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陰煎

LI PI YIN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胃經 29%
肺經 19%
腎經 11%
心經 3%
肝經 3%
三焦經 1%
膀胱經 0%
膽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理脾陰煎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理脾陰煎主要針對脾陰不足、津液虧損所致的口渴、腹脹、大便乾結等症狀,沙參的滋陰潤燥之性可以有效改善脾胃陰虛,補充津液,緩解症狀。
  2. 健脾益氣:沙參亦有健脾益氣之效,可增強脾胃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進而改善脾陰不足所導致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因此,沙參在理脾陰煎中既能滋陰潤燥,又能健脾益氣,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理脾陰煎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之效。理脾陰煎針對脾陰不足,脾陽不振,導致的腹瀉、食少、倦怠等症,白朮可補脾益氣,溫陽燥濕,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止瀉的效果。

二、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理脾陰煎中,其他藥材如茯苓、山藥、蓮子等,也具有健脾益氣、滋陰潤燥的作用。白朮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相互增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理脾陰煎中包含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健脾益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理脾陰煎以滋陰益氣為主,而茯苓可健脾助運,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滲濕利水:茯苓能利水滲濕,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助於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諸多症狀,例如腹脹、食慾不振、肢體沉重等。

因此,茯苓的加入既能補脾益氣,又能滲濕利水,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有利於改善脾陰虛弱、濕邪困脾等症狀。

理脾陰煎中包含山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補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補脾益氣,健脾胃,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脾胃更好地吸收營養,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山藥同時也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滋養脾陰,補充脾胃的津液,有助於改善脾陰不足導致的口渴、腹脹、便祕等症狀。

因此,山藥作為理脾陰煎的組成部分,有助於全面調理脾胃功能,達到補脾益氣、滋陰養血的效果。

理脾陰煎方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和胃: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濕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理脾陰煎旨在滋陰健脾,白扁豆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濕運化,改善脾陰不足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2. 消暑利濕:白扁豆亦有消暑利濕之效,可清熱解暑,利濕化痰,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暑濕困脾,濕熱內蘊等症狀,白扁豆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理脾陰煎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之效。其辛散之性可疏肝理氣,而苦燥之性則能健脾燥濕,有助於改善脾胃氣滯、濕困等症狀,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2. 和胃降逆:陳皮能降逆止嘔,對因脾胃氣滯、痰濁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理脾陰煎的和胃降逆功效,使脾胃功能更趨穩定。

理脾陰煎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脾胃。理脾陰煎方中多用寒涼之品,甘草的加入能緩解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脾胃吸收。
  2. 增強補益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補益脾陰,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理脾陰煎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利濕:茵陳蒿味苦性寒,善於清熱利濕,尤其擅長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此功效與理脾陰煎的整體功效相契合,有助於清除脾胃濕熱,恢復脾胃功能。
  2. 疏肝利膽:茵陳蒿還具備疏肝利膽的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消化脂肪,緩解肝膽濕熱所致的脅肋脹痛、黃疸等症狀。理脾陰煎可能因患者存在肝膽濕熱,故加入茵陳蒿以輔助清熱利膽,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理脾陰煎中包含梔子,其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口苦口乾、腹脹腹痛、便溏不爽等症狀,梔子可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
  2. 緩解脾胃陰虛:理脾陰煎主要針對脾胃陰虛證,而梔子除了清熱瀉火之外,亦可滋陰降火。在清熱瀉火的同時,還能滋養脾胃陰液,緩解脾胃陰虛的症狀。

因此,梔子在理脾陰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滋陰降火,有助於改善脾胃濕熱、陰虛等病症。

理脾陰煎方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緩解脾陰不足: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滋養脾陰,緩解因脾陰不足而導致的脾胃虛弱、腹瀉、盜汗等症狀。
  2. 緩和藥性,協調整體: 理脾陰煎方中常使用一些辛溫燥烈的藥物,白芍的甘酸之性可以緩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協調整體藥效,使方劑更加平和,有利於脾陰的恢復。

理脾陰煎中包含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能健脾利濕,對於脾胃虛弱、濕濁內停導致的腹瀉、水腫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清熱解毒:薏苡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暑濕內蘊、熱毒熾盛等症狀亦有所幫助。

理脾陰煎旨在調理脾胃陰虛,並兼顧濕熱之症,薏苡仁的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效,正好符合此方劑的整體功效。

理脾陰煎中加入穀芽,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化濕:穀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健脾消食、利濕化痰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虛濕困,則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穀芽可健脾燥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濕邪困脾所致的諸症。

2. 疏肝理氣:穀芽亦具疏肝理氣之效。肝氣鬱結可導致脾胃失調,影響消化功能。穀芽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間接改善脾胃運化,使理脾陰煎藥效更佳。

主治功效


理脾陰煎:溫和調理脾胃,益氣養陰

  • 【組成】沙參、白朮、茯苓、山藥、白扁豆、陳皮、甘草、茵陳蒿、梔子、白芍、薏苡仁、穀芽
  • 【功效】養陰清熱,健脾益氣,利濕退黃
  • 【主治】陽黃之症,即黃疸病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沙參:具有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的作用。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白扁豆: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等功效。
  • 穀芽: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益氣寬中、消食和中等功效。

總結: 理脾陰煎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養陰清熱,健脾益氣,利濕退黃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陽黃之症,即黃疸病。方中各味藥物配伍相宜,共同作用,起到協調陰陽、補益氣血、清熱利濕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南沙參2錢,白朮2錢(土炒),茯苓1錢,山藥1錢5分,白扁豆2錢(炒),陳皮1錢,甘草5分,茵陳2分,梔子5分,白芍1錢(炒),苡仁3錢,谷芽3錢(炒)。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和胃健脾的功效,適合於陽黃之症。但是,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理脾陰煎, 出處:《雜症會心錄》卷下。 組成:南沙參2錢,白朮2錢(土炒),茯苓1錢,山藥1錢5分,白扁豆2錢(炒),陳皮1錢,甘草5分,茵陳2分,梔子5分,白芍1錢(炒),苡仁3錢,谷芽3錢(炒)。 主治:陽黃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