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榮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能健脾利濕,利水滲濕。化榮散主治濕熱蘊結,導致的面色萎黃,皮膚粗糙等症,赤茯苓有助於去除濕熱,改善脾胃運化,從而使面色紅潤,皮膚光澤。
2. 清熱解毒: 赤茯苓亦具清熱解毒之效,有助於清除濕熱之毒,緩解因濕熱導致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
化榮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痙之效。化榮散主治血虛生風,肝風內動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白芍可滋養肝血,緩解肝風內動,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病症。
- 調和藥性:化榮散中含有多味辛溫燥烈的藥物,如羌活、獨活等,白芍的苦酸之性可中和藥物的燥烈之性,防止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度刺激,使藥效更加平和、安全。
化榮散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化榮散主要針對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赤芍能清熱涼血,緩解血熱上炎引起的疼痛。
二、 活血化瘀: 赤芍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化榮散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也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赤芍與之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化瘀止痛的效果。
化榮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扶正: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之效。化榮散主治氣虛血弱、津液不足所致的各種虛損病症,黃耆能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機體恢復。
- 調和藥性: 化榮散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麥冬等偏涼性,而黃耆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化榮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化榮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生地黃能有效清熱涼血,抑制血熱的蔓延,達到止血的目的。
- 滋陰潤燥: 生地黃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滋養血液,改善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化榮散中常與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的藥物配伍,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帶來的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過於寒涼傷正氣。
化榮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主要作用為滋陰潤燥,適用於治療陰虛所引起的症狀,如潮熱、盜汗、口燥咽乾等。在這個方劑中,當歸(Angelica sinensis)作為一味重要組成藥材,具有特殊的療效。
當歸被譽為“補血聖藥”,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的問題。對於陰虛患者而言,通常伴隨有氣血兩虧的情況,當歸可以補血,調和氣血,從而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態。此外,當歸還具有潤燥的特性,能夠幫助滋潤肌膚,減輕因陰虛引起的乾燥感。
總的來說,當歸在化榮散中扮演著補血與滋潤的雙重角色,進一步強化方劑的療效,使患者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化榮散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燥,寧心安神: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寧心安神的功效。化榮散多用於治療肺燥咳嗽、津液不足、心煩失眠等症,柏子仁能滋潤肺燥,改善津液不足,同時寧心安神,緩解患者的焦躁不安。
- 通便潤腸: 柏子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改善因肺燥津液不足導致的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患者的整體康復。
化榮散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的功效,可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化榮散主要針對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皮膚乾燥等問題,阿膠的補血作用可從根本上改善症狀。
- 滋陰潤燥:阿膠性溫,能滋陰潤燥,緩解皮膚乾燥、瘙癢等問題。化榮散中常配合一些清熱解毒的藥材,阿膠的滋陰作用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榮散」,主要成分包括:赤茯苓、白芍、赤芍、黃耆、 生地黃、當歸、柏子仁、阿膠。
白芍
- 平肝息風
- 補氣養血
- 健脾胃
柏子仁
- 安神鎮靜
- 止血固表
- 生津止渴
- 補氣補陰
赤芍
- 清熱涼血
- 活血化瘀
- 利水消腫
當歸
- 補血活血
- 調經止痛
- 止血化瘀
阿膠
- 補血
- 補氣
- 滋陰
- 止血
黃耆
- 補氣
- 固表
- 升陽
- 利水消腫
生地黃
- 清熱涼血
- 清熱瀉火
- 滋陰
- 補血
總結
「化榮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女性經脈運行失常,子宮和輸卵管變得乾燥萎縮。該方劑由赤茯苓、白芍、赤芍、黃耆、生地黃、當歸、柏子仁、阿膠組成,具有補血、養陰、活血化瘀、滋陰潤燥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去皮)3錢,白芍藥3錢,赤芍藥3錢,黃耆(蜜炙),熟乾地黃(酒浸),當歸(去蘆,酒浸),柏子仁(炒),阿膠(蛤粉炒)。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煎烏梅湯調下,1日2次,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化榮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赤茯苓(去皮)3錢,白芍藥3錢,赤芍藥3錢,黃耆(蜜炙),熟乾地黃(酒浸),當歸(去蘆,酒浸),柏子仁(炒),阿膠(蛤粉炒)。 主治:室女經脈妄行,胞絡枯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