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要旨》~ 性命篇下 (2)

回本書目錄

性命篇下 (2)

1. 性命篇下

魚兔賴筌蹄而得之;既得魚兔,則筌蹄無用矣。張紫陽云:「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但信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有作,若交媾也,築基也,命功也。命者,調藥、採藥、煉藥,以補其虧損,則固其命蒂也。無為者,煉己也,性功也。性也者,去三心、滅四相、絕六慾、斷七情,一切俗慮俱忘,則養其性根也。白玉蟾云:「性之根,命之蒂,同出異名分兩類;合歸一處結成丹,還為元始先天氣。」誠哉是言也!

煉丹到陽純陰盡之際,自有陽光發現於眉端;已到陽光三現,速當止火。倘不知止足,必傾危矣。紫陽真人云:「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所云止火,止其後天武火,遂用天然文火。《悟真篇》云:「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須柴炭及吹噓。」於是真氣盡凝於鼎中,必匿而不出。前文言小藥先生而後採,此卻言大藥先採而後生。須用七日採工。其採法:以雙眸之光,返視於鼎中;以兩耳之聰,返聽於鼎中;以心中之靈,註定於鼎中。一晝夜或兩三次,或四五次;餘時渾渾淪淪。如此行持,到七日之間,懸胎鼎中,則大藥始萌矣。《黃庭經》云:「晝夜七日思勿眠。」《易》云:「七日來復。」又云:「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丹經云:「天女獻花,龍女獻珠。」即此也。

前小周天,以元氣為小藥;此大周天,以元神為大藥。這大藥,煉到如火珠之形,猛然六根震動: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聞風聲,腦後鷲鳴,身有湧動,鼻有搐氣。經此效驗,當採大藥出爐,行大周天之功,以靜而照,以柔而用,待動而引,護持而行,切防蹊路危險之患,則過關之法得矣。伍沖虛云:「五龍捧聖。」丹經云:「轉神入定。」是也。藥當此際,自然流動活潑,必上衝於心;心宮不能透,自轉向下田,前至陽關。陽關已閉,自轉於後,而衝夫尾閭。尾閭不通,由尾閭而奔穀道。如穀道開而未防,大藥泄去,前功廢矣。此名下鵲橋之危險也。須以真意度過,則無患矣。

而大藥衝尾閭不透,自上升夾脊,而穿玉枕,直貫頂門。佛云:「一箭射透九重鐵鼓。」即此義也。遂向前下至印堂。印堂髓阻不通,恐妄馳鼻下虛竅而泄;泄則前功廢矣。此名上鵲橋之危險也。學者,不可不預防也。須以真意引過印堂,降下十二重樓。古人謂之「服食」。又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而丹至於神室之中,點化陰神,謂之「取坎填離,復成乾坤定位」。此大周天之功法也。大藥既歸於中宮,須用抱元守一之法。其法如龍養珠,如雞抱卵;古人謂之「養道胎」。《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書》云:「允執厥中。」是也。元神寂照於中下二田,相與渾融,化一虛空境界,使元神靜養道胎。守至二三月,則元氣動機甚微,識性漸漸消磨,真性漸漸靈覺矣。守至四五月,則元氣因元神寂照,以絕飲食,斯為胎仙矣。更守至六七月,昏睡全無,頭目爽快。守至八九月,百脈住停,口鼻絕無呼吸。更守至十月之期,元神大定,已足純陽。

白話文:

