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轉舌膏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轉舌膏多用於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而連翹可以清熱解毒,消退炎症,緩解疼痛。
- 疏散風熱: 轉舌膏的組成多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為主,而連翹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可以更好地治療風熱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病症。
連翹在轉舌膏中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有效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轉舌膏中包含梔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能有效緩解舌頭腫痛、口苦口臭等症狀。在轉舌膏中,梔子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炎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從而緩解舌頭轉動困難、疼痛等不適,促進舌頭功能的恢復。
轉舌膏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舌苔轉黑多為濕熱內蘊,或熱毒熾盛所致。黃芩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可有效清熱除濕,消解舌苔轉黑之熱毒。
此外,黃芩還能解毒消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口腔潰瘍或舌頭腫痛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轉舌膏中加入黃芩,有助於清熱解毒,改善舌苔轉黑,並緩解口腔炎症。
轉舌膏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薄荷性寒,味辛,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轉舌膏多用於治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消炎止痛,緩解疼痛不適。
- 芳香開竅,醒腦提神: 薄荷氣味芳香,能刺激口腔黏膜的神經末梢,產生清涼感,有助於醒腦提神,緩解口氣。同時,薄荷的揮發油可以促進唾液分泌,有助於潤滑口腔,減少口舌乾燥。
轉舌膏方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排膿生肌的作用。轉舌膏主要針對舌苔厚膩、口臭、咽喉腫痛等症狀,而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口氣清新,緩解咽喉不適。
二、排膿生肌: 桔梗還具有一定的排膿生肌作用,對於舌苔過厚、舌頭潰爛等症狀,能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轉舌膏中加入桔梗,可有效改善舌苔厚膩、口臭、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促進傷口癒合,起到全面治療的效果。
轉舌膏方劑中使用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火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清熱通便的功效。轉舌膏常用於治療舌炎、口瘡等口腔炎症,大黃能清熱瀉火,消炎解毒,改善口腔炎症症狀。
-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舌炎、口瘡等口腔炎症,往往伴有局部瘀血,大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炎症消退。
總而言之,大黃在轉舌膏中發揮瀉火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口腔炎症,促進炎症消退。
轉舌膏中加入玄明粉,是基於其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玄明粉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轉舌膏主要用於治療口舌生瘡、舌苔厚膩等症狀,玄明粉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局部炎症。
- 收斂生肌:玄明粉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加速傷口癒合,促進舌苔脫落,有利於口腔潰瘍的修復。
因此,轉舌膏中加入玄明粉,可以有效改善口腔炎症,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效果。
轉舌膏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轉舌症多由風寒入侵,導致舌頭轉動不靈,疼痛難忍。防風能驅散風寒,緩解疼痛症狀,改善舌頭轉動功能。
- 疏通經絡: 防風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轉舌症也與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有關。防風可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舌頭僵硬,幫助恢復正常功能。
總之,防風在轉舌膏中發揮祛風止痛、疏通經絡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轉舌症的症狀。
轉舌膏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因為川芎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舌頭轉動困難往往與氣血瘀滯有關,川芎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瘀阻,改善舌頭活動能力。
- 通經活絡: 川芎能通經活絡,舒筋活絡,對於舌頭因氣血不通所致的麻木、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轉舌膏中加入川芎,可有效改善舌頭轉動困難、麻木、疼痛等症狀,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
轉舌膏方劑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開竅醒神:遠志味甘苦,性溫,入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安神定志的功效。轉舌症多因心脾兩虛,心神不寧,舌根失於約束而致,遠志可振奮心脾,安神定志,使舌根得以收斂,緩解轉舌症狀。
- 活血化瘀:遠志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轉舌症患者舌根瘀滯,舌體活動受限,遠志可活血化瘀,改善舌根血液循環,解除瘀阻,使舌體靈活,緩解轉舌症狀。
轉舌膏方劑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化痰止痙: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胃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痙的功效。轉舌膏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石菖蒲能醒神開竅,化解痰濁,止痙攣,有助於改善小兒的病情。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石菖蒲亦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轉舌膏也可用於治療口舌生瘡、潰瘍等病症,石菖蒲能消腫止痛,促進創口癒合,有助於改善口舌潰瘍的症狀。
