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將平痎湯中加入常山,是基於其解痙止搐的功效。
常山性寒,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其主要成分為常山鹼,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可緩解痙攣、抽搐等症狀。
痎瘛病,又稱癲癇,多因肝風內動、痰熱內擾所致。常山能清熱平肝,化痰熄風,可有效控制發作,故十將平痎湯中加入常山,以平息肝風,止痙安神。
十將平痎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驅蟲止痛:檳榔味苦、辛,性溫,具有驅蟲、消積、止痛的功效。痎瘕病症常與蟲積、氣滯、血瘀相關,檳榔可驅除腸道寄生蟲,並通暢氣血,緩解痎痛。
- 行氣活血:檳榔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活血、消積化滯的作用。痎瘕病症常伴有氣血瘀滯,檳榔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瘀滯狀態,有助於緩解症狀。
因此,檳榔在十將平痎湯中發揮著驅蟲止痛、行氣活血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痎瘕病症。
「十將平痎湯」中加入草果,主要有兩大原因:
- 溫中止嘔: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止嘔的作用。痎瘕多因脾胃虛寒、痰濕阻滯所致,而草果能溫中散寒,化痰止嘔,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消除痎瘕的病因。
- 行氣止痛:草果氣味辛香,能行氣止痛,對於痎瘕所致的腹痛、腹脹,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草果在「十將平痎湯」中發揮著溫中散寒、化痰止嘔、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痎瘕的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十將平痎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 和胃止嘔:痎瘕多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濕濁內停而致。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嘔之效,可助於和胃止嘔,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痎瘕病症。
- 理氣消積:砂仁還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可幫助消解積聚在脾胃中的濕濁之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痎瘕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進一步增強療效。
「十將平痎湯」中加入「三稜」,主要是因為三稜具有破血行氣,消瘀止痛的功效。
痎病,即癲癇,症狀多為氣血逆亂,痰濁阻滯,導致神志昏迷,四肢抽搐。三稜能破除血瘀,暢通氣血,化解痰濁,使氣血運行順暢,從而達到平息痎病的作用。此外,三稜亦可止痛,減輕患者發病時的疼痛感。因此,在十將平痎湯中加入三稜,可有效改善痎病患者的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十將平痎湯」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 破瘀消積: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積止痛之效。對於痎瘕病症,往往伴隨瘀血阻滯,氣機不暢,莪朮能有效破除血瘀,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健脾開胃: 莪朮亦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痎瘕病症常伴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影響氣血生化。莪朮可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營養,輔助治療痎瘕。
十將平痎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性辛、苦,味微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而痎病常伴有肝氣鬱結、氣血不暢的表現,青皮可起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的作用。
- 消食健胃,降逆止嘔: 青皮還具有消食健胃、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痎病患者常因氣血失調、脾胃虛弱而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青皮可幫助其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十將平痎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善於燥濕化痰,可祛除痰飲濁氣,緩解痎病(癲癇)發作時所伴隨的痰涎壅塞、神志不清等症狀。
-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痎病發作時常伴隨的嘔吐、眩暈等症狀,有助於穩定患者病情,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平痎止痙的功效。
因此,半夏在十將平痎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痎病患者的症狀,促進病情的恢復。
十將平痎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和胃之效。痎證常伴有氣機鬱滯、脾胃不和,陳皮可疏肝理氣、健脾消食,改善痎證引起的消化不良、胸悶、腹脹等症狀。
- 燥濕化痰:陳皮性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氣機不利所致的痎證,可起到祛痰化濕、暢通氣機的作用,幫助改善痎證的痰多、咳嗽、胸悶等症狀。
十將平痎湯中包含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斂陰止嘔: 烏梅性酸斂,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斂陰止嘔之效。痎證多因陰虛火旺、肝風內動而引起,患者常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烏梅能斂陰止嘔,緩解患者的不適。
- 滋陰降火: 烏梅能滋陰降火,與其他藥物合用,可有效控制肝風內動,緩解痎證的症狀。
烏梅在十將平痎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平痎、止嘔、滋陰降火的效果。
主治功效
十將平痎湯
組成:常山、檳榔、草果、砂仁、三稜、莪朮、青皮、半夏、陳皮、烏梅。
半夏
性溫,味辛、苦,入肺、胃經。具有溫肺化痰、降氣和胃、燥濕化痰功效。
檳榔
性溫,味苦、辛,入脾經。具有破氣、除濕、殺蟲的功效。
草果
性溫,味辛,入脾經。具有溫中散寒、化濕行氣、消食導滯的功效。
砂仁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健脾、化濕行氣、溫中止瀉的功效。
三稜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燥濕健脾功用。
莪朮
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祛濕健脾、消食化積的功效。
青皮
性辛、溫、微苦,歸脾、肺、胃經。具有理氣行氣、化痰燥濕、降氣散結的功效。
半夏
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燥濕化痰、溫補肺氣的功效。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
烏梅
性酸,味甘,歸肝、脾、肺、腎經。具有澀腸止瀉、固精止遺、生津止渴的功效。
主治:瘧疾有硬塊症狀,某些地區的克山病。
用法:煮沸後,分早、晚二服。
總結:十將平痎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常山、檳榔、草果、砂仁、三稜、莪朮、青皮、半夏、陳皮、烏梅。具有退熱、除濕、化瘀、止瘧的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瘧疾、克山病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常山(酒炒)1錢半,檳榔3錢,草果仁8分,春砂仁8分,三稜(醋炒)1錢,莪朮1錢,青皮1錢,薑半夏1錢,廣皮(炒)1錢,烏梅肉3分。
開豁痰結,攻利營血。
水煎服,送下鱉甲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將平痎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常山(酒炒)1錢半,檳榔3錢,草果仁8分,春砂仁8分,三棱(醋炒)1錢,莪朮1錢,青皮1錢,薑半夏1錢,廣皮(炒)1錢,烏梅肉3分。 主治:開豁痰結,攻利營血。主治:痎瘧有塊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