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要旨》~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蓋聞玄學,自黃帝問道於廣成子,以創其始;老子著道德經,以發其源。亙古迄今,成仙得道者,莫不以黃帝、老子為宗也。予生性嗜慕玄學,蒐羅丹經子書,博覽經史道籍,歷有年所,無非頗明其理,未得其訣,是以浪跡江湖,遍越名山覓訪明師,十有二載。一日由匡廬經過,

偶遇天秩吳翁,睹其丰神灑脫,必非常人也,故請問玄旨。答曰:「子雖有仙緣,誠恐始勤而終怠。」予以弟子禮事之,復詢其訣。師乃大發鴻慈,遂傳七返九還、金液大丹之法,火候次序之妙,予已心領神會,豁然貫通,乃知大道原在己身所得,決非向外求也。嗣後至漢,又遇柯懷經、

李云嵐、周俊夫、柯載書等四五道友,同參切究,頓悟全旨,始知起手,性命雙修之理:生人生仙同出一源,下手功夫,明白玄關,一陽初動,神入氣穴,化生機緘。次,地果還生,腹中覺有一物,活活潑潑,如盤走珠。次,鉛汞交歸真土,仍從竅內發出,先天真鉛,謂之藥產。

次,藥物採歸爐里,封固停息,以伏神氣。次,氣滿督任,子進陽火,聚於乾頂,卯沐浴以益其鉛,午退陰符,降歸坤宮,酉沐浴以益其汞。次,周天行滿,鉛氣飛盡,煆成一塊乾水銀,斯為丹矣。次用七日採功,神攢入鼎中,大藥始萌。次,煉到火珠呈象,採大藥出爐,運行大周天,

穿過後三關,降下重樓,落入黃庭。次,靜養道胎,養到十月胎圓氣足,遷至上田。次,寄居泥丸,百日冥目,始見天花亂墜,則出神之景至矣。次,調神出殼,初出頂門,俟金光如車輪之大,即收歸於上田。次,一出一入,漸漸純熟,能通天達地,遂以身化身,愈化愈多,不可勝數,

古人謂之千百億化是也。次,萬殊復歸一本,煉神還虛,功行圓滿,永作帝鄉之客。俾學者閱其綱領,庶不致前後之混雜也。因不揣譾劣,勉成書一卷,名曰《性命要旨》,彰明玄學,大開道門,亦不敢以為己作,引諸仙口訣,概而證之,願天下人人修此大道,超升上界,同享天福,是予之厚望也夫!

時光緒十三年仲秋月中浣,海陽汪東亭(序於北學草堂之玩月軒)。

白話文:

[自序]

聽聞玄學這深奧的學問,起源自黃帝向廣成子請教,創立了玄學的開端。而後老子撰寫了《道德經》,發揚了玄學的源頭。自古至今,所有成仙得道的人,無不尊崇黃帝和老子為始祖。我自小對玄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搜羅研究各種丹經和子書,廣泛閱讀經典、歷史和道家文獻,經歷了好幾年的時間,雖然對其中的道理有所理解,卻未能掌握真正的訣竅。因此,我四處遊歷,跨越名山,尋訪明師,十二年間,直到有一天,我路過匡廬。

偶然遇見了一位名叫天秩的吳老先生,他風采瀟灑,一看就知不是普通人。我向他請教玄學的精髓,他回答說:「你雖然有修仙的緣分,但恐怕會開始勤奮,最終懈怠。」我以弟子的身份侍奉他,再次詢問訣竅。老師於是大發慈悲,傳授了七返九還、金液大丹的法術,以及火候次序的微妙之處。我心領神會,豁然貫通,才明白大道原本就在自身之中,絕對不是向外追求就能得到的。後來,我到了漢地,又遇到了柯懷經、李雲嵐、周俊夫、柯載書等四五位道友,我們共同研究探討,頓悟了全部的精髓,才知道修行的開始,是性與命的雙修之理,凡人和仙人都是從同一源頭出發。修行的基礎,是明白玄關,當一陽初動,神進入氣穴,化生機緘,然後,地果再生,腹中有東西活潑地跳動,像珠子在盤中滾動。接著,鉛和汞回到真土,再從竅內發出,這是先天的真鉛,被稱為藥產。

接著,藥物被採集到爐中,封固停息,以控制神和氣。當氣充滿督脈和任脈,子時進陽火,聚集在乾頂,卯時沐浴以增加鉛的含量,午時退陰符,降回坤宮,酉時沐浴以增加汞的含量。接著,當周天行滿,鉛氣飛盡,熔煉成一塊乾水銀,這就是丹。接下來,使用七天的採集功夫,神聚入鼎中,大藥開始萌芽。當火珠呈現形象時,採集大藥出爐,運行大周天,穿過後三關,降下重樓,落入黃庭。接著,靜養道胎,養到十月胎圓氣足,遷移到上田。再接著,寄居在泥丸,閉目一百天,才會看到天花亂墜,這就是出神的景象。接下來,調整神出殼,最初出頂門,等到金光像車輪一樣大,立即收回上田。接著,一出一入,逐漸純熟,能夠通天達地,於是身體分化為多個,越來越多,無法計數。

古人稱之為千百億化身。接著,萬物歸一,煉神還虛,功行圓滿,永遠成為帝鄉的客人。我希望學習者可以閱讀這些綱領,以免混淆前後。因此,我不顧自己的淺薄,勉力完成了一本書,命名為《性命要旨》,彰明玄學,大開道門,也不敢自以為是自己的創作,引用眾多仙人的口訣,概括證明。我期望天下人人都能修習這大道,超升上界,共享天福,這是我最大的期望。

當時為光緒十三年仲秋月中浣,海陽汪東亭在北學草堂的玩月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