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飲丸
CHU Y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觸飲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觸飲丸針對的是痰飲停滯,導致呼吸不暢、胸悶等症狀。蒼朮能有效祛除痰飲,改善呼吸道阻塞,達到止咳化痰之目的。
- 健脾利濕:蒼朮同時兼具健脾利濕功效。觸飲丸常用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導致的痰飲。蒼朮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使濕氣排出體外,從而改善痰飲症狀。
觸飲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觸飲丸用於治療痰飲咳嗽,而痰飲之病多因脾虛濕盛所致,茯苓可健脾利濕,化痰止咳,有助於改善痰飲停滯的病症。
- 寧心安神:茯苓兼具寧心安神之效,可緩解由痰飲所致的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狀。觸飲丸中常加入其他安神藥物,如酸棗仁等,與茯苓協同作用,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精神狀態。
觸飲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苦,性微溫,入脾、胃經。其性善降,能降逆止嘔,且能化痰止咳,對於因痰飲阻滯、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和胃止痛:半夏又能和胃止痛,對於因胃寒、胃氣不和所致的胃痛、腹痛等症也有幫助。
因此,觸飲丸中加入半夏,既能緩解嘔吐症狀,又能調理胃氣,起到降逆止嘔、和胃止痛的功效。
觸飲丸中包含西洋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生津: 西洋參味甘性涼,具有補氣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觸飲丸主要用於治療氣陰兩虛、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乾咳、乏力等症狀。西洋參的加入,可補益氣陰,促進津液生成,緩解患者的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等症狀。
- 益氣助陽: 西洋參亦有益氣助陽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因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精神不振等症狀。觸飲丸中加入西洋參,可增強其補益氣陰、生津止渴之效,同時還能提升患者的整體抗病能力。
觸飲丸方劑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觸飲丸主治小兒咳嗽痰多、喘息氣促等症,文蛤的清熱利濕作用有助於消除肺熱痰濕,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 軟堅散結:文蛤還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可促進痰液排出,有助於解除氣道阻塞,改善呼吸困難。觸飲丸中加入文蛤,可以提高方劑的療效,更有效地治療小兒咳嗽痰多等症。
觸飲丸中包含豬苓,主要因其利水滲濕之功效。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
觸飲丸方劑主治濕熱內蘊、脾腎氣虛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口渴等症。豬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過多的濕熱之氣排出,同時也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腎氣虛導致的消化不良和水濕停滯。因此,豬苓在觸飲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幫助患者消除濕熱、恢復脾腎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觸飲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觸飲所致的痰濕阻滯,水液停滯,葶藶子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緩解呼吸不暢。
二、潤腸通便: 觸飲常伴有腸胃不適,便祕等症狀。葶藶子能潤腸通便,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改善消化功能,緩解觸飲的整體症狀。
觸飲丸中添加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肝鬱氣滯:觸飲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悶、胃脘痞滿、噯氣泛酸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和中止痛的功效,能疏肝解鬱,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
- 調和脾胃:觸飲丸中常配合其他具有理氣化痰、和胃止嘔作用的藥物,白芍能起到調和脾胃、緩解脾胃氣滯的作用,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總而言之,白芍在觸飲丸中起到疏肝解鬱、調和脾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悶、胃脘痞滿等症狀。
觸飲丸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能祛除體內水濕,解決觸飲所導致的痰飲、水腫等症狀。觸飲是指因脾肺氣虛,水濕停滯於肺,而導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 健脾益氣: 澤瀉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從根本上解決觸飲的病因。
因此,澤瀉的加入能有效治療觸飲,具有利水滲濕和健脾益氣的雙重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觸飲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降逆,化痰止嘔: 沉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因寒邪犯胃、脾胃虛弱導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沉香能溫暖脾胃,化解寒氣,降逆止嘔。
- 行氣止痛,調和脾胃: 沉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疏通氣血,並可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狀,沉香能起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觸飲丸中加入沉香,可以有效溫中降逆,化痰止嘔,同時行氣止痛,調和脾胃,達到治療嘔吐、呃逆等症狀的目的。
觸飲丸方劑中包含蓬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化積:蓬莪朮味辛、苦,性溫,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觸飲丸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痛、噯氣泛酸等症,蓬莪朮能幫助消解積滯,緩解腹痛。
- 行氣止痛:蓬莪朮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氣機,緩解胃腸脹氣、疼痛。觸飲丸中加入蓬莪朮,能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止痛消脹。
