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8)

1. 久赤白痢方四首

病源久赤白痢者,是冷熱乘於血,血滲腸間,與津液相雜而下,甚者腸虛不復,故赤白連滯,久不瘥也。凡痢久不瘥,脾胃虛弱,則變嘔噦,胃弱氣逆,故嘔也,氣逆而外有冷折之不通,故噦亦變為䘌蟲食人五臟也。三月九蟲常居人腸胃,腸胃虛則動,上食於五臟,則心懊憹而悶,齒斷唇口並生瘡,下食於腸,則肛門傷爛而穀道開也。輕者可治,重者致死。

(出第十七卷中)

崔氏馬藺子散,療赤白痢,腹內㽲痛,並久水穀痢,色白如泔澱,悉主之,極重者不過三四日,必瘥方。

馬蘭子(一升熬),地榆根皮(八分),厚朴(炙八分),熟艾(八分),赤石脂(一升),龍骨(十分),茯苓(十分),當歸(十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加至四五匕,日再夜一,白飲服。(出第三卷中)

文仲療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燒大荊

上一味取瀝服五六合,即瘥。(肘後同)

又卒腹痛下赤白,數日不絕方。

雞子(一枚扣頭取黃去白),胡粉末(令滿殼燒焦成劑)

上二味以酒服之。(肘後同並出第三卷中)

近效療赤白痢日數十行,無問老小方。

甘草(二兩炙)

上一味切,以漿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2. 疳痢方六首

必效療冷疳痢方。

取莨菪子(熬令黃色)

上一味搗為末,和臘月豬脂,更搗令熟為丸,綿裹如棗許大,以內下部,因痢出,即更納新者,不過三度即瘥。(出第二卷中)

又方

青黛丁香黃連(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用泔澱和為丸,口中有瘡含之。若下部有瘡,以綿裹納下部,日服五六十丸,含之令下瘥。

又方

丁香,麝香(別研),石黛,石鹽,山榆仁,小柏皮,桂心,乾薑,青礬石(燒),頭髮灰

上十味搗為散,著瘡上,乾者和臘月豬膏暖著,療時行病後食羊肉,及肥膩,或酒或房,而得久蒸絡變為疳,必須攻下部,不可輕之。

上八味搗篩為散,取如杏仁大,納下部中。

又療疳濕痢神效方

黃連(三兩),零陵香(一兩半),犀角(屑一分),丁香(三十枚),麝香(一大豆),牛黃(一大豆)

上六味,以水洗黃連零陵香丁香,澄取清水去滓,更以水添滿九升,納黃連零陵丁香犀角煮兩沸,然後著牛黃麝香煎一沸,取一升,分作三服,如一日服不盡,二日服。(又深師以九升先以一升煮添盡九升取一大升分為三服並出第十卷中)

3. 久疳痢及久痢成疳方九首

廣濟療久患疳痢不瘥,兀子礬散方。

兀子礬(八分燒),麝香(二分研),吳白礬(六分燒),雲母(粉五分),桂心(二分),龍骨(六分),無食子(七顆燒),黃連(八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空腹以生薑汁和三錢匕服,日再,煮薑湯下。

又療積年疳痢羸瘦,面色痿黃方。

石硫黃(研),黃連(各一兩),艾(一兩),蜜(一升)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黃連艾,取半升,後納石硫黃末,更煮三五沸,即絞去滓,又納蜜更煮三五沸,下分為三服。(並出第四卷中)

必效療積久痢成疳灌方。

樗根(一握淨洗剝白皮搗絞取汁三合取時勿令見風),麻子脂(二合燒如車脂),酢泔澱(一合),椒(四分汗),豉(二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取椒豉和煎,絞取汁二升,和樗汁麻油泔澱等三味,分為兩分。用一分灌,隔一日更取余者復灌,其藥欲用時,溫溫即得。

又療痢初較後膿血,或變純白,或成魚腦,五十日以上或一二年不瘥,變成疳,所下如泔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