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胎漏」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胎漏
胎漏是指懷孕期間,從陰道流出血液、黏液或其他分泌物的一種病症。胎漏是一種嚴重的妊娠併發症,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或胎兒死亡。
胎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 子宮頸受損
- 子宮內膜炎
- 胎盤異常
- 胎盤早剝
- 羊膜破裂
胎漏的症狀包括:
- 陰道流血
- 陰道分泌物增多
- 下腹疼痛
- 子宮收縮
- 發燒
- 頭痛
- 噁心嘔吐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
胎漏的治療方法包括:
- 臥床休息
- 服用藥物
- 手術治療
胎漏的預後取決於胎漏的嚴重程度和治療是否及時。如果胎漏嚴重,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或胎兒死亡。如果胎漏得到及時治療,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保住胎兒。
胎漏的預防
以下是一些預防胎漏的方法:
- 避免性行為
- 避免劇烈運動
- 避免提重物
- 保持陰道清潔
- 定期產檢
如果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生。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平胃散
- 1.《本草備要》:「治腰痛胎漏(懷妊瀝血),崩帶遺精,腸風血痢(《是齋方》:平胃散一兩,川續斷二錢半,每服二錢,米飲下,治時痢亦驗),癰痔腫毒。又主金瘡折跌(以功命名),止痛生肌。女科外科,需為上劑。川產良。狀如雞腳,皮黃皺節節斷者真。去向里硬筋,酒浸用。地黃為使。」
- 2.《本草撮要》:「味苦。入足厥陰經。功專治跌撲傷。續筋骨。得當歸治勞傷腰痛。得平胃散治血痢胎漏。酒浸用。地黃為使。又名接骨草。」
- 3.《本草衍句》:「續斷 辛溫入肝以補盤苦溫入腎以補骨通血脈理勞傷主崩中補不足跌撲金瘡筋斷復續縮小便而固精暖子宮與胎漏血痢腰痛所必需關節緩急之要藥(得當歸治勞傷腰痛得平胃散治血痢)」
四物湯
- 1.《本草蒙筌》:「制之宜銼薄片,蛤粉和炒成珠。入劑不煎,研末調化。(藥煎熟時,傾淨渣滓,將末投內,自然烊化。)使山藥,畏大黃。入太陰肺經,及肝腎二臟。風淫木旺,遍疼延肢體能驅;火盛金虛,久咳唾膿血即補。養血止吐衄崩帶,益氣扶羸瘦勞傷。利便閉,調豬苓湯吞;禁胎漏,加四物湯服。」
- 2.《醫醫偶錄》:「胎漏者,經水忽下,血瀝盡則胎不保,四物湯加防風、黃芩主之。如血虛,加茯苓、阿膠、艾葉,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
- 3.《生生寶錄》:「_四物湯_,統治胎前產後,及胎漏惡阻等證。」
歸脾湯
- 1.《胎產心法》:「_歸脾湯_(見本卷胎漏小產門。),_八珍湯_,_補中益氣湯_(俱見本卷諸痛門)」
- 2.《胎產心法》:「_加味逍遙散_(見上卷胎逆上逼門,附逍遙散下。),_歸脾湯_(見上卷胎漏小產門。)」
- 3.《胎產心法》:「_十全大補湯_(見上卷胎不長養門。),_補中益氣湯_,_八珍湯_(俱見上卷諸痛門。),_加味逍遙散_(見上卷胎逆上逼門,附逍遙散下。),_逍遙散_(見上卷胎逆上逼門。),_四物湯_(見上卷安胎門。),_歸脾湯_(見上卷胎漏小產門。),_神應丹_(見中卷催生門。)」
- 4.《評註產科心法》:「_桂附八味_(見前小便不通),六君子見前乳泣異功散加半夏),歸脾湯見前胎漏)。」
補中益氣湯
- 1.《醫學芻言》:「胎前下血,名胎漏,氣不攝血也,補中益氣湯;如惱怒傷肝,加味逍遙散。」
八珍湯
- 1.《評註產科心法》:「_八珍湯_(見前胎漏)」
- 2.《古今名醫匯粹》:「若下血不止,名胎漏,血虛用二黃散,血去多用八珍湯。未應,用補中益氣湯。」
- 3.《景岳全書》:「若頓僕、毒藥,腰痛短氣,用阿膠散;未應,煎送知母丸。若頓僕胎傷,下血腹痛,用佛手散;未應,用八珍送知母丸。若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子煩,用竹葉湯。未應,血虛佐以四物,氣虛佐以四君。若下血不止,名胎漏,血虛用二黃散,血去多用八珍湯。未應,用補中益氣湯。」
- 4.《古今名醫彙粹》:「若下血不止,名胎漏,血虛用二黃散,血去多用八珍湯。未應,用補中益氣湯。」
- 5.《女科撮要》:「若頓僕毒藥,腰痛短氣,用阿膠散;未應,煎送知母丸。若頓僕胎傷,下血腹痛,用佛手散;未應,用八珍送知母丸。若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子煩,用竹葉湯;未應,血虛佐以四物,氣虛佐以四君。若下血不止,名胎漏,血虛用二黃散,血去多,用八珍湯;未應,用補中益氣湯。」
升陽除濕湯
- 1.《女科折衷纂要》:「按薛氏曰:胎漏黃汁下,或如豆汁,若因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血崩肝脾風熱,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脾胃氣虛錢氏白朮散,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肝經風熱用防風黃芩丸,風入腸胃用胃氣湯。」
異功散
- 1.《評註產科心法》:「_桂附八味_(見前小便不通),六君子見前乳泣異功散加半夏),歸脾湯見前胎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