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散

ZHONG H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五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21%
心經 15%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脾經 8%
腎經 6%
膀胱經 3%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中和散

組成

犀角、天花粉、升麻、寒水石、葛根、胡黃連、生地黃、麥門冬、甘草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津止渴

主治

熱病毒氣在心,脾燥,口乾煩悶。

本方由犀角、天花粉、升麻、寒水石、葛根、胡黃連、生地黃、麥門冬、甘草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熱病毒氣在心,脾燥,口乾煩悶。

文獻參考

本草綱目》:犀角「主治熱毒氣在心,脾燥,口乾煩悶。」

《醫學衷中參西錄》:天花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本草正義》:升麻「清熱解毒,透疹。」

《本草經疏》:寒水石「主熱毒氣,消腫毒。」

《本草備要》: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

《本草經疏》:胡黃連「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本草綱目》: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本草正義》: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止咳。」

《本草綱目》:甘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傳統服藥法


厚朴1錢,白朮8分,乾薑4分,甘草3分。
上銼細,作1服。
加生薑1片,水煎稍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熱病毒氣在心,脾燥,口乾煩悶。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中和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組成:附子1兩(1半生,1半炒),大黃1兩(1半生,1半炒)。 主治:産後大便不通。

中和散, 出處:《準繩·幼科》卷五。 組成:厚朴1錢,白朮8分,乾薑4分,甘草3分。 主治:中焦停寒,或夾宿食,痘欲出未出而吐利者。

中和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五。 組成:雄黃少許,大黃、五靈脂各等分。 主治:因乳母氣血勞動,或熱奶傷胃,致有痰涎,小兒未及周晬,吐瀉不止者。

中和散,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六。 組成:人參3錢,茯苓3錢,白朮3錢,當歸3錢,川芎3錢,木香2錢5分,肉蓯蓉2錢5分,肉桂2錢5分。 主治:寒證,脾胃虛弱,痘淡白內陷不起。

中和散, 出處:《雞峰》卷五。 組成:犀角屑1兩,瓜蔞根1兩,川升麻1兩,寒水石1兩,葛根1兩,胡黃連1兩,生乾地黃1兩,麥門冬2兩,甘草半兩。 主治:熱病毒氣在心,脾燥,口乾煩悶。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