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要旨

《性命要旨》是清朝汪東亭所著的一部關於道家內丹修煉的著作。透過程守一的序和作者的自序,以及開篇的《性命篇上》和《性命篇下》等內容,我們得以窺見這部書的核心旨趣與修煉體系,並理解其在道家內丹學傳承中的定位。

首先,從程守一的〈首序〉中,我們得知此書的寫作背景與目的。序中提到作者汪東亭與柯懷經兩位高人,品德高尚,不求名利,專注於修道。他們深入探討大道玄機,程守一見此,認為二翁之學應廣傳後世,助人修心煉命,同登壽域,建立不朽功德。因此,他勸說二翁將學說著書立說。汪東亭便將其所著的《性命要旨》與柯懷經的《養性編》一同拿出。程守一閱讀後,讚揚《性命要旨》辭旨淺顯而義理精詳,盡露鍾呂一脈的玄機,認為此書能為學者提供採藥煉丹的捷徑,是超凡入聖的慈航。他強調此書能匡正傍門左道,使被偽師迷惑者得以辨偽悟真,回歸正道。由此可知,《性命要旨》是一部針對當時修煉界亂象,旨在闡明正宗內丹學理,引導修學者走上正確道路的實修指南。

其次,從作者汪東亭的〈自序〉中,我們更深入了解其學術淵源與修煉歷程。汪東亭自述生性喜好玄學,廣泛閱讀丹經子書、經史道籍,耗費多年,雖明其理,卻未得其訣。因此,他浪跡江湖,遍訪名山,尋覓明師長達十二年。最終,在廬山遇到天秩吳翁,得其傳授「七返九還金液大丹之法」及「火候次序之妙」。這一遭遇使他豁然貫通,領悟到大道原來就在自身體內,非向外求。隨後,他到漢地與柯懷經、李云嵐、周俊夫、柯載書等道友切磋參究,頓悟全旨。

汪東亭在自序中詳述了他所悟得的性命雙修下手功夫,從「明白玄關,一陽初動,神入氣穴」開始,歷經「地果還生」、「鉛汞交歸真土,藥產」、「藥物採歸爐裡,封固停息」、「氣滿督任,周天行滿,鉛氣飛盡,煆成一塊乾水銀(丹)」、「七日採功,神攢入鼎,大藥始萌」、「火珠呈象,採大藥出爐,運行大周天」、「靜養道胎,十月胎圓」、「遷至上田,寄居泥丸,百日冥目,神出」、「調神出殼」、「以身化身,千百億化」等層層遞進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完整內丹修煉過程,最終達到「功行圓滿,永作帝鄉之客」的目標。這段描述是全書(至少是已提供部分)最為精要和系統的修煉次第總結,為後續各篇的詳細闡述奠定了基礎。他強調此書是引諸仙口訣以證其說,並非自創,願天下人都能修此大道,超升上界,共享天福,再次體現了其普度眾生的願心。

接著,進入正文的〈性命篇上〉,這是對「性命」這一核心概念的闡釋。汪東亭開宗明義指出,大道起手即在性命,兩者合一才能掌握修煉的關鍵。他認為,人未出生前,性命本是合一的,出生後則分離,此後性不能見命,命不能見性,導致生命走向衰老死亡。上古至人為此大發慈悲,教導後世學者「再入胞胎,重造我之性命」,即是將散失的神氣(性命)重新聚合於體內的竅穴之中,這就是「性命雙修」。他明確區分了凡道(男女交合,順行而有生死)與仙道(性命雙修,逆修而萬劫常存),並以精妙的類比揭示兩者的內在聯繫與方向差異:凡道是女嫁男,仙道是男嫁女;凡道是汞去投鉛,仙道是鉛來投汞;凡道未濟,仙道既濟。

文章的核心重點在於闡明「玄關」的重要性。汪東亭認為,凡道以胎原為發源,而仙道自結丹頭後,同樣有一物在臍下跳動,此即命寶所凝,而這個命寶凝結之處便是「玄關」。他痛陳,古聖先賢在丹經子書中對此竅秘而不宣,或巧喻設象,導致許多修學者不知玄關而盲修瞎煉。他引述張三丰祖師的話「修煉不知玄關,如入暗室一般」,並追問:不知玄關,從何處採取?從何處烹煉?真種藥物從何處尋?爐鼎從何處立?周天火候從何處運?可見,玄關是整個內丹修煉所有環節的基礎和核心所在。他引用紫陽真人的詩句「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來形容玄關的特殊性與重要性,並將凡道無胎原不能生育與仙道無玄關不能成道相對比,再次強調玄關之於仙道如同胎原之於凡道。

〈性命篇上〉還強調了陰陽配合的普適性原則,引《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呂祖「玄篇種種說陰陽,二字名為萬法王」、張三丰「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等句,說明天下萬事萬物莫不有對,修道須知「二八同類,三五合一」的陰陽配合之理。一旦明了這些道理,再結合丹經參悟,便能豁然貫通,信心堅固,功行精進,如撥雲見日。文末,他引用抱朴子之言,感歎世有好道者若不得真師、不見此法,便無緣聽聞此妙事。他提出修道有「三秘」:採取、藥物、火候,而玄關更是貫穿其中的關鍵。這為下一篇討論藥物和火候做了鋪墊。

