急強。穴正營
治唇吻強。穴上關,兌端
治唇吻瞤動。穴大迎
治唇腫。穴膺窗,太衝
治頷頰腫。穴俠谿,和髎,頰車
治頷頰腫。引牙車不得開。急痛口噤不能言。穴曲鬢
治頰腫。穴完骨
治頰頷腫。穴大迎
治脫頷頰腫。穴翳風
治頸項腫。寒熱。穴腕骨,陽谷
治頷腫。穴支正
治頰頷腫瘰癧。穴手三里
治腮頷腫。穴少商
治頤頷腫。齒痛惡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穴商陽。灸三壯。右取左。左取右。食頃立已。
治頰腫痛。穴天窗
治頰痛。穴攢竹
治頸頷注滿。穴角孫
治胸膈滿悶。腋下腫。善齧頰。穴足臨泣
治面腫唇動。葉葉肺氣。狀如蟲行。及治不能言。口噤不開。穴水溝
資生經云。李襲興稱武德中出鎮潞州。甄權以新撰明堂示予。時有刺史成君綽。忽頸腫如數升。喉中閉塞。水粒不下三日矣。余屈權救之。針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頃。氣息即通。明日飲啖如故。按銅人云。少商穴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成君綽。腮頷腫大如升。
甄權針之立愈。病狀少異。功效實同。但李云次指端。銅人云。大指端。未知其孰是。果針少商。當在大指端也。姑兩存之。以俟識者。
白話文:
[脣部與臉頰腫痛]
根據《資生經》記載,主要症狀為嘴脣無法正常收斂。應選擇合谷穴進行治療,以緩解嘴脣緊繃,無法開合的問題。應灸虎口,男性灸左手,女性灸右手,也可灸承漿穴三次。
對於脣口乾燥的問題,應選用三間穴。如果出現脣乾且口水外流的情況,則應選擇下廉穴。若常咬傷臉頰,應選擇光明穴和足臨泣穴。
對於臉頰腫痛的問題,應選擇巨髎穴和天窗穴。若常咬傷嘴脣,應選擇京骨穴和陽谷穴。若下頜疼痛,應選擇腕骨穴。若嘴脣腫痛,應選擇迎香穴。
對於牙痛且嘴脣僵硬的問題,應選擇正營穴。若嘴脣僵硬,應選擇上關穴和兌端穴。若嘴脣顫抖,應選擇大迎穴。若嘴脣腫脹,應選擇膺窗穴和太衝穴。
對於下頜和臉頰腫脹的問題,應選擇俠谿穴、和髎穴和頰車穴。若牙車無法張開,劇烈疼痛且無法說話,應選擇曲鬢穴。若臉頰腫脹,應選擇完骨穴。若下頜和臉頰腫脹,應選擇大迎穴。若下頜脫臼且臉頰腫脹,應選擇翳風穴。
對於脖子腫脹,伴隨寒熱的問題,應選擇腕骨穴和陽谷穴。若下頜腫脹,應選擇支正穴。若臉頰和下頜腫脹並有瘰癧,應選擇手三里穴。若腮幫子腫脹,應選擇少商穴。
若下巴和下頜腫脹,牙痛,怕冷,肩膀和背部緊繃,牽扯到缺盆疼痛,眼睛看不清,應選擇商陽穴,灸三次。若右邊有問題灸左邊,左邊有問題灸右邊,飯後立即見效。
對於臉頰腫痛,應選擇天窗穴。若臉頰疼痛,應選擇攢竹穴。若脖子和下頜腫脹,應選擇角孫穴。若胸口和膈肌滿悶,腋下腫脹,常咬傷臉頰,應選擇足臨泣穴。
若面部腫脹,嘴脣顫抖,像有蟲子爬行,以及不能說話,嘴巴緊閉無法張開,應選擇水溝穴。
根據《資生經》記載,李襲興在武德年間被派駐潞州,甄權當時展示他新編纂的《明堂》給我。當時有位名叫成君綽的刺史,突然脖子腫脹至像數升大小,喉嚨閉塞,三天來水米未進。我請甄權來救治,他針刺成君綽右手次指的末端。約飯後的時間,成君綽的呼吸就順暢了。第二天,他飲食恢復正常。根據《銅人》所說,少商穴位於手大拇指末端內側,距離指甲角如韭菜葉的寬度。成君綽的腮幫子和下頜腫脹至像數升大小。
