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要旨》~ 太極圖說註解序 (1)

回本書目錄

太極圖說註解序 (1)

1. 太極圖說註解序

太極之理微矣哉!妙矣哉!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無形無象,先天而立其體,後天而發其用。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擬之則失,議之則非。古人強圖之以〇,強名之曰道、曰虛無、曰先天一氣、曰無極、曰太極。曰道者,無名之名也;曰虛無、無極者,自未生物時言之;曰太極一氣者,自方生物時言之。其實虛無一氣、無極、太極,總是道之一個物事,非有二件。在河圖、洛書,即中五之中一點;在先天、後天,即陰陽相交之中一竅。惜乎為氣稟所拘,人慾所蔽,順其後天之陰氣,迷失虛靈不昧之本宗,流蕩忘返,深可慨也。僕慕道久矣。乙未冬,托足漢皋,適聞汪東亭先生抱道在躬,緣執弟子禮,叩以先天後天之奧旨,蒙垂慈答曰:

伏羲氏之河圖而虛其中者,先天也。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性也。」即此物〇也。儒有黃中之中,釋有空中之中,道有環中之中,是指天地交成一點靈光也。神禹氏之洛書而實其中者,後天也。老子曰:「有名萬物之母,命也。」即此物——也。儒有精一之一,釋有歸一之一,道有得一之一,是指父母交成一點真氣也。此先天性命自然配合〇,欲求雙修,亦復如是。儒曰:「一貫」者,貫此一於中也;釋曰:「歸一」者,歸此一於中也;道曰:「抱一」者,抱此一於中也。有中必有一,有一必有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即是性不離命,命不離性,性命混化成此一物〇。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雖蚊虻蚤蝨之微物,莫不相同。

邵子云:「一物一太極。物各一太極」是也。第一齣母胎,一物即分為二;及至破體,二又分為三矣。於是先天蔽藏,後天坎水下漏,離火上炎,水火不濟,漸至老死,都為尋不著來時舊路耳。權以造端,夫婦之道,合仙凡論之:凡道,外托媒人,說一女子,臨期送入洞房。男子一見,後天心腎合一,外陽勃舉,立成此一物——也。卻將此物投入女子此一物〇之中,片刻婦人懷孕。此以女嫁男順行之事也。仙道,內明本身奼女亦有此一物〇也。時至嬰兒出現,先天心腎合一,外陽即舉,亦成此一物——也。隨請黃婆送入麗春院內,將此物中一線真氣投入奼女此物〇之內,男兒亦片刻懷胎。此以男下女逆修之事也。

究之,仙凡雖分兩途,理路實無二致,只爭順逆之分耳。不觀夫《元要篇》之詩乎:「卻將奼女,當時待勾引郎君自外來。」他如《會心集》云:「九三男子來投宿,二八佳人去安床。黃婆說合為匹配,夫妻相愛似鴛鴦。顛鸞倒鳳神氣合,如醉如癡鬧一場。忽然一點滴元竅,固濟牢封莫商量。從此聖胎已有象,太乙真精在內藏。」《指元集》云:「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大成集》云:「自家身里有夫妻,說與世人真笑殺。」總之,千聖一貫心傳,必須分清身內兩重天地、四固陰陽之消息,方有下手處也。汪師如此云云,令人頓開茅塞。復出周子《太極圖說》註解示之,再四講求,始知系汪先生草創之,柯懷經先生討論之,古吳孫吉甫孝廉更將文理修飾之裡面。

白話文:

太極的原理十分微妙且美妙,它在無形無象中包含了至高無上的存在和真實,先於天地萬物而存在,其本體在後天才顯現出來。我們無法用常識去理解或辨認它,如果試圖描述或議論它,便會失去其本質。古人勉強以一個圓圈圖像來表示它,並稱之為“道”,或者“虛無”,“先天一氣”,“無極”,“太極”。道,就是無法命名的名稱;虛無和無極,是在萬物尚未生成前對它的描述;而太極一氣,則是在萬物開始生成時的描述。實際上,虛無、一氣、無極、太極,都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面向,並非兩個不同的事物。在河圖和洛書中,它就像五中的那點,在先天和後天的交匯處,即陰陽相交的中心。

