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抱龍丸

SHI QUAN BAO L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心經 13%
肝經 12%
胃經 11%
腎經 9%
膽經 4%
大腸經 2%
膀胱經 2%
小腸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十全抱龍丸中添加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安神: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安神之效。其能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並鎮靜安神,有助於治療心悸、失眠、驚恐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琥珀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其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產生協同作用,提升整體療效。此外,琥珀還能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於治療炎症性疾病。

十全抱龍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之效。十全抱龍丸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症見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慾不振等,而茯苓則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心脾虛弱,增強氣血,改善食慾不振等症狀。
  2. 補氣而不燥,利水而不傷陰: 茯苓利水滲濕而不傷陰,補氣而不燥熱,與十全大補湯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調藥性,達到溫補氣血、利水滲濕的功效,避免燥熱傷陰,更適合脾虛濕盛、氣血不足的患者。

十全抱龍丸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固腎澀精的功效。十全抱龍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脾腎虧損等症,而山藥的補脾益氣作用可以增強藥效,使藥力更易被吸收。
  2. 調和藥性: 十全抱龍丸中包含多味藥材,有些藥性偏燥熱,而山藥性平,可以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熱,避免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山藥還能緩解其他藥材的毒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十全抱龍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行滯,消食導滯:枳殼性苦辛,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寬中,消食導滯的功效。十全抱龍丸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枳殼的加入可以疏通氣機,消食導滯,輔助脾胃運化,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二、 配合其他藥材:十全抱龍丸中還含有黃芪、黨參、白朮等補氣藥,以及當歸、川芎、熟地黃等補血藥。枳殼的加入可以起到抑制作用,避免補氣藥過補而助熱,同時也能促進補血藥的吸收和利用,使藥效更加均衡。

在中藥方劑「十全抱龍丸」中,硼砂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硼砂性寒味甘,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口腔潰瘍、腫痛等問題。與硃砂等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硼砂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十全抱龍丸」中加入「天竹黃」的理由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天竹黃味苦性寒,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疼痛、腫脹有較好療效。十全抱龍丸本身以補益氣血為主,加入天竹黃則可平衡補瀉,避免過於溫燥,使藥效更為平和。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天竹黃亦具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瘀血阻滯,對於因瘀血導致的疼痛有緩解作用。十全抱龍丸中含多種補益藥物,配合天竹黃活血化瘀,可使補益效果更佳,更能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十全抱龍丸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十全抱龍丸為溫補藥方,藥性偏溫燥。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燥性,避免過度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2. 保護脾胃: 甘草能健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提高藥效。同時,甘草還有和中緩急、解毒的作用,進一步保障用藥安全。

在中藥方劑「十全抱龍丸」中,硃砂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安神定志、清心解毒的功效。硃砂性寒味甘,能夠安神定志、清心解毒,適用於治療心神不安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硃砂含有汞,使用時必須極為謹慎,避免產生副作用。

十全抱龍丸方中包含天南星,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化痰止咳,開竅醒神: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化痰止咳、開竅醒神之效。此方治療的是痰濕阻肺、氣機鬱滯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天南星可有效化解痰濁,開通氣道,改善呼吸不暢。

二、佐使藥力,增強療效:天南星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貝母、白芍等相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肺化痰,與白芍等藥物相配伍可溫和止咳,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十全抱龍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補氣,助藥力直達病所: 沉香性溫,入脾、腎經,具溫陽補氣之效。十全抱龍丸以溫陽補氣為主,沉香可助藥力直達病所,增強補益效果,尤其適合陽氣不足、氣虛乏力者。
  2. 理氣止痛,溫通血脈: 沉香具理氣止痛、溫通血脈之效,可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肢體麻木等症狀。十全抱龍丸主治陽虛氣弱、脾腎虧虛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乏力、面色蒼白等症,加入沉香可加強理氣止痛、溫通血脈之效,使補益效果更全面。

十全抱龍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通竅開竅: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開竅醒神,通經活絡,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迅速穿透血脈,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傷口癒合。

