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要旨》~ 無極而太極 (1)

回本書目錄

無極而太極 (1)

1. 無極而太極

太極在開闢之前。夫開闢之前作何形狀?蓋未可知。以人身之太極推之,是必為太極也,明矣。若太極之前更有無極,愈不可知。孔子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未嘗言無極也。然則無極究何如者?人之有太極也,由於陰陽交感;其未經交感而散於陰陽者,無極也。天地渾沌之時,陰陽未分,豈有散於陰陽而待交感之無極乎?不知有後天之陰陽,即有先天之陰陽。開闢以後,後天之陰陽交,而成物之太極;開闢之前,先天之陰陽交,而成天之太極。則當先天陰陽之未交,其散而無紀者,即先天之無極也。無極二字,(陸)子疑之;朱子信而注之,特未詳言其理耳。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太極者何也?即渾沌也。例以人身之太極:父生母育之時,有一點靈光,明而且赤,與精俱下,以為一身之本。在天曰「命」,在人曰「性」,所謂「不離乎氣」者是也。有主靜之功者,於獨坐時,自能見之。東坡詩云:「中宵一點落黃庭。」蓋有見乎此也。人本天地以生,天地之太極當不異此。其論動靜與漢張子遠異。

子遠云:「一動而生陰陽。」此云「動而生陽,靜而生陰。」蓋有對待之陰陽,有流行之陰陽。對待之陰陽由動而生,譬如人生男育女,非動不能也。流行之陰陽或生於靜,或生於動;動靜遞嬗而陰陽不窮,譬如四時之運,冬而又春也。陰陽之流行,即至誠之無息。周子明言之,欲人從事於至誠也。動而生陽,其理易知;靜而生陰,其理難知。今特詳生陰之說:靜也者,窈冥之謂也。一元之窈冥在戌亥兩會;一年之窈冥在戌亥兩月;一月之窈冥在末後五日;一日之窈冥在末後兩時。此乃天地自然之道。人能順之:動而無動,而陽孕陰之機;靜而無靜,而陰發陽之用,即謂之動生陰、靜生陽亦無不可。蓋動靜互為其根,正周子之說也。

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陰陽分,乃陰陽自分,非分太極為兩儀也。故陰陽雖分,太極自在。若太極變而為陰陽,則太極壞;天地又安得長存乎?以天地言之,乾上坤下,相隔不相通也。以人身言之:離為心象,取中女陰也;心所藏者性也。坎為腎象,取中男陽也;腎所藏者命也。昔人云:「凡人未生以前,性命合一,本為不朽之身;一出胞衣,而性不見命,命不見性,於是凡而不聖。則陰陽之分,譬如夫妻反目不復同居,其家不敗者,未之有也。」觀此,而下文自然之功用不可少矣。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予觀太極圖陰陽,而心初疑之。其陽動一邊,兩陽夾一陰,厥象為離。於易,離為中女陰也,而今反為陽。其陰靜一邊,兩陰夾一陽,厥象為坎。於易,坎為中男陽也,而今反為陰。即朱子注亦謂火陽水陰。夫太極圖說,所以明易理也。孔子云「陽卦多陰,陰卦多陽」,乃敢翻孔子《繫辭》之案,果何說乎?不知陽變陰合,具有功夫,非如男女媾精,可不學而能也。火陰水陽乃常理耳。若有主靜之功者,火非尋常之火,其火由坎水生,足以開通脈絡,是為真陽;水非尋常之水,其水由離火生,足以降伏熏蒸,是為真陰。推之,木能生火,平火以養木。

白話文:

太極在天地開闢之前,那時是怎樣的狀態呢?其實是無法知道的。但如果以人身為一個太極來看,那它必定也是太極的狀態,這就清楚明白了。如果太極之前還有個「無極」,那就更加無法理解了。孔子說,《易經》有太極,才產生陰陽兩儀,並沒有提到無極。那麼「無極」究竟是什麼呢?人之所以有太極,是因為陰陽交感的作用,而未經交感、分散在陰陽之外的狀態,就是無極。天地混沌的時候,陰陽還沒有分開,難道有散落在陰陽之外、等待交感的無極嗎?我認為有後天的陰陽,必然也有先天的陰陽。開闢之後,後天陰陽交合,形成了萬物的太極;開闢之前,先天陰陽交合,形成了天的太極。那麼,當先天陰陽還未交合,處於分散、沒有秩序的狀態時,那就是先天的無極。「無極」這兩個字,(陸)子曾經有所懷疑,但朱子卻相信它,並加以註解,只是沒有詳細說明它的道理罷了。

