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既濟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既濟湯主治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等症,而荊芥可解表散寒,驅散體內風熱,促進疹出,故為方中重要藥物。
- 宣肺止咳:荊芥能宣肺止咳,對於風熱犯肺、咳嗽氣喘等症有良好療效。既濟湯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宣肺止咳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宣肺止咳之效。
既濟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發汗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既濟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多等,麻黃可發散風寒,使體表之邪氣得宣發外出,達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 宣肺通竅:麻黃能宣肺通竅,利氣行水,對於風寒束肺所致的咳嗽痰多、鼻塞不通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既濟湯中的麻黃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宣肺通竅的效果,使氣道通暢,痰液易於咳出。
既濟湯中包含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肌發表: 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肌發表、升陽透疹、生津止渴之功效。既濟湯為解表劑,主治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葛根的解肌發表作用可以疏散風寒,緩解發熱惡寒等症狀。
2. 宣通經絡: 葛根能宣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暢通,改善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的肢體痠痛。既濟湯中葛根的宣通經絡作用,有助於解除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既濟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表: 石膏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瀉火止渴的功效。既濟湯主治外感熱病,症見發熱、口渴、脈數等,石膏可以清熱解表,緩解發熱症狀。
- 清熱解毒: 石膏還可以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也有良好的療效。既濟湯中加入石膏,可以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促進疾病的康復。
既濟湯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因為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能清心火、瀉胃火、除膽火,對於心煩失眠、口舌生瘡、胃痛泛酸、腹痛泄瀉等熱證,均有較好的療效。
既濟湯由黃連、黃芩、梔子、甘草等藥物組成,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黃連在方中起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既濟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既濟湯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能清熱瀉火,通利腸道,使熱結得以消除,便祕得以緩解。
-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既濟湯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進而達到治療效果。
既濟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蟬蛻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方中因病症多伴有發熱、咽痛、皮膚瘙癢等症狀,蟬蛻可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二、疏散風熱:蟬蛻能疏散風熱,有助於緩解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既濟湯主治外感風熱,蟬蛻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疏散風熱的功效。
總之,蟬蛻在既濟湯中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達到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的目的。
既濟湯中包含牛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牛蒡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牛蒡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疏散風熱,宣肺透表:牛蒡還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表的功效,可以治療風熱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狀。在既濟湯中,牛蒡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有效地疏散風熱,宣肺透表,緩解感冒症狀。
總體而言,牛蒡在既濟湯中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疏散風熱、宣肺透表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風熱感冒等症狀。
主治功效
既濟湯:中藥方劑
組成: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牛蒡:散風熱、宣肺通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主治: 嬰兒出痘,體內火毒過盛,遇上嚴寒的冬天而導致閉塞不透。
功效: 清熱解毒、疏風透疹。
適用症狀: 嬰兒出痘、麻疹、風疹、水痘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禁忌: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吹風受寒。
- 服用本方劑期間,如有出現不適,應立即就醫。
總結: 既濟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疏風透疹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嬰兒出痘、麻疹、風疹、水痘等疾病。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吹風受寒。服用本方劑期間,如有出現不適,應立即就醫。
傳統服藥法
大熟地1兩,萸肉1兩(去淨核),生山藥6錢,生龍骨6錢(搗細),生牡蠣6錢(搗細),茯苓3錢,生杭芍3錢,烏附子1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出痘,火毒太盛,時值隆冬而閉塞者。若小兒出痘,火毒不盛,或時值非隆冬,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既濟湯,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六。 組成:竹葉石膏湯加熟附子3-5分。 主治:上熱下寒。
既濟湯,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人參1錢,甘草3分,竹茹2錢,麥門冬2錢,半夏2錢,粳米2錢。 主治:霍亂,虛煩不得眠。
既濟湯, 出處:《易簡方》。 組成:半夏半兩,麥門冬1兩,甘草4錢,人參4錢,竹葉5片,熟附。 主治:下利發熱者。霍亂後虛煩不得眠。
既濟湯, 出處:《救偏瑣言》卷十。 組成:荊芥穗、麻黃(去根,蜜炒將黑,地上出火氣)、乾葛根、石膏、川黃連、大黃、蟬蛻、牛蒡。 主治:小兒出痘,火毒太盛,時值隆冬而閉塞者。
既濟湯, 出處:《醫醇賸義》卷四。 組成:當歸2錢,肉桂5分,沉香5分,廣皮1錢,澤瀉1錢5分,牛膝2錢,瞿麥2錢,車前2錢,苡仁4錢,葵花子4錢(炒,研,同煎)。 主治:理氣行水。主治:寒氣上逆,水氣窒塞不通,以致膀胱脹,少腹滿而小便癃。
既濟湯, 出處:《袁中參西》上冊。 組成:大熟地1兩,萸肉1兩(去淨核),生山藥6錢,生龍骨6錢(搗細),生牡蠣6錢(搗細),茯苓3錢,生杭芍3錢,烏附子1錢。 主治:大病後陰陽不相維繫,陽欲上脫,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竄,或心中搖搖如懸旌;陰欲下脫,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瀉。一切陰陽兩虛,上熱下涼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