可惜的是,人們常常被自己的氣質和慾望所束縛,順應了後天的陰氣,迷失了本來的虛靈不昧之心,流蕩忘返,這實在令人感慨。我追求道已經很久了。在乙未年的冬天,我有幸遇見了汪東亭先生,他身懷大道。我以弟子的身份向他請教先天和後天的奧祕,他慈悲地回答我:

伏羲的河圖中,空虛的中心代表先天,正如老子所說的,“無名天地之始”,也就是性的本質,即這個○;儒家有“黃中之中”,佛家有“空中之中”,道家有“環中之中”,這些都是指天地交感生成的一點靈光。而神禹的洛書中,實心的中心代表後天,正如老子所說的,“有名萬物之母”,也就是命,即這個—;儒家有“精一之”,佛家有“歸一之一”,道家有“得一之一”,這些都是指父母交感生成的一點真氣。這是先天的性和後天的命自然結合的結果,想要雙修也是同樣的道理。儒家所說的“一貫者”,是將這個一貫穿在心中;佛家所說的“歸一者”,是將這個一歸入心中;道家所說的“抱一者”,是將這個一擁抱在心中。有中必有一,有一必有中,中包含一,一主導中,這就是性不離命,命不離性,性命混化成這個○,人人都有,個個圓滿。無論是聖人還是凡人,都不會增加或減少,即使是蚊蟲蚤蝨這樣的微小生物,也沒有不同。邵子曾說過,“一物一太極,物物各一太極”。

當一個人從母胎出生時,就分成了兩部分,等到身體成熟後,又分成了三部分。然後,先天的智慧被後天的慾望所掩蓋,坎水向下洩漏,離火向上燃燒,水火不能相互調和,逐漸導致衰老和死亡。這都是因為找不到回歸本源的道路。以夫妻之道來比喻,凡人的道路是外在的媒人說服一個女子,然後在婚禮之夜,男子見到女子,心腎合一,外在的陽具勃起,形成這個—,然後將這個—投入到女子的○中,片刻後,女子懷孕,這是順行的事。而在仙道中,我們內在也有這個○,當嬰兒出生時,心腎合一,外在的陽具勃起,形成這個—,然後請黃婆將這個—送到麗春院,將其中的一線真氣投入內在的好女的○中,片刻後,男子也會懷孕,這是逆行的事。

究其根本,仙道和凡道雖然分為兩條道路,但其原理並無二致,只是順逆之分罷了。你是否看過《元要篇》的詩呢?將好女當初等待勾引郎君從外來的詩句。還有《會心集》中寫到,“九三男子來投宿,二八佳人去安牀,黃婆說合為匹配,夫妻相愛似鴛鴦,顛鸞倒鳳神氣合,如醉如癡,鬧一場,忽然一點滴元竅固濟,牢封莫商量,從此聖胎已有象,太乙真精在內藏”。以及《指元集》中寫到,“自家精血自交媾,身裏夫妻是妙哉”。總之,千聖一貫的心傳,必須要分清身內兩重天地和四周陰陽的變化,才能找到下手的地方。

汪師這樣解釋,讓我豁然開朗,他拿出周子的《太極圖說註解》給我看,經過反覆研讀,才知道這是汪先生創立的,柯懷經先生討論過的,古吳孫吉甫孝廉進一步修飾了文章的文采,使它成為了一部完整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更加豁然開朗,從此勤奮地實踐,相信杏林真人所說的話:“我自從得到師傅的指導以來,知道這個身體必然不會死亡,知道這個丹一定可以煉成。”我並不是為了討好他人而誇大其詞,也不是為了貪婪而虛張聲勢。回想自從丁丑年生病後,我就灰心喪志,把功名利祿視為塵土,已經持續了二十年了,除此之外,還能追求什麼呢?只是想到那些沒有遇到師傅指引的人,這件事很難理解,所以特別請求將它刊印出來,作為學道的圭臬。這就是我寫這篇序的原因。

光緒丙申年春王正月,豫章趙抱真慕韓氏拜書於西昌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