太極運動就會產生陽,運動到極點就會靜止,靜止就會產生陰,靜止到極點又會開始運動。一動一靜,互為根源。

太極是什麼呢?就是混沌的狀態。以人身的太極為例,當父親生精、母親孕育時,會有一點靈光,明亮而赤紅,隨著精子一起下降,作為身體的根本,在天稱為「命」,在人稱為「性」。這就是所謂的「不離乎氣」。能夠修煉靜功的人,在獨坐時,自然可以看見這一點靈光。蘇東坡的詩說「半夜一點落黃庭」,大概就是指這個。人本來就是天地所生,人身的太極,應該和天地的太極一樣。這裡關於動靜的論述,和漢朝的張子遠有所不同。

子遠認為,「一動」就產生陰陽,而這裡認為「動」產生陽,「靜」產生陰。這裏的陰陽,有「對待」的陰陽,也有「流行」的陰陽。「對待」的陰陽由「動」產生,例如生男孩、生女孩,不經過「動」是無法產生的。「流行」的陰陽,可能產生於靜,也可能產生於動,動靜交替變化,陰陽也就無窮無盡,例如四季的運行,冬天過後又到了春天。陰陽的流行,就像至誠不息,周子明白說這個道理,是想讓人們從事於至誠之道。「動」產生陽的道理很容易理解,而「靜」產生陰的道理就比較難懂。現在特別詳細說明「生陰」的道理。「靜」就是幽深暗冥的意思。一元的幽深暗冥,在戌亥兩會之間;一年的幽深暗冥,在戌亥兩個月;一月的幽深暗冥,在月末的最後五天;一天的幽深暗冥,在最後兩個時辰。這就是天地自然的道理。人如果能順應這個道理,在「動」的時候好像沒有動,讓陽氣孕育陰氣的機制;在「靜」的時候好像沒有靜,讓陰氣發揮陽氣的作用。這樣,也可以說是「動」產生陰,「靜」產生陽。

總而言之,動靜互為根源,這才是周子所說的道理。

陰陽分開,就產生了兩儀。

陰陽分離,是陰陽自己分開,而不是把太極分成兩儀。所以,即使陰陽分開,太極仍然存在。如果太極變成了陰陽,那麼太極就毀壞了,天地又怎能長久存在呢?以天地來說,乾在上面,坤在下面,彼此分隔,不相通。以人身來說,離卦代表心,象徵中女,屬於陰,心所藏的是人的性;坎卦代表腎,象徵中男,屬於陽,腎所藏的是人的命。古人說,人在出生以前,性和命合為一體,是個不朽的個體。一旦脫離母體,性就看不見命,命也看不見性。於是,凡人就無法成聖,這就是陰陽分離的結果。這就好比夫妻反目成仇,不可能再和睦相處,如果還住在同一個家裡,這個家就一定會衰敗。由此可見,下文所說的自然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陽氣變化、陰氣聚合,就產生了水、火、木、金、土這五行,並順應次序排列,四時也隨之運行。我看太極圖,陰陽的排列,起初讓我感到疑惑。圖中陽氣動的一邊,是兩條陽爻夾著一條陰爻,按卦象應該是離卦,而離卦在《易經》中代表中女,屬於陰,現在卻反而是陽。陰氣靜止的一邊,是兩條陰爻夾著一條陽爻,按卦象應該是坎卦,而坎卦在《易經》中代表中男,屬於陽,現在卻反而是陰。即使是朱子的註解,也說火是陽,水是陰。太極圖的說明,是用來闡明《易經》的道理。孔子說,陽卦大多有陰爻,陰卦大多有陽爻。難道是推翻孔子繫辭傳的論斷嗎?這又是怎麼說的呢?其實,陽變為陰、陰陽聚合,都是有功夫在內的,並不像男女交合那樣,不用學習就會。火屬陰、水屬陽,才是常理。如果有修煉靜功的人,他所產生的火,不是普通的火,這種火是由坎水所生,足以開通脈絡,是真正的陽氣;這種水,也不是普通的水,這種水是由離火所生,足以降伏並蒸發,是真正的陰氣。推而言之,木能夠生火,平息火氣,用來滋養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