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湯
DA 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安湯中加入麻黃,主要考慮其發汗解表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
大安湯主治表寒證,症狀包括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等。麻黃能夠驅散表寒,使汗出,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同時,麻黃也能宣肺通鼻,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整體病情。
大安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安湯中其他藥材可能偏寒涼或偏燥熱,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使藥性更加溫和、協調。
-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虛乏力、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大安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甘草的加入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大安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大安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人參的補氣益血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氣血不足狀態,提高機體抵抗力。
- 扶正固本: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抵抗外邪侵襲。大安湯中加入人參,可以增強患者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更有效地對抗病邪,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大安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大安湯用於治療濕熱蘊脾所致的腹瀉,赤茯苓有助於健脾燥濕,消除濕熱,從而止瀉。
- 寧心安神:赤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可緩解濕熱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大安湯中加入赤茯苓,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綜合作用,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脾所致的腹瀉症狀。
大安湯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潤燥: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大安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燥熱、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便祕、小便赤等症狀,天門冬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並起到養陰生津的效果。
- 清熱解毒:天門冬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對人體的傷害,進一步促進陰虛體質的恢復。
因此,天門冬在大安湯中發揮著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大安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之效。大安湯用於治療熱病傷陰、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麥門冬可緩解陰虛之症,起到滋陰潤肺的效果。
- 養心安神:麥門冬還能養心安神,緩解因心陰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心煩等症狀。大安湯中常與其他清熱、養心安神的藥物配伍,共同起到養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功效
大安湯
中藥方劑「大安湯」,主治功效是:四季都會發生的傷寒,患者發病後會頭痛,全身高熱,同時口苦、舌苔乾裂。
組成與藥效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天門冬:性微寒,味甘,具有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益胃生津之功。
應用
大安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表證所致的頭痛、身熱、口苦、舌乾等症狀。此外,也可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疾病。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
- 服用大安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服用大安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大安湯後,若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大安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表證所致的頭痛、身熱、口苦、舌乾等症狀。此外,也可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4兩,防風(去叉)1.5兩,芎窮1兩,羌活(去蘆頭)1兩,桔梗(去蘆頭, 銼,炒)1兩,柴胡(去苗)1兩,赤箭1兩,白鮮皮1兩,蔓荊實(去皮)1兩,獨活(去蘆頭)1.5兩,前胡(去蘆頭)1.5兩,甘草(炙,銼)0.5兩,人參2兩,松花2兩,石膏(碎,研)3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薄荷五葉,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安湯有發汗解表的作用,所以不宜在發熱、出汗的時候服用。如果有心悸、胸悶、氣短等症狀,也不宜服用大安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安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白芍1錢5分(酒炒),五味子5分,牡蠣4錢(煅,研),龍齒2錢,木瓜1錢(酒炒),棗仁2錢(炒,研),地黃5錢,人參5錢,茯苓2錢,柏仁2錢。 主治:驚傷氣浮,真陽外越,真陰不守,心悸筋惕。
大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組成: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3兩,惡實(炒)3兩,甘草(炙,銼)2兩,人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 主治:四時傷寒,頭疼,遍身壯熱。口苦舌乾。
大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三。 組成: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4兩,防風(去叉)1兩半,川芎1兩,羌活(去蘆頭)1兩,桔梗(去蘆頭,銼,炒)1兩,柴胡(去苗)1兩,赤箭1兩,白鮮皮1兩,蔓荊實(去皮)1兩,獨活(去蘆頭)1兩半,前胡(去蘆頭)1兩半,甘草(炙,銼)半兩,人參2兩,松花2兩,石膏(碎,研)3兩。 主治:風邪傷人,寒熱時作,頭痛煩躁,周身疼痛,頸項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