性命篇下

魚和兔子要靠陷阱才能捕捉到。一旦捕到魚和兔子,陷阱就沒用了。張紫陽說,開始有所作為時,普通人很難理解;等到做到無為的境界,眾人才開始明白。只相信無為才是關鍵妙法,卻不知道有所作為才是根本基礎。有所作為如同男女交合、築基、修命一樣,指的是調藥、採藥、煉藥,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以此鞏固生命之根。無為,指的是煉己,修性。所謂修性,就是去除三心(貪心、嗔心、癡心)、滅除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絕除六慾、斷絕七情,一切世俗的煩惱都忘掉,以此來培養性命的根本。白玉蟾說,性的根本和命的根本,名稱不同而實質相同,兩者合一歸於一處,結成金丹,還歸於元始先天之氣,這話真是精闢啊!煉丹到陽氣純淨陰氣耗盡的時候,會自然產生陽光出現在眉心,等到陽光出現三次,就要迅速止火。如果不知道見好就收,必然會招致危險。紫陽真人說,如果不能及時收斂,必然會遭受災禍。所謂止火,是指停止後天之火,改用天然的文火。《悟真篇》說,自有天然的真火候,不需要柴炭和吹噓。於是真氣完全凝聚在丹爐之中,必須隱藏起來,不可外泄。之前的文章說要先有小藥然後採藥,而這裡說的是先採大藥然後才能生長。需要七天的採藥功夫,採藥的方法是用雙眼的精光反照丹爐內,用雙耳的敏銳聽力反聽丹爐內,用心靈的靈光注視丹爐內。一天一夜可以進行兩三次或四五次,其餘時間則要保持渾渾沌沌的狀態。這樣持續七天,大藥就會在丹爐中孕育而生。《黃庭經》說,晝夜七天不要睡覺。《易經》說,七日來復,又說,恢復它見到天地之心吧。丹經說,天女獻花,龍女獻珠,就是這個意思。之前的小周天功法,以元氣為小藥;而大周天功法,以元神為大藥。這大藥煉到像火珠一樣的形狀時,六根會突然震動,丹田火熾,兩腎如同煎湯,眼睛射出金光,耳朵聽到風聲,腦後有鷲鳴聲,身體感到湧動,鼻子有搐氣,出現這些驗證的現象後,就要把大藥取出丹爐,進行大周天功法。要以靜觀照,以柔運用,待其自然而後引導,小心護持運行,切忌防範途中可能發生的危險,這樣才能順利通過關卡。伍沖虛說,五龍捧聖,《丹經》說,轉神入定,就是這個意思。藥物到了這個時候,會自然流動,活潑起來,必然會上衝到心臟,如果心臟不能透過去,它就會轉向下丹田,到達陽關,陽關如果閉塞,它就會轉到後面,衝擊尾閭。如果尾閭不通,它就會從尾閭衝向穀道。如果穀道開啟而沒有防備,大藥就會洩露,之前的功力就白費了,這就是下鵲橋的危險。必須用真意度過,那就沒有危險了。如果大藥衝擊尾閭不通,它就會上升到夾脊,穿過玉枕,直達頂門。佛經說,一箭射穿九重鐵鼓,就是這個意思。然後向前下降到印堂,如果印堂的髓液阻塞不通,擔心會妄動而從鼻下虛竅洩露,洩露了之前的功力就白費了,這就是上鵲橋的危險。修煉者不可不預防。必須用真意引導它通過印堂,下降到十二重樓,古人稱之為服食。又說,一粒金丹吞入腹中,才知道我的命運不由天。而丹藥到達神室之中,點化陰神,稱為取坎填離,覆成乾坤定位,這就是大周天功法。大藥歸於中宮之後,必須運用抱元守一的方法,方法如同龍護珠,如同雞抱卵,古人稱為養道胎。《中庸》說,道啊,是片刻也不能離開的。《尚書》說,允執厥中,就是這個意思。元神寂照於中下丹田,彼此融合,化為虛空境界,讓元神靜養道胎。守到二三個月,元氣的運行就會很微弱,識性逐漸消磨,真性逐漸靈覺。守到四五個月,元氣因為元神寂照,可以絕食,這就成了胎仙。再守到六七個月,昏睡全無,頭目清爽。守到八九個月,百脈停止,口鼻沒有呼吸。再守到十個月,元神大定,已經完全純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