甄權針刺後,成君綽馬上痊癒。雖然病症有些不同,但療效實際相同。只是李襲興提到的是次指末端,《銅人》提到的是大拇指末端,不知道哪個正確。如果針刺的是少商穴,應該是在大拇指末端。暫時保留兩種說法,等待有識之士來判斷。
3. 舌強
治舌強。穴中衝
治舌縱涎下。煩逆溺難。小腹急引陰痛。股內廉痛。穴陰谷
治舌下急。穴天突
治舌縱。穴然谷
治口痛齧舌。穴解谿
治俠舌縫脈青。穴天突
治舌上黃身熱。穴魚際
治舌強。穴竅陰
療吐舌戾頸。小兒吐舌。舌強嗍奶不得。穴陽谷
療吐舌。穴滑肉門,少海,溫溜
治舌強。穴大迎
治吐舌。穴曲鬢,太一
治舌卷。穴關衝
治吐舌。穴陽谿,二間,飛揚,溫溜
治舌強。穴啞門
治舌急。穴風府
治舌縱。穴陰谷
治舌本出血。穴扶突,大鐘,竅陰
治舌乾脅痛。穴曲澤
治舌本痛。穴中衝
治舌緩涎下。煩悶。取足少陰
治重舌。刺舌柱以䤵針
治重舌。穴行間。灸隨年壯。
治重舌極證。右用指去爪。先從舌下筋上擦至根。漸深深擦入。如此三次。又用指蘸水。取項後燕窠。小坑中筋膜。自上趕下至小窟。深深擦入。亦三次。小兒若飲乳勝前。則病去矣。
治舌上出血如簪孔者。以錢掩臍下。灸錢下際五十壯。
治舌卒腫滿口。嗌乾。如吹豬胞。氣息不得通。須臾不治殺人。急以指刮破舌兩邊。去汁即愈。亦可鈹刃決兩邊破之。以瘡膏敷之。
治舌卒腫。刺舌下兩邊。大脈血出。勿使刺著舌下中央。脈血出不止殺人。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數升。則燒鐵篦令赤。熨瘡數過。以絕血也。
白話文:
[舌強]
治療舌頭僵硬。取穴中衝。
治療舌頭伸出、流口水,心煩氣逆,小便困難,小腹緊縮連帶陰部疼痛,大腿內側疼痛。取穴陰谷。
治療舌下緊繃。取穴天突。
治療舌頭伸出。取穴然谷。
治療口腔疼痛,咬傷舌頭。取穴解溪。
治療舌頭兩側血管青色。取穴天突。
治療舌面發黃,身體發熱。取穴魚際。
治療舌頭僵硬。取穴竅陰。
治療伸舌頸歪斜,小兒伸舌,舌強吸吮母乳困難。取穴陽穀。
治療伸舌。取穴滑肉門,少海,溫溜。
治療舌強。取穴大迎。
治療伸舌。取穴曲鬢,太一。
治療舌頭捲曲。取穴關衝。
治療伸舌。取穴陽溪,二間,飛揚,溫溜。
治療舌頭僵硬。取穴啞門。
治療舌頭緊繃。取穴風府。
治療舌頭伸出。取穴陰谷。
治療舌根出血。取穴扶突,大鐘,竅陰。
治療舌幹脅痛。取穴曲澤。
治療舌根疼痛。取穴中衝。
治療舌頭鬆弛,流口水,煩躁。取足少陰經。
治療重舌(舌下生肉)。用針刺舌柱。
治療重舌。取穴行間。艾灸按年齡計算次數。
治療嚴重的重舌症狀。先用無指甲的手指從舌下筋上擦至根部,逐漸深入。重複三次。再用手指蘸水,取頸部後方燕窩位置的小凹處筋膜,從上向下推至小洞,再次深入擦三遍。如果小孩喝奶比以前好,則病情已去。
治療舌頭上出血如針孔。在肚臍下方蓋上錢幣,於錢下緣進行艾灸50次。
治療舌頭突然腫脹,堵塞口腔,喉嚨乾燥,像吹豬膀胱一樣,呼吸不通暢。片刻不治療會致命。緊急情況下,用手指刮破舌頭兩邊,排除積液即可痊癒。也可以使用鋒利刀片切開兩邊,塗上瘡膏。
治療舌頭突然腫脹。刺舌頭下面兩邊的大脈,讓血液流出。避免刺到舌頭下中央的脈絡,否則血流不止會致死。如上述方法無效,或出血量過多,可燒熱鐵篦子,在瘡上熨燙數次,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