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九 (13)
卷四百十九 (13)
1. 口眼喎
治口喎僻。不能言(資生經)。穴承泣,四白,巨髎,上關,大迎,顴髎,強間,風池,迎香,水溝,禾髎
治口僻痛。惡風寒。不可嚼。穴頰車,顴髎
治口噤不能進水漿。喎僻。穴水溝,齦交
治頭風。耳後痛。煩心。足失履。口喎僻。穴完骨
治偏風口目喎。穴上關,下關
治口喎鼻多清涕。風眩頭痛。穴承光
治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穴通天
治口面喎。穴完骨,列缺
治口眼喎斜。失欠脫頷。口噤不開食。不能言。頰腫牙車痛。穴翳風。
治偏風口喎。穴承漿
治瘛瘲口喎。穴巨髎
治口喎眼瞤動。穴顴髎
治口眼喎斜。目瞤面葉葉動牽口眼。目視䀮䀮。冷淚眼眥赤痛。穴承泣。
治偏風口喎。目不得閉。失音不語。飲食不收。水漿漏落。眼瞤動不止。病右治左。左治右。穴地倉,承漿(艾如粗釵腳大。若口轉喎。卻灸七壯愈)
治口喎。四肢逆冷。嗌乾。煩渴。瞑不欲視。目淚出。太息。穴行間
治失欠口喎。食飲善嘔。暴啞不能言。穴通谷
治口喎。穴溫溜,偏歷,二間,內庭
治偏風口眼喎。肘腫齒齲痛。寒熱。穴衝陽
治口僻。穴和髎
治口僻。穴太淵
治口喎。穴列缺,地倉
治口僻面風寒。鼻準上腫癰痛。招搖視瞻。瘛瘲。穴巨髎
治偏風口喎。失音不言。不得飲水。食漏落。目瞤動。穴地倉,大迎
治風中脈口眼喎斜。其狀喎向右者。謂左邊脈中風。宜灸左喎左灸右。炷如麥粒。各二七壯。頻灸取盡風氣。穴聽會。頰車。地倉各二穴。
治喜齧頰。穴光明,臨泣
治自齧頰唇。穴京骨,陽谷
治口瘡。舌下腫難言。舌縱涎出。舌根急縮。穴廉泉。灸三壯。次針湧泉二穴。
治口中下齒痛。惡寒頰腫。穴商陽
治口僻。穴偏歷
治口齒痛。穴溫溜
治口舌生瘡。失欠。頰車蹉。及治咽喉腫痛。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壯。滿三日未瘥。灸氣衝二百壯。胸前喉下甲骨中。是亦名氣堂。又灸足內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壯。三報。此三陰交穴也。
白話文:
處理口眼歪斜,無法說話的情況(根據資生經)。選用的穴位有:承泣、四白、巨髎、上關、大迎、顴髎、強間、風池、迎香、水溝、禾髎。
治療口歪斜伴隨疼痛,怕風怕冷,無法咀嚼。選擇的穴位為:頰車、顴髎。
處理口閉合困難,無法攝取液體,以及口眼歪斜。選用的穴位為:水溝、齦交。
處理頭部風邪,耳朵後方疼痛,心情煩躁,腳步不穩,口眼歪斜。選擇的穴位為:完骨。
處理半側面部風邪導致的眼歪口斜。選用的穴位為:上關、下關。
處理口眼歪斜且鼻子常流出清涕,風眩頭痛。選擇的穴位為:承光。
處理口眼歪斜,鼻子流清涕,鼻出血,頭部沉重。選用的穴位為:通天。
處理面部歪斜。選用的穴位為:完骨、列缺。
處理眼睛與口部歪斜,打哈欠時下巴脫臼,口閉合困難,無法進食,無法說話,臉頰腫脹,牙齒疼痛。選擇的穴位為:翳風。
