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葛根湯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葛根則善於解肌發表,兩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治療風寒表證引起的頭痛、發熱、惡寒等症狀。
- 升清降濁,通絡止痛:防風還能升清降濁,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因風寒侵襲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緩解疼痛。葛根則具有解肌降熱,透疹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可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防風在防風葛根湯方劑中起著疏散風寒、解表止痛、升清降濁、通絡止痛的作用,與葛根相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表證引起的各種病症。
防風葛根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口渴咽乾等症狀,葛根能有效緩解。
- 葛根與防風相輔相成:防風性溫,味辛,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痙的功效。葛根與防風搭配,一寒一溫,相輔相成,可以更好地發揮解表散寒、止痛止痙的效果。
防風葛根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助葛根升散風寒:葛根善於解肌發表,但偏於向下,白芷則具有升散之性,能助葛根向上發散風寒,使藥力直達上焦,更有效地解除風寒表證。
- 通鼻竅,止流涕:白芷味辛,性溫,入肺經,有通鼻竅,止流涕之功,可改善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因此,白芷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防風葛根湯的解表功效,也加強了其治療風寒所致鼻塞、流涕等症狀的效果,使全方更具療效。
防風葛根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咽止渴: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效。葛根性涼,味甘辛,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表、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效。兩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對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口渴煩躁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 天花粉能利水消腫,通絡止痛,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肢體疼痛、水腫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葛根則能解肌發表,升陽止瀉,與天花粉配合,能使藥效更全面,達到清熱解表、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綜合效果。
防風葛根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作用。與防風、葛根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疏解風邪,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
- 清利頭目,醒腦開竅: 薄荷能清利頭目,醒腦開竅,對於風熱上擾導致的頭痛、頭暈、鼻塞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整體而言,薄荷的加入,使防風葛根湯的功效更加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防風葛根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有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兩者合用,可協同作用,有效緩解風寒外感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清熱解毒: 川貝母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輔助葛根清熱解表,同時緩解風寒外感引起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貝母的加入,可以提升防風葛根湯的止咳化痰、清熱解毒功效,使之更能有效治療風寒外感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防風葛根湯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潤燥:葛根性寒,擅長解表散熱,但容易耗傷津液。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葛根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造成脾胃虛寒等副作用。
- 調和藥性:方中防風、葛根等藥物偏於解表散寒,而玉竹則偏於滋陰潤燥,兩者相輔相成,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滋陰潤燥,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防風葛根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降解燥熱:葛根性寒,善於解表退熱,但其寒涼之性易傷脾胃。知母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與葛根搭配,可避免葛根寒涼傷脾,同時也避免燥熱傷陰。
- 協同葛根解表散熱:葛根解表散熱,主要針對風寒表證。而知母清熱瀉火,可針對伴隨表證的內熱。二者相合,既可解表散熱,又可清熱除煩,使療效更佳。
總之,知母加入防風葛根湯中,既能緩解葛根寒涼之性,又能清熱瀉火,協同葛根解表散熱,使藥效更加全面有效。
防風葛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防風性辛溫,葛根性涼,二者合用,雖能解表散寒、升陽解肌,但可能導致燥熱。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燥熱之弊。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能益氣健脾、和中緩急,並能調和諸藥,使防風葛根湯的藥效發揮得更全面,提高治療效果。
防風葛根湯的組成中加入石膏,主要是針對「表寒裏熱」的病症。
防風、葛根等藥材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透疹的作用,可以疏散外感風寒之邪。而石膏性寒,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能清解內熱。
因此,防風葛根湯加入石膏,能夠同時達到解表散寒和清熱解毒的效果,對於因風寒外襲導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以及因熱毒壅滯導致的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都有良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防風葛根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代主治
根據《吳鞠通醫案》記載,防風葛根湯主治「太陽兼陽明風熱上壅」。
現代主治與藥理分析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我們可以歸納出防風葛根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病症:
妊娠中風,腰背強直,時復反張(子癇):
- 《婦人大全良方》、《醫方集宜》、《廣嗣紀要》等醫書均有記載。
- 這類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的子癇或子癇前症,表現為妊娠期高血壓伴隨抽搐、意識障礙等症狀。
- 防風葛根湯中的防風、葛根、麻黃、桂枝等藥物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可以緩解風邪侵襲導致的肌肉痙攣、腰背強直等症狀。
- 川芎、生地黃等藥物則能活血化瘀、滋陰養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妊娠期高血壓的症狀。
口眼喎斜:
- 《症因脈治》中提到防風葛根湯可治療風中陽明經導致的口眼喎斜,並可配合外熏療法。
- 此處的口眼喎斜可能指面神經麻痹,防風葛根湯通過疏風解表、通經活絡的作用,可能有助於改善症狀。
痙病(痓病):
- 《醫學綱目》、《赤水玄珠》中提到防風葛根湯可治療太陽無汗之「剛痙」。
- 痙病是指以項背強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 防風葛根湯中的葛根、麻黃、防風等藥物能解肌發表、祛風散寒,對於外感風寒導致的痙病有一定療效。
痂後發癮:
- 《赤水玄珠》提到痂後發癮,即痂皮脫落後出現的皮膚瘙癢、疙瘩等症狀,可因毒氣未盡或風火相持導致。
- 防風葛根湯具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可能有助於緩解此類症狀。
麻疹發熱:
- 《赤水玄珠》提到防風葛根湯可治療麻疹發熱。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風葛根湯中的葛根、升麻等藥物具有透疹解表的作用,可能有助於麻疹的透發和退熱。
綜合分析
防風葛根湯以防風、葛根為主要藥物,其餘成分主要作用如下:
- 發汗解表、祛風散寒: 防風、葛根、麻黃、桂枝、白芷
- 昇陽透疹、生津潤燥: 葛根、升麻
- 活血化瘀、滋陰養血: 川芎、生地黃
- 清熱瀉火、利咽化痰: 天花粉、知母、石膏
- 疏肝理氣、清涼退燒: 薄荷
-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川貝母
- 滋陰養血、益腎填精: 玉竹
- 調和諸藥、補脾益胃: 甘草
該方劑通過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風邪侵襲、經絡阻滯、氣血不暢所導致的各種病症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是基於提供的古文內容,並且結合了現代中醫藥理論的解釋。具體應用時,仍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由專業中醫師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防風、葛根、白芷、花粉、薄荷、貝母、玉竹、知母、甘草、石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防風葛根湯具有疏風清熱、解表透熱的功效,適合外感風熱、邪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發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鼻塞、流黃鼻涕等症狀。但是,如果患者有脾胃虛弱、氣虛血虧、陰虛火旺等症狀,不宜服用防風葛根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葛根湯,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二。 組成:防風、葛根、白芷、花粉、薄荷、貝母、玉竹、知母、甘草、石膏。 主治:太陽兼陽明風熱上壅。
防風葛根湯,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一。 組成:葛根4兩,麻黃3兩,芍藥2兩,防風2兩,桂枝1兩。 主治:胎前痙,由風寒濕邪乘虛而感,口噤,角弓反張,太陽無汗者。
防風葛根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一。 組成:防風8分,甘葛8分,茯苓8分,麥門冬(去心)8分,芍藥6分,黃芩6分,犀角4分,甘草3兩。 主治:産後風虛,頭目痛,語言時僻。
防風葛根湯, 出處:《雲歧子保命集》卷下。 組成:防風2兩,葛根2兩,川芎2兩,生地黃2兩,杏仁1兩半(制),麻黃(去節)1兩半,桂心1兩,獨活1兩,甘草1兩,防己1兩。 主治:妊娠中風,腰背強直,時復反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