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舒肝藏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緩解肝氣鬱結: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其酸味可入肝,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情緒不暢等症狀。
二、 滋陰養血: 白芍能養血柔肝,滋陰止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達到養血滋陰、舒肝理氣、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
舒肝藏血湯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功效。肝鬱氣滯是導致血不歸經的重要原因,香附能疏解肝鬱,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止痛,從而改善血不歸經的症狀。
- 調和脾胃,促進氣血生化:香附還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氣血生化。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纔能有效地將飲食精華轉化為氣血,滋養全身,進而改善血不歸經的症狀。
舒肝藏血湯中加入荊芥,是為了疏散肝鬱,達到「舒肝」的效果。
荊芥性辛溫,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癢、行氣解鬱的功效。肝鬱氣滯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胸悶、脅肋脹痛、心煩易怒等症狀。荊芥能疏散肝鬱,使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肝鬱氣滯引起的各種不適,進而達到舒肝藏血的效果。
此外,荊芥還能發散表邪,對於肝鬱氣滯同時伴有表寒者,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舒肝藏血湯中加入三七,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三七性溫,味甘微苦,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方中肝鬱氣滯,血行不暢,三七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
二、補氣養血,益肝和脾:三七亦有補氣養血之效,可改善因肝鬱氣滯而導致的氣血不足,進一步增強肝臟功能,並能兼顧脾胃,促進營養吸收,為肝臟提供充足的營養。
舒肝藏血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肝氣不舒,常易導致脾胃氣機阻滯,影響脾胃運化。陳皮理氣健脾,可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導致的脾胃不和。
- 行氣止痛:陳皮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引起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同時,陳皮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減輕疼痛感。
舒肝藏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舒肝藏血湯以疏肝理氣、養血止血為主,藥性偏於苦寒。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能調和藥性,緩解苦寒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趨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傷脾胃。
二、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緩和藥性、解毒護胃等功效。在舒肝藏血湯中,甘草能增強補氣養血的功效,使藥效更全面,提高療效。同時,甘草還能減輕其他藥物對脾胃的副作用,使患者更易接受治療。
舒肝藏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因肝鬱氣滯、血虛不榮,導致月經不調、經血量少、面色蒼白等症狀,而當歸能補益心血、滋養肝血,改善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疏肝解鬱: 當歸除了補血外,還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肝鬱氣滯,會導致血行不暢,加重血虛症狀。當歸能疏肝解鬱,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血虛,促進經血運行。
因此,舒肝藏血湯中加入當歸,可起到補血養血、疏肝解鬱的雙重作用,有效改善肝鬱氣滯、血虛不榮所致的月經不調等症狀。
舒肝藏血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肝藏血,脾主運化,脾氣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影響肝血的充盈。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臟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間接幫助肝血充盈,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瘀血阻滯。
- 扶正祛邪,協調肝脾:舒肝藏血湯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為主,但若脾氣虛弱,則難以達到藥效。白朮能扶正脾氣,使脾氣健運,既能更好地化生精血,又能協調肝脾,使肝氣舒暢,血脈通利,達到治病的目的。
舒肝藏血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白芥子辛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散結、溫肺化痰之效。肝氣鬱結,則氣機不暢,導致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白芥子可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緩解疼痛。
- 溫陽化瘀,活血止痛:白芥子亦能溫陽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女性月經不調,痛經,常伴有血瘀,白芥子可溫經散寒,化瘀止痛,改善月經不調。
主治功效
舒肝藏血湯主治功效分析
《辨證錄》中,陳士鐸提出「舒肝藏血湯」可應用於治療婦人因跌打損傷,導致惡血下衝,狀似血崩之症。此症狀若單純以「血崩」治之,施以止澀之藥,恐適得其反。其病機關鍵在於「瘀血」,此等情況下,患者必然會感到按壓疼痛,若延誤治療,更會面色萎黃,形體枯槁。因此,治療此類血崩的重點不在止血,而在於行血去瘀、活血止痛,當瘀血消散,血崩自然可止。若不先解決瘀血疼痛,盲目使用補澀之品,反而會使瘀血內攻,疼痛加劇,並阻礙新血生成,加重病情。
治療原理分析:
舒肝藏血湯的組成,恰恰體現了「行血去瘀、活血止痛」的治療原則,其藥理機制可歸納如下:
- 疏肝解鬱、活血化瘀: 方中香附疏理肝氣,解鬱化滯,促進氣機順暢;三七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兩藥合用,專攻瘀血,為治療本症之要藥。
- 補血養血、調經止痛: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能改善因瘀血所致的血虛,並緩解疼痛。白芍則能柔肝養陰,緩解情緒,並有助於調節體液平衡,間接輔助活血化瘀。
- 健脾利濕、輔助活血: 白朮健脾益氣,利濕助運,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氣血充盈,更能推動血行,有助於瘀血消散。
- 行氣化痰、調和脾胃: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燥濕,可促進脾胃運化,亦可輔助氣機運行,使氣行則血行。
- 散風止痛、祛邪外出: 荊芥散風解表,祛除體內邪氣,有助於改善瘀血引起的疼痛。白芥子可溫散寒邪,祛除體內溼氣,亦有助於活血。
- 調和諸藥、緩和藥性: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並有益氣健脾之功,可輔助補益正氣。
綜合而言,舒肝藏血湯並非單純止血,而是通過疏肝解鬱、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健脾利濕等功效,多方協同作用,使瘀血得化,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止血止痛的目的。其治療思路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對於由外傷引起的惡血下衝,狀似血崩之症,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效果。此方應用不僅限於「血崩」,凡是因肝鬱血瘀所致的婦科疾病,皆可酌情加減應用。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香附3錢,荊芥3錢,三七根(末)3錢,陳皮1分,甘草1錢,當歸5錢,白朮5錢,白芥子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舒肝藏血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組成:白芍1兩,香附3錢,荊芥3錢,三七根(末)3錢,陳皮1分,甘草1錢,當歸5錢,白朮5錢,白芥子1錢。 主治:血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