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貼痞膏中含有鉛丹,其使用緣由可從古醫學理論和當時藥物發展水平兩方面分析:
一、古人認為鉛丹具有「解毒止痛、散瘀消腫」之效,用於治療「痞」證,即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當時醫學尚未發展出現代藥理學概念,對藥物作用機制缺乏深入理解,主要依據臨牀經驗和理論推測。
二、當時藥物來源有限,煉丹術盛行,鉛丹等礦物藥物被廣泛應用。鉛丹製備相對容易,且具有一定的抗菌、止痛效果,因此在缺乏其他有效藥物的背景下,被用於治療一些疾病,但其毒性也無法完全避免。
千金貼痞膏中加入阿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消腫散結:阿魏性溫,味辛、苦,具有散結消腫、止痛通絡的功效。用於治療胸脅痞滿,腹痛脹滿,以及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胸腹脹滿,促進氣血流通。
- 溫陽散寒:阿魏入脾、胃經,能溫陽散寒,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千金貼痞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痞塊引起的疼痛、腫脹,乳香可起到舒筋活絡、減輕炎症的作用。
-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乳香氣味芳香,可引藥入經,並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在千金貼痞膏中,乳香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痞塊的目的。
千金貼痞膏中包含沒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腫止痛: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貼膏中添加沒藥,可以有效緩解因痞塊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
- 促進癒合:沒藥還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痞塊,其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預防感染,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千金貼痞膏中添加沒藥,旨在綜合利用其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等功效,達到治療痞塊的目的。
千金貼痞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貼膏用於治療痞塊,而當歸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從而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補血養血,調和氣血:當歸為補血要藥,能補益氣血,調和氣血運行。痞塊形成常與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有關,當歸能補血養血,使氣血充盈,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消散痞塊的目的。
千金貼痞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肺氣不宣所致的鼻塞、頭痛等症狀,白芷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白芷還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在千金貼痞膏中,白芷可以幫助消散局部炎症,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千金貼痞膏中包含穿山甲,主要源於其藥理特性:
- 通經活絡: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有助於解除痞塊。
- 消腫散結:穿山甲對於腫瘤、膿腫等疾病有較好的消腫散結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有助於消散痞塊。
雖然穿山甲在傳統醫學中被視為有效藥材,但隨著野生穿山甲數量銳減,現已列入瀕危物種,使用時應謹慎,並積極尋找替代藥材。
千金貼痞膏中加入木鱉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木鱉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外感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痞塊、疼痛,木鱉子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消散痞塊,減輕疼痛。
- 活血化瘀:木鱉子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痞塊,木鱉子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千金貼痞膏中使用麝香,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芳香,能透達經絡,開通閉塞,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濁阻滯等症,以達醒神開竅之效。
-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瘀血阻滯,對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千金貼痞膏中加入麝香,不僅可以醒神開竅,更能活血化瘀,從而達到治療痞塊、促進癒合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千金貼痞膏]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積聚」,即中醫學中因氣滯、血瘀、痰凝等導致的局部腫塊或結節,常見於腹內癥瘕、痞塊(如肝脾腫大、良性腫瘤等)。其作用機理為「消積散結、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透過外敷貼於患處,使藥力直達病所,緩解腫痛硬結。
組成與邏輯推理
基礎結構:膏藥載體
- 黃丹(鉛丹):為傳統膏藥基質,經高溫煉製後具拔毒消腫之效,並能固定藥性。
- 香油:潤燥滲透,助藥力深入肌膚。
- 槐、桃、柳、桑、榆五枝:傳統認為可通絡活血,增強藥性擴散。
核心藥組:破積逐瘀
- 阿魏:辛溫走竄,化積消痞,為古代治「積聚」要藥,尤擅散腹內瘀結。
- 兩頭尖(草烏)、 川山甲(穿山甲)、 木鱉子:
- 兩者辛烈,通行經絡,破血消癥;
- 穿山甲穿透力強,引藥透達病所;
- 木鱉子散結消腫,兼緩解疼痛。
- 巴豆、蓖麻子:瀉下攻逐之品,熬製去油後毒性減,外貼可刺激局部氣血流通,助散結。
輔助藥組:行氣活血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改善氣滯血瘀引起的腫痛。
- 當歸、白芷:
- 當歸養血兼活血,防破瘀藥耗傷陰血;
- 白芷辛香走表,助藥力透散。
引經藥與增效劑
- 麝香:芳香開竅,穿透力極強,引諸藥直達深層病竈。
治療原理推論
局部刺激與滲透:
巴豆、蓖麻子等對皮膚產生溫熱刺激,促進血液循環;麝香、穿山甲助藥穿透深部組織。氣血並治:
以阿魏、乳沒、當歸等調氣活血,溶解瘀滯;木鱉子、兩頭尖攻散有形之結。標本兼顧:
既用黃丹、五枝等固化藥效,形成持續作用,又兼顧養血(當歸)防傷正。
此方體現「外治內效」思想,集中峻烈之品於外敷,避口服毒性,專攻局部積聚,符合傳統「以毒攻毒」「通則不痛」之理。
傳統服藥法
黃丹10兩(水飛7次,炒紫色),阿魏3錢,乳香3錢,沒藥5錢,兩頭尖5錢,當歸3錢,白芷5錢,川山甲10片,木鱉子10個,麝香1錢。
上為細末,用香油2斤,槐、桃、柳、桑、榆各2尺4寸,巴豆120個,去油殼,蓖麻子120個,去殼。先將鐵鍋盛油,炭火煎滾,入巴豆。蓖麻在內,熬焦,撈去滓,次下前藥,用桃、柳等條,不住手攪勻,然後下丹,滴水成珠為度,瓷器收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貼痞膏,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引薛兵巡方。 組成:黃丹10兩(水飛7次,炒紫色),阿魏3錢,乳香3錢,沒藥5錢,兩頭尖5錢,當歸3錢,白芷5錢,川山甲10片,木鱉子10個,麝香1錢。 主治: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