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止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止血是中醫治療學術語,是一種治療出血證的方法。出血的原因多種,治療上可分清熱止血[1]祛瘀止血補氣止血等。

清熱止血

清熱止血是指用清熱涼血、涼血止血的方法治療出血證。常用方藥有:

祛瘀止血

祛瘀止血是指用活血化瘀、行氣止血的方法治療出血證。常用方藥有:

補氣止血[5]

補氣止血是指用補氣益血、固表止血的方法治療出血證。常用方藥有:

  • 四君子湯[6]:主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倦怠無力、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產後出血。
  • 補中益氣湯:主治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自汗浮腫、崩漏、產後出血。
  • 黃芪建中湯:主治氣虛血弱、自汗、乏力、食少、便溏、月經不調、崩漏、產後出血。

止血是中醫治療出血證的重要方法,臨床上應根據出血的原因、性質、部位、程度等,辨證施治,選用適當的止血方法。

參考資訊


  1. 清热止血_百度百科

  2. 白虎汤(中医方剂名)_百度百科

  3. 大青龍湯 - A+醫學百科

  4. 一碗當歸補血湯 趕走失眠、心悸、月經失調 - 健康2.0

  5. 古籍中的補氣止血_補氣止血_醫學百科

  6. 年紀大了走不動是應該?中藥「四君子湯」補脾益氣 健步如飛|腳無力|蛋白質|太極拳|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