進入〈性命篇下〉,文章開始討論修煉過程中具體的「藥物」及其生發的徵象。汪東亭指出,煉到玄竅充實,爐內便會生成藥物,這就是「真一之氣」,也稱為「先天真鉛」。他再次強調這個寶貴的藥物就在自身內部,非向外求,引用張三丰、悟真篇、陸子野、白玉蟾、修真詩等多位祖師的詩句「只在家中取」、「此般至寶家家有」、「原來家裡有真金」等,破斥向外採取或聽信偽師謬解的觀念。

最為關鍵的是,文章詳細描述了藥物生發時的具體「法象」(現象)。當藥物欲生時,會感覺「俄頃癢生毫竅,肢體如綿,心覺恍惚,壺中藥氣外馳,玉莖挺硬」。作者明確指出,「玉莖挺硬」是丹經中所謂的「藥產之子時」,這是內丹修煉中陽氣生發,藥物產生的重要外在徵象。他引用華陽祖的話,強調此時不可驚怪,不可生起驚疑之念,否則神氣便會散失。應當「思慮頓息,以虛待之」。這裡展現了作者對修煉細節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心態控制的重視。

更進一步,汪東亭指出此時的火候運用,不可「妄起刻漏之武火」,即不可依賴固定的時間或機械的催動,而是要「迷失真候」,「靜聽氣之動旺」,順應氣機自然生發的節律。他引用沖虛子「覺而不覺,復覺真元」來形容這種狀態,並解釋「覺而不覺」是指陽氣尚未真正旺盛到可以採取的程度。這段內容極為重要,它區別了依賴時辰的「刻漏」火候與依賴內景變化的「真候」火候,強調了在藥物生發這一關鍵時刻,修煉者必須以內在的感應和覺察來決定何時採取和如何運用火候,而非依循死板的規程。這也是內丹學中「活子時」與「正子時」區別的體現。

綜合來看,《性命要旨》依據所提供的章節內容,可以被視為一部系統闡述道家內丹學性命雙修理論與實踐的入門及進階指南。它首先確立了性命合一、性命雙修的核心觀念,將之與凡道對立,凸顯了逆修仙道的殊勝。繼而,它將「玄關」視為修煉的起點和關鍵,詳細闡述了玄關的重要性,並破除了對玄關的種種誤解。最後,它進入具體修煉環節,討論了藥物的內在生成以及如何通過覺察內景來掌握採取藥物的最佳時機和火候運用,特別是強調了依據氣機動靜的「真候」,而非依賴外在計時的「刻漏」火候。

書中引用大量前代道家祖師的言論(黃帝、老子、鍾呂、張三丰、紫陽真人、抱朴子、華陽祖、沖虛子等),證明其學說有深厚的傳承依據,非空穴來風。這種引證方式,一方面是尊重傳統,另一方面也是增強其論述的可信度和權威性,符合清代丹書的常見寫作風格。

雖然書本介紹中列出了「性命之源」、「性命之用」等五章的抽象標題,而實際提供的內容是「首序」、「自序」、「性命篇上」、「性命篇下」等更為具體的篇章。從已有的內容判斷,後者是實質性的學理與功法闡述,而前者可能是一個更為概括或後人整理的結構。然而,即使僅憑已提供的這幾個篇章,我們已能清晰地看到《性命要旨》的體系雛形:從闡明修煉的根本(性命合一、玄關),到描述修煉的階段與方法(藥物生發、採取火候),再到最終的目標(還虛、成仙)。書中語言相對淺顯,但又不失專業性,對於有一定基礎或能得明師指點的修學者來說,確實可能如序言所言,是一條入門捷徑,能助其辨識真偽,避免歧途。它不僅是理論的闡述,更是實修的指引,特別是對內景徵候和火候掌握的描述,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總之,《性命要旨》是一部承繼道家內丹傳統,特別是鍾呂、張三丰一脈,系統闡述性命雙修的著作。它強調玄關作為起手要隘,揭示藥物生發的內在徵象,並指導修學者如何依循內景掌握活潑的火候。本書以其清晰的體系、對關鍵訣竅的闡發以及對修煉心態的提示,在清代丹經中佔有一席之地,對後世的內丹修煉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正如其序言所言,旨在廣開道門,引人入勝,同登仙途。


首序

自序

性命篇上 (1)

性命篇上 (2)

性命篇上 (3)

性命篇上 (4)

性命篇下 (1)

性命篇下 (2)

性命篇下 (3)

補遺篇一 (1)

補遺篇一 (2)

補遺篇二 (1)

補遺篇二 (2)

補遺篇二 (3)

辟邪篇

太極圖說註解序 (1)

太極圖說註解序 (2)

周子太極圖

無極而太極 (1)

無極而太極 (2)

無極而太極 (3)

無極而太極 (4)

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