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志湯

YI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八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腎經 23%
肺經 14%
心經 11%
脾經 11%
膀胱經 5%
大腸經 2%
胃經 2%
肝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益志湯 」


內文:

  • 中藥方劑「 益志湯 」,主要成分是:鹿茸,巴戟天,生地黃,枸杞子,肉蓯蓉,川牛膝,附子,桂枝,山茱萸,白芍,防風,甘草,

  • 益志湯主治功效是:右腎虛寒:右腎機能虛弱,寒冷,小便數:小便次數頻繁,腰脅引痛:腰部和肋骨部位疼痛,並延伸到其他部位,短氣咳逆:呼吸短促,咳嗽,氣息逆亂,四肢煩疼:四肢痠痛,疼痛不固定,耳鳴:耳內有聲音,面黑:臉色發黑,骨間熱:骨骼之間感到發熱,夢遺白濁:做夢時遺精,精液稀薄,目眩:頭暈眼花,諸虛睏乏:身體各個方面虛弱,疲倦乏力。

  •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鹿茸還具有強筋骨、益精、補腎、固崩止帶的功效。

  •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多種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益志湯 」,主要成分是:鹿茸,巴戟天,生地黃,枸杞子,肉蓯蓉,川牛膝,附子,桂枝,山茱萸,白芍,防風,甘草, 主治功效是:右腎虛寒:右腎機能虛弱,寒冷,小便數:小便次數頻繁,腰脅引痛:腰部和肋骨部位疼痛,並延伸到其他部位,短氣咳逆:呼吸短促,咳嗽,氣息逆亂,四肢煩疼:四肢痠痛,疼痛不固定,耳鳴:耳內有聲音,面黑:臉色發黑,骨間熱:骨骼之間感到發熱,夢遺白濁:做夢時遺精,精液稀薄,目眩:頭暈眼花,諸虛睏乏:身體各個方面虛弱,疲倦乏力。

方劑組成解釋


益志湯由鹿茸、巴戟天、生地黃、枸杞子、肉蓯蓉、川牛膝、附子、桂枝、山茱萸、白芍、防風、甘草等中藥組成。鹿茸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巴戟天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的功效;枸杞子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補血安神的功效;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川牛膝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的功效;附子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溫經通絡、解表散寒、助陽化氣的功效;山茱萸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澀精止帶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和營、柔肝止痛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除濕止痛、止痙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益志湯具有溫腎助陽、補益精血、強筋健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右腎虛寒、小便數、腰脅引痛、短氣咳逆、四肢煩疼、耳鳴、面黑,骨間熱,夢遺白濁,目眩,諸虛睏乏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志湯具有溫腎助陽、補益精血、強筋健骨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肺熱咳嗽、頭痛目赤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耳鳴暈眩梅尼爾氏病前列腺炎遺精慢性腎衰竭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咳嗽頻尿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尿中混挾精液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益志湯, 出處:《三因》卷八。 組成:鹿茸(酥塗炙,去毛盡)、巴戟(去心)、熟乾地黃(酒浸)、枸杞子、蓯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不焙)、山茱萸、白芍藥、防風(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右腎虛寒,小便數,腰脅引痛,短氣咳逆,四肢煩疼,耳鳴,面黑,骨間熱,夢遺白濁,目眩,諸虛睏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