處理半側面部風邪導致的眼歪口斜。選用的穴位為:承漿。
處理痙攣性口歪。選擇的穴位為:巨髎。
處理口眼歪斜,眼睛不由自主眨動。選用的穴位為:顴髎。
處理眼睛與口部歪斜,眼睛不由自主眨動,面部肌肉抽動牽引口眼,視線模糊,眼睛流冷淚,眼角紅腫疼痛。選擇的穴位為:承泣。
處理半側面部風邪導致的眼歪口斜,眼睛無法閉合,聲音嘶啞無法說話,進食困難,食物漏出,眼睛不由自主眨動不停。右側患病就治療左側,左側患病就治療右側。選擇的穴位為:地倉、承漿。
處理口眼歪斜,四肢冰冷,咽部乾燥,煩渴,不想看東西,眼睛流淚,長嘆息。選用的穴位為:行間。
處理打哈欠時口眼歪斜,進食易嘔吐,突然失聲無法說話。選擇的穴位為:通谷。
處理口眼歪斜。選用的穴位為:溫溜、偏歷、二間、內庭。
處理半側面部風邪導致的眼歪口斜,手肘腫脹,牙齒疼痛,發冷發熱。選擇的穴位為:衝陽。
處理口歪斜。選擇的穴位為:和髎。
處理口歪斜。選擇的穴位為:太淵。
處理口眼歪斜。選用的穴位為:列缺、地倉。
處理半側面部受風寒導致的口歪斜,鼻子上方腫脹疼痛,視線搖晃,痙攣。選擇的穴位為:巨髎。
處理半側面部風邪導致的眼歪口斜,聲音嘶啞無法說話,無法喝水,食物漏出,眼睛不由自主眨動。選擇的穴位為:地倉、大迎。
處理風邪侵襲面部經絡導致的眼歪口斜。如果歪斜方向為右側,則表示左側經絡被風邪影響。應在左側進行灸療,左側歪斜則在右側灸療。灸壯如麥粒大小,各灸十四壯。頻繁灸療直到風邪氣消散。選擇的穴位為:聽會、頰車、地倉各兩個穴位。
處理喜歡咬頰的情況。選擇的穴位為:光明、臨泣。
處理自己咬頰咬脣的情況。選擇的穴位為:京骨、陽谷。
處理口腔潰瘍,舌下腫脹難以說話,舌頭伸展時口水外流,舌根緊縮。選擇的穴位為:廉泉。灸三壯。接著針刺湧泉兩個穴位。
處理下顎及下排牙齒疼痛,畏寒,臉頰腫脹。選擇的穴位為:商陽。
處理口歪斜。選擇的穴位為:偏歷。
處理口腔和牙齒疼痛。選擇的穴位為:溫溜。
處理口腔內舌頭生瘡,打哈欠,顴骨移位,以及咽喉腫痛。灸背部第五椎骨處,每天灸十四壯,共三天。若三天後仍未見好轉,則灸氣衝穴兩百壯。該穴位於胸前喉部下方的甲骨中間,也被稱為氣堂穴。此外,還可灸腳內踝上三寸凹陷處,或三寸五分處,灸一百壯,連續三次。這就是三陰交穴。
處理口部問題。選擇的穴位為:溫溜、偏歷、二間、內庭。
2. 口舌乾苦
治口舌乾食飲不下(資生經)。穴膽俞,商陽,小腸俞
治口熱。口乾。口爛。穴勞宮,少澤,三間,太衝
治咽乾口熱。唾如膠。穴少澤,太谿
治口乾。穴曲澤,章門
治舌卷口乾。穴少陰
治口苦嗌乾。介介然。穴陽陵泉
治舌卷口乾。心煩悶。穴關衝
治身熱。煩渴口乾。穴曲澤
治口乾。穴三間,肺俞,不容,章門,商陽,竅陰,兌端
治口苦舌乾。又治食不下。口舌乾。穴膽俞
治舌乾。穴復溜,大鐘,尺澤
治唇乾。涎出不覺。穴下廉
治口中熱。穴少衝,大鐘
治口乾。穴肝俞,少澤,曲澤
治大人小兒。口中腥臭。腹脅支滿。又主老小口中腫腥臭。及療小兒齦爛臭。穴勞宮
治口熱咽酸。穴少衝
治口乾。穴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