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女科》~ 產後編上卷共四十三症 (1)

回本書目錄

產後編上卷共四十三症 (1)

1. 產後總論

凡病起於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產後尤甚。是以丹溪先生論產後必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症,以末治之,斯言盡治產之大旨。若能擴充立方,則治產可無過矣。夫產後憂驚、勞倦,氣血暴虛,諸症乘虛易入。如有氣毋專耗散,有食毋專消導;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用桂、附。

寒則血塊停滯,熱則新血崩流。至若中虛外感,見三陽表症之多似可汗也,在產後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見三陰里症之多似可下也,在產後而用承氣,則重亡陰血。耳聾、脅痛乃腎虛惡露之停,休用柴胡;譫語、出汗乃元弱似邪之症,非同胃實。厥由陽氣之衰,無分寒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

痙因陰血之虧,不論剛柔,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乍寒乍熱發作無期,症似瘧也,若以瘧治,遷延難愈。言論無倫,神不守舍,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危亡可待。去血過多而大便燥結,肉蓯蓉加於生化,非潤腸承氣之能通。去汗過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子倍加參、耆,必生津助液之可利。

加參生化湯頻服,救產後之危;長生活命丹屢用蘇絕谷之人。㿗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之方;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風加參生化之劑;產戶入風而痛甚宜服羌活養榮湯;玉門傷涼而不閉宜洗䗫兒硫磺散;怔忡驚悸,生化湯加以定志;似邪恍惚,安神丸助以歸脾;因氣而悶滿、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因食而噯酸、惡食,六君子加神麯、麥芽為良。蘇木莪朮大能破血;青皮枳殼最消滿脹。

一應耗氣破血之劑,汗、吐、宣、下之法,止可施諸壯實,豈宜用於胎產。大抵新產後先問惡露如何?塊痛未除,不可遽加參、術;腹中痛止,補中益氣無疑。至若亡陽脫汗,氣虛喘促,頻服加參生化湯是從權也。又如亡陰火熱,血崩厥暈,速煎生化原方是救急也。王太僕云:「治下補下治以急。

」緩則道路達而力微,急則氣味厚而力重。故治產當遵丹溪而固本,服法宜效太僕以頻加。凡付生死之重寄,須著意如極危;欲求俯仰之無虧,用存心於愛物。此雖未盡產症之詳,然所聞一症皆援近鄉治驗為據,亦未必無小補云。

2. 正產

正產者有腹或痛或止腰脅痠痛,或勢急而胞未破,名弄胎,服八珍湯香附自安。有胞破數日而痛倘緩,亦服上藥俟之。

3. 傷產

傷產者胎未足月有所傷動,或腹痛臍痛,或服催生藥太早,或產母努力太過,逼兒錯路,不能正產。故臨月必舉動從容,不可多睡、飽食、飲酒,但覺腹中動轉即正身仰臥,待兒轉順,與其臨時費力,不如先時慎重。

4. 調產

調產者,產母臨月擇穩婆、辦器用、備參藥。產時不可多人喧鬧,二人扶身或憑物站,心煩用滾水調白蜜一匙,獨活湯更妙,或飢服米粥少許,勿令飢渴。有生息未順者,只說有雙胎,或胎衣不下,勿令產母驚恐。

5. 催生

催生者,因坐草太早,困倦難產,用八珍湯稍佐以香附乳香以助血氣。胞衣早破,漿血已乾,亦用八珍湯。

6. 熱產

熱產者,暑月宜溫涼得宜,若產室人眾,熱氣蒸逼,致頭痛、面赤、昏暈等症。宜飲清水少許以解之。然風、雨、陰涼亦當避之。

7. 凍產

凍產者,天寒血氣凝滯,不能速生。故衣裳宜厚,產室宜暖,背心下體尤要。

8. 橫產

橫產者,兒居母腹,頭上足下,產時則頭向下,產母若用力逼之,胎轉至半而橫。當令產母安然仰臥,令其自順。穩婆以中指挾其肩,勿使臍帶羈絆,用催生藥努力即生。

當歸,紫蘇(各三錢),長流水煎服即下。

一方用好京墨磨服之即下。

一方用敗筆頭一個,火煅,以藕節自然汁調服即下。

一方用益母草六兩,濃煎,加童便一大杯調服即下。

9. 盤腸產

盤腸產者,產則子腸先出,然後生子。其腸或未即收,以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碎塗頭上,腸收急急洗去,遲則有害。又方止用四十粒,去皮研為膏,塗頂中,收即拭之。如腸燥,以磨刀水潤之,再用磁石煎湯服之,須陰陽家用過有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