觸飲丸中添加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橘紅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其具有燥濕化痰、理氣止咳之效。觸飲丸針對的是痰濕阻肺所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橘紅能有效化解痰濕,促進肺氣宣降,緩解咳喘。
- 理氣開鬱:橘紅還能理氣開鬱,疏肝解鬱。痰濕阻肺常伴隨胸悶、氣短等症狀,而橘紅能疏通氣機,解除鬱結,進一步改善呼吸道症狀。
綜上所述,橘紅在觸飲丸中發揮著化痰、理氣、止咳等多方面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觸飲丸中加入鬱金,主要是考慮其疏肝理氣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鬱金味辛、苦,性涼,入肝、膽經。其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觸飲丸作為治療肝鬱氣滯、痰飲內停的方劑,鬱金的疏肝理氣作用可以幫助解鬱散結,使肝氣暢達,而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則可以促進瘀血消散,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觸飲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其溫中散寒、化濕止嘔之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驅寒邪,並可化解寒濕之邪,止嘔止瀉。觸飲丸所治之證,多為寒濕內阻,脾胃失和,導致嘔吐腹痛、肢體倦怠等症狀,而乾薑溫中散寒,化濕止嘔,正可針對病機,使寒濕之邪散去,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此外,乾薑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減輕寒濕所致的疼痛感。
觸飲丸中添加丁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降逆止嘔: 丁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寒飲犯胃、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丁香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起到緩解作用。
- 行氣止痛: 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胃脘脹痛、疼痛難忍等症狀,丁香能溫通氣血,行氣止痛,緩解疼痛,改善胃部不適。
觸飲丸的組成多種藥物配合使用,丁香只是其中一味,其作用需結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
觸飲丸方中使用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觸飲丸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之症,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之邪,緩解患者的口渴、腹痛、便溏等症狀。
- 抑制菌羣失衡:觸飲丸中黃連的加入,除了清熱燥濕之外,還可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滋生,調節菌羣失衡,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促進脾胃運化。
總之,黃連在觸飲丸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抑制菌羣失衡的功效,對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的症狀起到關鍵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觸飲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觸飲丸》出自清代醫家王孟英所著之《雞鳴錄》,主治胃脘痛,尤以胃寒蓄飲所致者為宜。其症狀可見:飲食畏冷,惡甜吞酸吐水,心下時痛。
組成與功效分析
本方由十六味藥材組成,可分為以下幾類:
- 健脾燥濕,利水滲濕:
- 蒼朮:燥濕健脾,為君藥,以祛除體內寒濕之邪。
- 茯苓、豬苓、澤瀉:利水滲濕,助蒼朮祛濕,並引導水濕下行。
- 降逆止嘔,化痰散結: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以消除胃中痰飲。
- 葑藶子:降氣平喘,化痰止咳,亦能消痰飲。
- 文蛤:軟堅散結,利水消腫,可化解胃中痰飲積聚。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 乾薑、丁香:溫中散寒,暖胃止痛,以祛除胃中寒邪。
- 沉香:行氣止痛,溫中降逆,可緩解胃脘疼痛。
- 蓬莪朮:破瘀消癥,散結止痛,可化解胃中瘀滯。
- 理氣和胃,化痰止咳:
- 橘紅:理氣和胃,化痰止咳,可調理胃氣,消除痰飲。
- 行氣活血,清熱解毒:
- 鬱金:行氣活血,清熱解毒,可疏通氣血,並清除鬱熱。
- 補氣養陰,生津安神:
- 西洋參:補氣養陰,生津安神,可扶助正氣,並制約溫燥藥之偏性。
- 緩急止痛,調經止血:
- 白芍:緩急止痛,養血斂陰,可緩解胃脘疼痛,並調和諸藥。
- 清熱燥濕,解毒止痛: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清除胃中鬱熱,並制約溫燥藥之偏性。
治療原理
本方之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溫中散寒,健脾燥濕,利水滲飲,行氣止痛。
- **溫中散寒:**方中乾薑、丁香、沉香等溫熱藥,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使胃中寒飲得以消散。
- **健脾燥濕:**蒼朮為君藥,健脾燥濕,從根本上杜絕寒濕之源。
- **利水滲飲:**茯苓、豬苓、澤瀉等利水滲濕藥,可將體內多餘水濕排出,消除胃中痰飲。
- **行氣止痛:**沉香、蓬莪朮、橘紅、鬱金等行氣藥,可疏通氣血,緩解胃脘疼痛。
綜觀全方,既有溫中散寒之藥以祛除寒邪,又有健脾燥濕之藥以杜絕濕源,更有利水滲飲之藥以消除痰飲,佐以行氣止痛之品以緩解症狀。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健脾燥濕,利水滲飲,行氣止痛之功,從而達到治療胃脘痛之目的。
本方配伍精妙,寒溫並用,攻補兼施,既能祛除寒濕之邪,又能顧護脾胃之氣,故能有效治療胃寒蓄飲所致之胃脘痛。
傳統服藥法
蒼朮10兩(泔水浸,脂麻醬拌炒),茯苓2兩,制半夏2兩,蒸透西洋參2兩,蛤殼2兩,豬苓2兩,葶藶(炒)1兩5錢,白芍,澤瀉1兩,沈香6錢,蓬朮(酒炒)8錢,橘紅(鹽水炒)7錢,鬱金5錢,乾薑(炮)5錢,公丁香3錢,小川連3錢。
上研細,用竹瀝2分,薑汁1分泛丸,如綠豆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觸飲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服用觸飲丸之前,患者應該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觸飲丸, 出處:《雞鳴》。 組成:蒼朮10兩(泔水浸,脂麻醬拌炒),茯苓2兩,制半夏2兩,蒸透西洋參2兩,蛤殼2兩,豬苓2兩,葶藶(炒)1兩5錢,白芍1兩,澤瀉1兩,沉香6錢,蓬朮(酒炒)8錢,橘紅(鹽水炒)7錢,鬱金5錢,乾薑(炮)5錢,公丁香3錢,小川連3錢。 主治:胃脘痛。因胃寒蓄飲而致者,飲食畏冷,惡甜吞酸吐水,心下時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