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並有助於修復受損組織。
2. 補血養血:當歸能補血養血,改善血液品質,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於促進身體自我修復,緩解疼痛。
此外,當歸與其他藥材配合,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效果,使其成為止痛四物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痛: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對於因熱毒瘀血引起的疼痛,生地黃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達到止痛效果。
- 滋陰養血: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補益氣血,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對於因氣血虛弱導致的疼痛,生地黃能滋陰養血,充實氣血,緩解疼痛。
因此,生地黃在止痛四物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能清熱止痛,又能滋陰養血,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止痛的效果。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止痛、解表散寒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防風能有效疏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痛的效果。四物湯本身滋陰補血,加入防風則能更好地平衡陰陽,使補血功效更加明顯,進而緩解疼痛。
- 助藥力: 防風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加強四物湯的止痛效果。例如,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痛,防風能引導藥力上行頭部,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總體而言,防風在止痛四物湯中的加入,不僅能祛風止痛,還能幫助藥力到達病所,增強療效,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白頭翁,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白頭翁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血脈瘀滯所致的疼痛,白頭翁能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緩解疼痛。
二、 配伍增效: 止痛四物湯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白頭翁等藥物,加強了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使之更能針對熱毒所致的疼痛。白頭翁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效。疼痛常伴隨氣血虧虛、正氣不足,而黃耆能補益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疼痛狀態。
- 緩解疼痛,促進癒合:黃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消腫止痛。同時,它還有促進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組織的功能,對於因外傷、炎症等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和癒合作用。
因此,止痛四物湯中加入黃耆,不僅能補氣固表,增強抵抗力,還能緩解疼痛,促進癒合,是治療疼痛的重要組成部分。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紫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瘀阻所致的疼痛,紫草能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緩解疼痛。
- 配合四物湯活血化瘀:止痛四物湯是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其他藥材以增強其止痛功效。紫草與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地黃等藥材配合,能更好地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效果。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作用。四物湯本身以補血活血為主,但若疼痛伴隨風寒濕邪,則需加入羌活以祛除病邪,從根源上緩解疼痛。
- 引藥入血: 羌活氣味辛溫,能引導藥力深入血脈,促進四物湯中藥效發揮,更好地達到止痛的目的。
因此,羌活的加入,既能針對疼痛的本質,又能促進藥效的吸收,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可幫助改善水濕停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 寧心安神,緩解疼痛: 茯苓亦具寧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尤其對於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更有效。
茯苓加入止痛四物湯中,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止痛功效,並有助於整體調理氣血,改善體質。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緩解疼痛: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疼痛常伴隨氣機鬱滯,血行不暢,而麥門冬能滋陰潤燥,使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 養心安神,輔助止痛: 止痛四物湯主要針對血瘀疼痛,而疼痛常伴隨心神不安,麥門冬能養心安神,使心神寧靜,進一步輔助止痛,使療效更顯著。
止痛四物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因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導致的各種疼痛,如頭痛、腹痛、腰痛等。
- 養血柔肝: 白芍能養血柔肝,滋陰補血,改善血虛所致的疼痛,並能調節肝氣,使氣血運行順暢,從而減輕疼痛。
白芍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相輔相成,達到止痛的效果。
止痛四物湯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四物湯中含有當歸、川芎、白芍等藥材,性偏寒涼,長期服用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可以減輕四物湯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 增強補血功效,促進血液循環: 甘草與四物湯中的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以增強補血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疼痛。
止痛四物湯中加入升麻,其主要原因在於升麻具有 疏散風寒、升陽舉陷 的功效。
四物湯本身滋陰補血,但對於風寒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效果有限。升麻的加入,可以 驅散風寒、通暢氣血,使藥力更容易到達病竈,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升麻還具有 升舉陽氣、固本培元 的作用,可以 改善因氣虛所致的疼痛,提高止痛效果,使療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止痛四物湯
中藥方劑「 止痛四物湯 」,主要成分是:
- 當歸
- 生地黃
- 防風
- 白頭翁
- 黃耆
- 紫草
- 羌活
- 茯苓
- 麥門冬
- 白芍
- 甘草
- 升麻
主治功效
- 肝臟火氣鬱積
- 小便時疼痛
- 尿道腫脹
- 小便如刀割般疼痛
- 心煩意亂
- 脈搏細而快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麥門冬
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羌活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升麻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紫草
紫草性寒涼,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白頭翁
白頭翁性苦,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堅腎、解毒、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止痛四物湯 」,主要成分是:當歸,生地黃,防風,白頭翁,黃耆,紫草,羌活,茯苓,麥門冬,白芍,甘草,升麻, 主治功效是:肝臟火氣鬱積,小便時疼痛,尿道腫脹,小便如刀割般疼痛,心煩意亂,脈搏細而快。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錢,川芎1錢,白芍(酒炒)1錢,熟地黃1錢,秦艽8分,丹參8分,羌活8分,骨碎補8分,木瓜7分,良薑7分,均薑7分,五加皮7分,玄胡索7分。
上銼。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止痛四物湯, 出處:《經驗醫庫》。 組成:當歸、生地黃、防風、白頭翁、黃耆、紫草、羌活、茯苓、麥門冬、白芍藥、甘草、升麻。 主治:肝火阻滯,小便淋瀝時痛,莖腫,溺出如刀割,心煩,脈細數者。
止痛四物湯,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當歸(酒洗)1錢,川芎1錢,白芍(酒炒)1錢,熟地黃1錢,秦艽8分,丹參8分,羌活8分,骨碎補8分,木瓜7分,良薑7分,均薑7分,五加皮7分,玄胡索7分。 主治:血虛弱,渾身四肢疼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