2. 溫陽散寒:麝香性溫,能溫陽散寒,對於寒凝血脈、經絡不通等症狀,能溫經通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促進身體恢復。

因此,十全抱龍丸中加入麝香,能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寒凝血脈等症狀,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溫經通絡的效果。

主治功效


十全抱龍丸主治功效分析

十全抱龍丸,乃針對小兒體質特點而設之複方,其組方精妙,藥性多樣,故能廣泛應用於小兒諸疾。綜觀其藥物組成與古籍記載,可歸納出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十全抱龍丸主要針對小兒 內熱、驚風、痰喘 等病症,具體表現為:

  • 清熱安神,鎮驚定搐: 本方擅長處理小兒內熱所致之神志不安、煩躁啼哭、夜啼發搐等症。如《奇方類編》所載,此方「治小兒一切驚風潮熱,心神不寧」。方中琥珀、紅硃砂、天竹黃皆有安神定驚之功,尤其紅硃砂更能清心鎮靜,對於因熱邪擾亂心神所致之驚搐具有顯著療效。
  • 化痰止咳,宣肺平喘: 小兒肺氣嬌嫩,易受外邪侵襲而生痰,進而引發咳嗽喘促。方中天南星、天竹黃能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並能散結止痛。
  • 健脾益氣,助消化: 小兒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易出現消化不良、食積等症狀。方中山藥、茯苓能健脾益氣,補養脾胃,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且茯苓亦有利水滲濕之功。枳殼則能行氣寬中,消食化積,可改善因脾胃失調引起的消化不良。
  • 開竅醒腦,活血化瘀: 麝香具開竅醒腦之功,可助諸藥之力,並能活血通經。琥珀亦有活血散瘀之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硼砂具清熱解毒之功,可消腫止痛,兼能消癥化積。甘草則能調和諸藥,並具清熱解毒之效。

治療原理

十全抱龍丸的治療原理可概括為 清熱、化痰、安神、健脾 四個方面:

  1. 清熱: 小兒體質偏熱,易生內熱。本方選用天竹黃、紅硃砂、硼砂、甘草等藥物,可清解體內熱邪,從根本上消除引發驚風、潮熱等症的病理基礎。
  2. 化痰: 小兒肺氣嬌嫩,易生痰濁。天南星、天竹黃等藥物能清熱化痰,疏通氣道,改善咳嗽痰喘等症狀。
  3. 安神: 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易受驚擾。琥珀、紅硃砂、天竹黃等藥物能鎮靜心神,穩定神經,緩解驚風、神志不安等症狀。
  4. 健脾: 小兒脾胃功能較弱,易出現消化不良。山藥、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枳殼能行氣消食,助消化。

綜上所述,十全抱龍丸不僅能針對小兒具體的病症,更能從整體上調節小兒體質,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其藥物配伍精當,相輔相成,故能有效治療小兒內熱、驚風、痰喘等病症,使小兒得以恢復健康。

方劑之用,應謹遵醫囑,切勿自行施藥。

傳統服藥法


天竺黃5錢,辰砂5錢,膽星5錢,枳殼5錢,生甘草5錢,白茯苓5錢,硼砂5錢,沈香5錢,雄黃5錢,琥珀7錢。
蒸餅為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陰乾收貯。
每服1丸或半丸,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孕婦禁忌。

相關疾病


咳血嘔吐肺氣腫咳嗽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四肢抽搐多痰噁心反胃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十全抱龍丸,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天竺黃5錢,辰砂5錢,膽星5錢,枳殼5錢,生甘草5錢,白茯苓5錢,硼砂5錢,沉香5錢,雄黃5錢,琥珀7錢。 主治:小兒一切驚風潮熱,心神不寧,咳嗽痰喘。

十全抱龍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琥珀7錢,茯苓1兩,山藥1兩,枳殼1兩,月石1兩,竺黃1兩,甘草1兩,辰砂1兩,腰黃5錢,膽星5錢,沉香5錢,原麝5分。 主治:小兒內熱,潮熱,神志不安,咳嗽痰喘,急慢驚風,夜啼發搐,嘔吐乳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