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頂神功散

TOU DING SHEN G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19%
胃經 18%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1%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透頂神功散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1. 補腎壯陽: 鹿茸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腎為先天之本,精血之源,腎虛則精髓不足,頭髮易脫落,面色蒼白,而鹿茸能補腎填精,改善腎虛,從根本上促進頭髮生長。

2. 活血通絡: 鹿茸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毛囊營養供應,並活血化瘀,改善頭皮血液循環,促進頭髮生長。

因此,透頂神功散加入鹿茸,可謂是“標本兼治”,從補腎、活血兩方面入手,有效改善脫髮,促進頭髮生長。

透頂神功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有效緩解因肺熱痰火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同時,川貝母還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以滋潤乾燥的肺部,緩解咳嗽乾咳,有助於恢復呼吸道功能。因此,川貝母在透頂神功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透頂神功散方劑中包含知母,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透頂神功散多用於治療頭部熱症,如頭風、頭痛、眩暈等,知母可清熱降火,消除頭部熱邪,緩解症狀。
  2.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知母亦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頭部熱症常伴有口渴、咽乾等症狀,知母可滋陰潤燥,生津止渴,改善患者口渴、咽乾等症狀。

透頂神功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備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表、鼻塞頭痛、頭昏腦脹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病症。
  2. 升陽舉陷,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白芷有升陽舉陷之效,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對因氣血不足、頭昏目眩、神志不清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

因此,透頂神功散中加入白芷,既能疏風散寒,通竅止痛,又能升陽舉陷,改善頭部血液循環,對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透頂神功散」方劑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通經活絡之效,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消腫止痛: 穿山甲亦有消腫止痛之效,能活血化瘀,消散局部炎症,對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穿山甲作為藥用,需嚴格控制使用,並遵醫囑。

透頂神功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疏風止痙、解毒散結之效。對於因風寒襲腦、肝風內動導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祛風除濕: 白僵蠶能祛風除濕,對於風濕痹痛、筋骨拘攣等症也有幫助。

因此,白僵蠶在透頂神功散中,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疏風止痙、祛風除濕、解毒散結等功效,以達到治療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的療效。

透頂神功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直達腦部,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頭部瘀血引起的頭痛、頭昏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透頂神功散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頭痛、頭昏等症狀的目的。

透頂神功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氣滯所致的頭痛、頭暈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消腫生肌,改善頭部瘡瘍:乳香亦有消腫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部瘡瘍、腫痛等症。透頂神功散中可能加入乳香,以促進頭部傷口或瘡瘍的癒合,改善頭部病症。

透頂神功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沒藥。沒藥是由乳香樹的樹脂提取而成,具有悠久的藥用歷史,主要用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透頂神功散中加入沒藥,主要是因為其功能上的相輔相成。透頂神功散通常用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減輕疼痛,沒藥的存在能增強這些效果,促進血液流動,從而更有效地緩解筋骨疼痛或腫脹。

此外,沒藥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少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增進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這樣的協同作用,使得透頂神功散在臨牀應用中更加有效,尤其適合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與不適。綜合而言,沒藥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擴展了其應用範圍,使患者能夠獲得更佳的治療體驗。

主治功效


透頂神功散主治功效分析

透頂神功散主要用於治療初起楊梅瘡魚口瘡惡瘡

治療原理分析:

透頂神功散的組成為:鹿茸、川貝母、知母、白芷、穿山甲、白僵蠶、麝香、乳香、沒藥。

從方劑組成和古文描述的功效來看,此方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 清熱解毒,排膿消腫: 白芷、穿山甲、白僵蠶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的功效。白芷散風解毒,穿山甲活血通絡、消癥散結,白僵蠶祛風解毒,三藥合用加強了清解熱毒,消散癰腫的作用。
  2.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麝香、乳香、沒藥皆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藥物。其中麝香開竅醒腦,活血散瘀;乳香、沒藥行氣活血,止痛消腫,這三味藥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和腫脹。特別是乳香和沒藥常配伍使用,以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3. 滋補腎陽,強壯筋骨: 鹿茸為滋補腎陽的要藥,具有強壯筋骨的作用。在治療楊梅瘡等疾病時,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
  4. 潤肺止咳,化痰散結: 川貝母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作用,知母清熱養陰,潤燥生津,這兩味藥的加入,兼顧肺部的治療,對於一些伴有肺經症狀的患者可能有益。

總結:

透頂神功散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兼顧扶正補虛,針對楊梅瘡等毒瘡的病因病機,達到驅邪外出,消腫止痛,並促進機體康復的效果。古文記載「初起楊梅瘡,七、八日即愈」、「未出者或半月或一月」、「已發瘡者,三、四日乾淨,永無後患」,表明此方對於初起、未發或已發的楊梅瘡均有顯著療效。

此外,古文提到「治楊梅毒瘡,初起已結毒者,服此藥七、八日即愈;未結毒者,服此藥半月即從手、足心發出痘瘡數粒,兩、三日乾淨,永無後患。」這段文字指出透頂神功散可能具有透發、託毒的功效,可以促使毒邪從手足心發出,而後痊癒。

綜上所述,透頂神功散是一個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兼顧扶正補虛的方劑,針對楊梅瘡、魚口瘡、惡瘡等疾病,通過排毒、消腫、止痛、補虛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茄鹿茸(蜜炙)1錢,川貝母4錢,知母4錢,白芷4錢,穿山甲(炒成珠)1錢,薑蠶3錢(炒,去嘴),麝香(研末,並下2味,臨吃入藥),乳香(去油)1錢,沒藥(去油)1錢。
先用錦紋川大黃5錢,同前6味煎熟,再加5錢,滾3滾,共用酒2大碗,煎1碗,去滓,露1宿後,入乳香、沒藥、麝香3味攪勻,溫服。行2-3次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 本方劑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出血的症狀,如有出血傾向者,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

相同名稱方劑


透頂神功散,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茄鹿茸(蜜炙)1錢,川貝母4錢,知母4錢,白芷4錢,穿山甲(炒成珠)1錢,薑蠶3錢(炒,去嘴),麝香(研末,并下2味,臨吃入藥),乳香(去油)1錢,沒藥(去油)1錢。 主治:初起楊梅瘡。魚口瘡,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