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門傳授銅人指穴

《凌門傳授銅人指穴》,這部作者佚名的清代中醫古籍,不僅是一部鍼灸學的入門與臨床參考書,更是中國古代醫學知識傳承方式的一個典型例證。此書又名《銅人指穴圖》,開宗明義地揭示了其核心內容:藉由圖文並茂的方式,傳授人體穴位的知識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尤其輔以「銅人」這一當時重要的教學模型,來幫助學習者精準定位穴位。

本書結構清晰,分為三卷。第一卷應是奠定基礎的部分,詳細介紹人體各個穴位的名稱、精確的位置以及主治的病症和功效。這部分是學習鍼灸的基石,要求內容準確無誤,涵蓋範圍廣泛。第二卷專門介紹「銅人指穴圖」。在沒有現代解剖圖和影像技術的時代,銅人是極為重要的視覺輔助工具,它立體地呈現了經絡走向和穴位分布,使抽象的文字描述具體化。圖上的標示和指引,對於初學者掌握穴位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銅人》相關的著作歷來在中醫界佔有重要地位,此書以此命名並將圖譜獨立成卷,可見對視覺學習的重視。第三卷則將前兩卷的基礎知識引導至實際應用層面,探討各種病症的鍼灸治療方法、配穴原則以及操作手法,是將理論轉化為臨床技能的關鍵。書中提及經過重新編輯及補充內容,這意味著後來的整理者為了讓這部古籍更貼近現代學習需求,可能對原有的文字進行了校勘、註釋,甚至補充了新的臨床經驗或圖解,使其內容更加豐富且便於理解與應用。

從書中提供的內容樣本——「百症歌」、「玉龍賦」、「靈光賦」、「攔江賦」、「席弘賦」等賦文或歌訣——我們得以一窺其知識傳授的特色。這些賦文採用了韻律化的語言形式,將大量複雜的醫學信息,如穴位名稱、主治病症、治療原則甚至具體手法,濃縮在朗朗上口的詩句之中。這種形式極大地方便了記憶和背誦,是古代醫學傳承中普遍採用的教學方式。

細讀這些賦文,可以發現它們涵蓋了極其廣泛的病症,從常見的頭痛、牙痛、耳聾、鼻塞,到較複雜的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狂、癇症、傷寒、霍亂,以及婦科(經事改常、帶下、產崩)、兒科(臍風)等。每個賦文都像是按照特定邏輯編排的治療指南,例如「百症歌」顧名思義,列舉了眾多病症並指出對應的俞穴,如「頭風療以金門」,「偏頭痛止強間」,「耳中蟬懆有聲,聽會堪攻」等,直接提供了症狀與穴位的關聯。

這些歌賦不僅列舉穴位,也暗示了某些治療原則和手法。例如,「補瀉迎隨訣」在「席弘賦」中被強調,這是鍼灸非常重要的補瀉手法,與呼吸配合(「隨呼吸」),並可能與經絡循行方向結合(「迎隨」)。「攔江賦」中提到的「擔截」,是一種高層次的鍼灸策略,旨在截斷病邪的傳變途徑或快速調暢氣機,顯示本書不只停留在穴位點的認識,也觸及了治療策略的層面。鍼刺的深度(「春夏井榮宜刺淺,秋冬經合更宜深」)也與時令、五行和特定穴位類型(井、榮、經、合穴)相結合,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在鍼灸中的應用。

此外,賦文還透露出一些特定的配穴習慣或經驗。「玉龍賦」中提及「三里陰交腳氣宜灸」,「睛明太陽魚尾目症憑茲」等,顯示了經典的經驗配伍。而「爛江賦」中對「八法」的提及(通過列舉公孫、內關、列缺、照海等穴位),雖然未展開詳述,但也暗示了本書可能納入了基於奇經八脈理論的治療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這些歌賦提供了大量的穴位與病症關聯,但穴位的精確位置和更詳細的操作細節,可能需要結合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內容才能完全掌握。賦文更像是一種快速檢索和記憶的工具,為臨床思考提供線索,而非取代對穴位本身及其理論的深入學習。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系統性和實用性。它從基礎的穴位介紹,過渡到直觀的圖譜輔助,最終落實於臨床治療的指引,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習鏈條。清代是中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許多經典理論得到整理和闡發,臨床經驗不斷累積。本書作為一部清代佚名之作,很可能匯集了當時廣泛流傳的鍼灸知識和臨床經驗,並以當時流行的「銅人」和歌賦形式呈現,使其具有了廣泛傳播和使用的基礎。對於後世學習者而言,它提供了一個系統性學習鍼灸的路徑,特別是那些需要快速記憶和查閱的臨床實用信息。

總結而言,《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是一部承載著古代鍼灸知識精髓的重要醫學典籍。它以其獨特的結構(三卷分立)、視覺化的教學輔助(銅人圖)以及韻律化的知識載體(歌賦)而聞名。書中廣泛涵蓋了各種病症的鍼灸治療思路和常用穴位,體現了古代醫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病症與穴位關係的深刻認識。儘管作者佚名,但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實用性,使其成為一部對中醫學習者和臨床工作者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著作。經過現代編輯的整理和補充,這部古籍得以更好地服務於當代的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繼續發揮其在傳承和發展中醫鍼灸學上的作用。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實用的指南。


百症歌

玉龍賦

靈光賦

攔江賦

席弘賦

八法八穴歌·西江月

十四經步穴歌

十四經周身歌

十二經脈歌

十五絡脈歌

千金十一穴歌

孫思邈十三鬼穴歌

長葉君天星秘訣歌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歌

秋夫療鬼十三穴歌

回陽九針歌

奇門經八脈歌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八穴相所合歌

十二經本一脈歌

十二經穴起止歌

八會穴歌

七募穴歌

四總穴歌

十二經納天干歌

十二經納地支晝夜流注歌

血忌歌

年尻神歌

月尻神歌

十二經原穴歌

腳不過膝手不過肘

榮衛所生歌

行針指要歌

禁針穴歌

禁灸穴歌

六十六穴流注歌 (1)

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

雜病十一穴歌

補瀉雪心歌

周身血氣歌

生成歌

標幽賦

銅人指要賦

手太陰肺經之圖

手陽明大腸經之圖

足陽明胃經之圖

足太陰脾經之圖

手少陰心經之圖

手太陽小腸經之圖

足太陽膀胱經圖

足少陰腎經之圖

手厥陰心包經之圖

手少陽三焦經之圖

足少陽膽經之圖

足厥陰肝經之圖

督脈陽經之圖

任脈之圖

天星穴法之形圖

秋夫療鬼十三針之格

回陽九針圖

回陽九針穴

八脈之形圖

子膽

醜肝

寅肺

卯大腸

辰胃

己脾

午心

未小腸

申膀胱

酉腎

戌心包絡

亥三焦

五臟正面之圖

五臟背面之圖

精溺之分圖

命門大小腸膀胱論

闌門水穀分別論

氣海膈膜之圖

氣海膈膜論

肺膜論

心系之圖

心系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