轉舌膏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藥性: 轉舌膏多用於治療口腔潰瘍等症狀,其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材,而甘草性甘,味甘,能緩解藥性,避免藥物對口腔黏膜造成過度刺激,減少副作用。
- 清熱解毒: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消除口腔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同時,甘草也能緩解疼痛,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轉舌膏中發揮著調節藥性、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功效,有助於提升藥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
轉舌膏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犀角,主要是因為犀角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犀角性味苦、鹹,寒,入心、肝、胃經,對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有顯著效果。轉舌膏的主要用途是治療口舌生瘡、說話困難等症狀,這些病症往往與熱毒內盛、血熱昏迷有關。因此,犀角的添加可有效清理體內的熱毒,從而促進癒合。
此外,犀角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口腔炎症,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舒適度。由於犀角相對稀有且在古代被視為珍貴藥材,因此它的使用也象徵著方劑的高效能和珍貴性。綜合來說,犀角在轉舌膏中的作用不僅限於清熱解毒,更是在整個方劑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強化了轉舌膏的療效,讓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轉舌膏中加入柿餅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燥止咳: 柿餅霜性甘平,味甘潤,具有潤燥止咳的功效。轉舌膏多用於治療口舌乾燥、咽喉疼痛等症狀,柿餅霜的加入可滋潤咽喉,緩解乾燥疼痛。
- 清熱解毒: 柿餅霜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尤其在治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時,柿餅霜的清熱解毒作用尤為重要。
轉舌膏方劑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轉舌症多由熱毒上攻,導致舌頭轉動失常,牛黃能清熱解毒,消散熱毒,緩解舌頭轉動異常。
二、開竅醒神:牛黃能開竅醒神,使神志清醒,解除因熱毒上擾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轉舌症患者常伴有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牛黃能清熱開竅,改善患者的神志狀態。
轉舌膏中包含琥珀,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化瘀止痛: 琥珀性味甘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轉舌膏多用於治療舌根腫痛、舌苔厚膩等症狀,而琥珀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舌根部位的炎症反應,起到止痛的效果。
- 清熱解毒: 琥珀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除體內積熱,進一步緩解舌根腫痛、舌苔厚膩等症狀,並促進舌苔的剝脫,使舌頭恢復正常狀態。
轉舌膏中添加珍珠,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珍珠味甘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舌炎、口瘡等炎症引起的舌頭紅腫、疼痛,珍珠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滋潤養陰,改善舌苔:珍珠入肝經,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改善因陰虛火旺導致的舌苔厚膩、口乾舌燥等症狀。
總而言之,珍珠在轉舌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滋潤養陰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舌部炎症,改善舌苔,恢復舌頭的正常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轉舌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風瘛疭,舌謇不語,并失音不能言語」,即中風後出現肢體抽搐、舌頭僵硬、言語不清或失語等症狀。此類病症在中醫理論中多與「痰熱阻竅」、「心火亢盛」或「肝風內動」相關,導致清竅被蒙、經絡不通,進而影響言語與肢體功能。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分類
清熱瀉火:連翹、黃芩、山梔
- 連翹清心解毒、散結開竅,針對上焦熱毒;
- 黃芩清肺瀉火,尤擅解上焦濕熱;
- 山梔清三焦火熱,導熱下行,共奏清熱瀉火之效。
開竅化痰:石菖蒲、遠志肉
- 石菖蒲芳香化濁,開竅醒神,尤擅治痰蒙清竅之失語;
- 遠志肉豁痰通心腎,助痰濕消散而利言語。
宣肺利咽:桔梗、薄荷
- 桔梗為「舟楫之藥」,宣肺氣、利咽喉,改善氣機壅滯;
- 薄荷輕清上行,疏風散熱,助解表開鬱。
養心和緩:淡竹葉、甘草、辰砂
- 淡竹葉清心除煩,導熱下行;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
- 辰砂(為衣)安神定驚,鎮靜熄風。
2. 方義推演與治療機轉
此方以「清熱化痰、開竅通絡」為核心,針對中風後痰熱壅塞、竅閉神昏的病理狀態:
- 痰熱阻竅:痰與熱互結,阻塞心竅,導致舌強不語。方中連翹、黃芩、山梔清熱,石菖蒲、遠志化痰開竅,直接對治病根。
- 氣機不暢:肺氣不宣則聲音不出,故用桔梗、薄荷宣通上焦,疏散風熱。
- 心神不寧:辰砂安神,配合淡竹葉清心火,穩定中風後躁擾之症。
3. 劑型設計深意
- 蜜丸:煉蜜為丸,緩和藥性,適合長期調理,且蜂蜜潤燥,可防清熱藥傷陰。
- 薄荷湯送服:薄荷湯為引,增強疏風醒腦之效,幫助藥力上行頭面。
三、總結
轉舌膏通過清熱、化痰、開竅三法並舉,改善痰熱交阻所致的言語障礙與肢體抽搐。其組方層次分明,標本兼治:以清熱藥祛邪,開竅藥通絡,宣肺藥調氣,佐以安神緩急,符合中醫「治風先治痰,治痰先治熱」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連翹1錢,山梔5分,薄荷5分,淡竹葉5分,黃芩5分,桔梗5分,甘草4分,石菖蒲4分,遠志肉4分。
開膈通竅,消痰清火。
上為末,以煉蜜為丸,如彈子大,辰砂為衣。
每服1丸,薄荷湯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轉舌膏,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連翹、石菖蒲、山梔、黃芩、桔梗、防風、犀角、玄明粉、甘草、柿霜、酒大黃。 主治:外感表解裏熱,舌音不清,語言不出。
轉舌膏, 出處:《證治寶鑑》卷一。 組成:連翹、芒消、大黃、黃芩、薄荷、甘草、犀角、川芎、石菖蒲、遠志、柿霜、防風、桔梗。 主治:風熱客心經,致舌喑不語。中風內熱,失音不語。
轉舌膏, 出處:《醫方簡義》卷二。 組成:連翹1錢,山梔5分,薄荷5分,淡竹葉5分,黃芩5分,桔梗5分,甘草4分,石菖蒲4分,遠志肉4分。 主治:開膈通竅,消痰清火。主治:中風瘛瘲,舌強不語。
轉舌膏, 出處:《夀世保元》卷二。 組成:連翹1兩,梔子5錢,黃芩(酒炒)5錢,薄荷1兩,桔梗5錢,大黃(酒蒸)5錢,玄明粉5錢,防風5錢,川芎3錢,遠志(甘草湯泡)1兩,石菖蒲6錢,甘草5錢,犀角2錢,柿霜1兩,牛黃5錢,琥珀1錢,珍珠1錢。 主治:中風瘛瘲,舌謇不語,並失音不能言語。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