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要旨》~ 補遺篇二 (2)

回本書目錄

補遺篇二 (2)

1. 補遺篇二

但識藥物,而不知採取火候也,是徒然。丹書最秘是此,三者非是真秘。其中有分合、內外,實難言也。試申論之:分,則採者採外也;取者取內也;火者神火也;候者真息也。合,則採取即是火候,火候即是採取。故云:火候不在採取之外,採取即在火候之中。一到臨爐,自家不能作主,必要黃婆登壇,分合內外,皆聽黃婆號令。《經》云:黃婆乃中宮主帥。又云:嬰兒奼女齊齊出,卻被黃婆牽入室。噫!嬰兒能騎白虎,奼女能跨青龍,黃婆只要一牽,這個神通何等廣大!四象五行,全藉土信,不誣也。愈知黃婆能降龍伏虎,黃婆能匹配團圓,不特此也。不刻時中黃婆,能分子午;無卦爻內黃婆,能定乾坤。丹道始終,全伏黃婆。蓋黃者,中之色;婆者,和之意。

《易》云:主宰者理。此所以須臾不可離也。及至脫胎,紫清翁云:泥丸宮裡有黃婆。又《西遊記》孫悟空每到交戰時起,在空中自稱曰:認得孫外公麼?只有黃婆認得清白,識得老嫩。夫黃婆在人為真意,尹真人云:真意者,乾元也。自得吳師口訣,即知黃婆是父母未生身以前面目。三豐祖云:本來面目常發現,是教人認識黃婆也。或問:發現可以見乎?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於此時,始得見黃婆矣。

至於下手調藥之法:分,則採真陽、真火、戊土也;取真陰、真水、己土也。合,則陰陽和,水火交,戊己疊而成刀圭也。以藥產言之:分,則要明白如何是壬水,是癸水。壬水陽,癸水陰;壬水清,癸水濁。壬水是真鉛,是外藥,是自外而來,故云鉛還向外求。癸水是真汞,是內藥,是自身所有,故云汞在家中取。合,則歸爐烹之,煉之也。

以火言之:文火者,封固,沐浴,止火,溫養是也。武火者,採先天之氣,取真一之鉛,採坎中之爻,取水中之虎,採黑中之白,取陰中之陽是也。

以周天言之:《陰符》云:天地之道,浸來於云,流行者氣。蓋氣到,即子時至矣,隨用文人浸浸變成武火。比喻冬至復卦,一陽從地底漸漸升到天頂,故謂之進陽火,又名乾用九,九者陽也。再從武火浸浸化成文火,比喻夏至姤卦,一陰從天頂降到地底,故謂之退陰符,又名坤用六,六者陰也。這就是復姤,自茲能運用金丹,誰道不成功?訣曰:念不起,意不散,含光默真息綿,文武轉換調勻自然,暗合天度方可,謂之周天火候。故參同契以六十卦消長喻之,以一年節候喻之,以一月盈虛喻之,其中更有言不盡底者,參同契已詳載之。故曰:神仙不作《參同契》,火候工夫那得知此?所以為萬古丹經王也。

總而言之,通篇所論之理,雖覺明白,要知皆是象言,幸勿自作聰明而自誤也。故紫陽云: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猶設象以指意,悟其意則象捐。眾仙垂語,雖不一律,然有一寓言必有一實義,務要得象,忘言得意忘象,切不可泥象而執文也。噫!願我同好,必要堅志,將心鑽入理窟,苦讀數年,一遇師時,真偽自分。

白話文:

[補遺篇二]

只知道藥材卻不懂得採集和火候的運用,那只是徒然掌握了丹書中最隱秘的知識。真正隱秘的,在於採集、火候、以及藥材的內外分合,這很難用言語表達清楚。試著說明一下其區別:採,是採集外在之物;取,是取得內在之物;火,是指神火(煉丹的火候);候,是指真氣的呼吸運轉。採集和火候是互相依存的,有採集就必然有火候,有火候就必然有採集,所以說火候不在採集之外,採集就在火候之中。一旦開始煉丹,就無法自己做主,必須依靠「黃婆」來指揮內外藥材的配合。

