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散邪湯

YI YUAN SAN XI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17%
心經 14%
肝經 12%
腎經 11%
胃經 11%
膀胱經 4%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益元散邪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方劑中若有血虛、氣滯、經期不順等症狀,當歸能有效改善。
  2. 和血潤燥: 當歸能養血潤燥,適用於陰虛血燥、津液不足所致的症狀。益元散邪湯多用於氣血虧虛、邪氣入侵的病症,而當歸可補虛潤燥,使氣血運行更順暢,助邪外出。

益元散邪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方中若有肝血不足,或肝氣鬱結等症狀,白芍可起到滋養肝血、舒肝解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症狀,達到散邪的目的。
  2. 緩和藥性: 部分方劑中可能含有較為辛燥的藥物,白芍的酸味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保護脾胃,使其更好地發揮功效。

益元散邪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其理氣健脾的作用,能幫助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提升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

二、燥濕化痰:陳皮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能有效清除痰濕,有助於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同時,陳皮還能疏通氣機,使氣血流通,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益元散邪湯中使用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本培元: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方中運用白朮,旨在補脾益氣,固本培元,改善因脾虛氣弱導致的諸多症狀,為治療疾病打下基礎。
  2. 升舉陽氣,助藥力: 白朮性溫,能升舉陽氣,有助於其他藥物發揮藥效。益元散邪湯中,白朮與其他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散邪除濕、益氣固本之功效,使藥力更強,療效更佳。

益元散邪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益腎陰: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腎填精之功效。方中因病邪耗傷腎陰,致使陰虛火旺,而熟地黃能滋養腎陰,陰精充足,則可抑制虛火,緩解症狀。

二、配伍協調: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熟地黃與當歸、川芎等藥物合用,可補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從而促進病邪的排除。

益元散邪湯中加入山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補脾益氣: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經,能補脾益氣、健脾止瀉,對於脾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滋陰潤燥:山藥亦能滋陰潤燥,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功效。

因此,在益元散邪湯中加入山藥,可以起到補脾益氣、滋陰潤燥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益元散邪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少副作用的作用。益元散邪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偏寒涼或溫燥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增強藥物的療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例如,甘草可以增強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的補益效果,也可以提高柴胡、黃芩等清熱解毒藥的療效。

益元散邪湯中加入黃耆,是基於其補氣固表、益氣生血的功效。

黃耆為補氣要藥,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侵襲。散邪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邪氣入侵所致的感冒、咳嗽等症狀,黃耆可以補氣固表,使機體正氣充足,抵禦外邪,達到散邪止咳的效果。同時,黃耆能益氣生血,改善體虛乏力,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抵禦外邪入侵。

益元散邪湯中使用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可疏散風寒,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如發熱、惡寒、鼻塞、流涕等。益元散邪湯多用於治療體虛易感,兼有風寒邪氣入侵的症狀,麻黃在此起到驅邪外散的作用。
  2. 宣肺止咳: 麻黃入肺經,可宣肺通竅,利氣化痰,對於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益元散邪湯中若患者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狀,麻黃也能起到輔助止咳作用。

益元散邪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氣化水: 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化氣行水之效。方中若出現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水濕停滯等症狀,桂枝可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利水消腫,使陽氣得升,水液得化。
  2. 調和營衛,扶正祛邪: 桂枝既能溫通陽氣,又能調和營衛。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氣虛、陽虛、衛氣不足等症狀,桂枝可溫補陽氣,扶正固本,提升機體抵抗力,協助祛除病邪。

益元散邪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邪,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脾胃不和、腹痛、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和胃止嘔: 生薑可解表散寒,並具有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因寒邪犯胃或脾胃虛寒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益元散邪湯的組成中,加入生薑能夠溫中散寒、和胃止嘔,進一步增強了方劑整體的功效,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寒邪入侵所致的各種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元散邪湯」是一種傳統的複方中藥,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散寒、止痛等功效。

益元散邪湯的主要成分包括: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益元散邪湯的主治功效包括:

  • 元氣太虛:身體虛弱,抵抗力差。
  • 脈大無力:脈搏大而無力,表示氣血虛弱。
  • 外感寒邪:由於接觸寒冷而引起的疾病。
  • 憎寒壯熱:怕冷,發高燒。
  • 身痛頭痛:身體疼痛,頭部疼痛。
  • 或嘔惡泄瀉:可能會嘔吐,腹瀉。

益元散邪湯的使用方法:

益元散邪湯通常以湯劑形式服用,每日一次,連續服用7-10天。也可以根據醫生的指導,調整服用法和用量。

益元散邪湯的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患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等疾病的人不宜服用。
  • 服用其他藥物時,應諮詢醫生是否可以同時服用益元散邪湯。

益元散邪湯的注意事項:

  • 服用益元散邪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服用益元散邪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益元散邪湯後,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益元散邪湯是一種傳統的複方中藥,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散寒、止痛等功效。益元散邪湯可以治療元氣太虛、脈大無力、外感寒邪、憎寒壯熱、身痛頭痛、或嘔惡泄瀉等疾病。益元散邪湯的使用方法一般是每日一次,連續服用7-10天。益元散邪湯的禁忌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患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等疾病的人不宜服用。服用益元散邪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應避免飲酒,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傳統服藥法


當歸2-3錢,白芍(煨)1錢半,陳皮1錢,白朮3-4錢,熟地3-4錢,山藥2錢,甘草(炙)1錢,黃耆(蜜炒)1錢半,麻黃(去節)8分,桂枝1錢,生薑(煨)1錢半。
頭痛,加川芎、白芷各1錢,北細辛2分;泄瀉,去當歸,加萆薢4錢,茯苓1錢,木香(煨)3分;三陽並病,加柴胡2錢。
水煎,熱服。略蓋以取微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益元散邪湯, 出處:《會約》卷三。 組成:當歸2-3錢,白芍(煨)1錢半,陳皮1錢,白朮3-4錢,熟地3-4錢,山藥2錢,甘草(炙)1錢,黃耆(蜜炒)1錢半,麻黃(去節)8分,桂枝1錢,生薑(煨)1錢半。 主治:元氣太虛,脈大無力,外感寒邪,憎寒壯熱,身痛頭痛。或嘔惡泄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