一切都聽從「黃婆」的號令。《經書》中說「黃婆」是中宮的主帥,又說「嬰兒、奼女齊齊出現,卻被黃婆牽入室」。嬰兒能騎白虎,奼女能跨青龍,「黃婆」只要一牽引,其神通廣大無比,四象五行都依靠著「黃婆」的調和,這並非虛言。愈加了解「黃婆」能降龍伏虎,能使陰陽匹配、團圓,這還不止。不僅如此,在特定的時間,「黃婆」能分清子午,沒有卦爻能逃過「黃婆」的掌控,丹道的始終都掌握在「黃婆」手中。「黃」指中土之色,「婆」指調和之意。《繫辭傳》說:「主宰者是理」,所以片刻都不能離開它。到了脫胎換骨的階段,《紫清翁》說:「泥丸宮裡有黃婆」。《西遊記》中孫悟空每次交戰時,都會在空中自稱:「認得孫外公麼?」只有「黃婆」才能分辨真偽,識別老嫩。「黃婆」在人體中代表著真意,《尹真人》說:「真意,就是乾元」。得到吳師的口訣後,就會知道「黃婆」是人出生前本來的面目。

三豐祖師說:「本來面目常顯現」,這是教人認識「黃婆」。有人問:「顯現出來能看見嗎?」答曰:「易經講求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此時才能見到『黃婆』」。至於動手煉藥的方法,分,就是採集真陽、真火(戊土);取,就是取得真陰、真水(己土);合,就是陰陽調和,水火交融,戊土和己土疊加而成丹藥。從藥材來說,分,就是要明白什麼是壬水,什麼是癸水;壬水屬陽,癸水屬陰;壬水清澈,癸水渾濁;壬水是真鉛,是外藥,來自外部,所以說「鉛還向外求」;癸水是真汞,是內藥,是自身所有,所以說「汞在家中取」。合,就是將它們放入爐中,煉製。從火候來說,文火,是封固、沐浴、止火溫養;武火,是採集先天之氣,取得真一之鉛,採坎中之爻,取水中之虎,採黑中之白,取陰中之陽。從周天來說,《陰符經》說:「天地之道浸來於雲」,流行者是氣,氣到子時就到了,隨後用文火浸,浸泡後轉化為武火,比喻冬至復卦,一陽從地底漸漸升到天頂,所以稱為進陽火,又名乾,用九九之數,是陽;再從武火慢慢轉化成文火,比喻夏至姤卦,一陰從天頂降到地底,所以稱為退陰符,又名坤,用六六之數,是陰。這就是復卦和姤卦。從此就能運用金丹的技巧,誰說不能成功?訣竅在於:念頭不起,意念不散,含光守真,呼吸綿綿,文武火候轉換,調勻自然,暗合天道,這才叫做周天火候。所以《參同契》用六十卦的消長來比喻它,用一年四季的節候來比喻它,用一個月的盈虛來比喻它。其中還有許多言不盡意的地方,《參同契》已經詳細記載了。所以說,神仙如果不參照《參同契》來修煉火候功夫,怎麼能知道這些呢?所以它才是萬古丹經之王。總而言之,全文所論述的道理,雖然看起來明白,但要知道這都是比喻性的說法,不要自作聰明而誤了自己。所以紫陽真人說:「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只是用比喻來指引意念,領悟了意念,就可以捨棄比喻。眾多神仙的語錄,雖然不盡相同,但一定有一個隱喻,也一定有一個實際的意義。務必領悟比喻,忘掉文字,領悟了意思,忘掉比喻。絕對不能拘泥於比喻而執著於文字!我希望我的同道們一定要下定決心,用心鑽研理學,苦讀幾年,一遇到老師,就能分辨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