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 清熱利濕:茵陳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疸之效。對於濕熱黃疸,茵陳蒿能有效清除濕熱,促進膽汁分泌,改善黃疸症狀。
- 疏肝解鬱:茵陳蒿亦可疏肝解鬱,與茯苓、梔子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肝鬱氣滯所致的濕熱黃疸,達到利濕退黃、疏肝解鬱之功效。
因此,茵陳蒿的加入,可有效增強茯苓梔子湯的利濕退黃功效,並兼具疏肝解鬱之效。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包含茯苓,是因其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腎三經,能利水滲濕,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等症狀。其健脾寧心之效能,可以緩解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心悸失眠等問題。
在茯苓梔子茵陳湯中,茯苓主要發揮利水滲濕之功,幫助清除體內濕熱,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濕熱蘊結之目的。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利濕: 梔子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之效。茯苓、茵陳亦具利濕之功,與梔子相配,可增強利濕功效,並能清熱解毒,緩解濕熱蘊結所致的症狀。
二、涼血止血: 梔子除了利濕,還有涼血止血之效。若患者同時出現血熱妄行、出血等症狀,梔子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溼退黃:蒼朮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茵陳具有清熱利溼、退黃的功效,而蒼朮可以幫助茵陳更好地發揮利溼退黃作用,協同增強療效。
- 健脾和胃:蒼朮可健脾燥溼,幫助脾胃運化,減少溼邪對脾胃的損傷,從而促進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治療效果。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方中茵陳蒿、梔子清熱利濕,但易傷脾胃,白朮的加入可補脾益氣,防止藥性過於寒涼,使藥效更為平和。
- 佐茯苓健脾滲濕:茯苓性平味甘,擅長利水滲濕。白朮與茯苓同用,可加強健脾作用,使濕邪更容易排出,達到更好的利水消腫效果。同時,白朮還能緩解茯苓的利水作用,避免過度損傷脾氣。
茯苓梔子茵陳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等症狀。此方由多種草藥組合而成,其中包含黃芩這一味藥材。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治療肝膽濕熱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
在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取其清熱利濕及退黃作用,能有效改善因濕熱內蘊而導致的黃疸。此外,黃芩還能夠協同方中的其他藥物,如梔子和茵陳等,共同增強清熱利濕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因此,黃芩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是基於其單獨的藥效,更是為了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最大的療效,從而使整個方劑更加完善,適用於臨床上相關疾病的治療。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目的。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梔子清熱瀉火,茵陳利濕退黃,三藥合用,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濕疹等病症。而黃連的加入,可加強清熱瀉火之效,並能抑制濕熱的進一步發展,進而達到更好的療效。
茯苓梔子茵陳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等症。該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其中包含茯苓、梔子、茵陳等主要成分,並輔以其他藥材如枳實來增強其療效。方中加入枳實的主要目的,在於其具有的行氣消滯、破氣消積之功效。黃疸病患者往往伴隨肝膽濕熱,進而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枳實能夠調理氣機,幫助脾胃消化吸收,改善因濕熱阻滯所引起的不適。此外,結合方中其他藥物如茯苓利水滲濕、梔子清熱瀉火及茵陳利膽退黃的作用,共同達到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的效果,從而有效緩解黃疸相關症狀。因此,枳實在茯苓梔子茵陳湯中的應用,對於整體療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茯苓梔子茵陳湯是一張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等症狀。該方劑由多種草藥組成,其中包含茯苓、梔子、茵陳等主要成分。而豬苓也是此方的重要成分之一。在中醫理論中,豬苓性味甘淡、微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在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豬苓,主要是因為其能增強整個方劑利水濕、退黃疸的作用。濕熱內蘊是導致黃疸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豬苓的利尿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濕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此外,豬苓還能夠輔助其他藥物,如茯苓一起增強健脾利濕的效果,使整個方劑的功能更加全面和協調。總體來說,豬苓在此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及藥物之間相互配合的原則,對提高治療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協助茯苓、梔子清熱利濕,排出體內濕熱,改善因濕熱蘊結導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
- 健脾利水: 澤瀉還兼具健脾利水之功,可輔助茵陳蒿疏肝利膽,緩解濕熱蘊結對脾胃的影響,促進脾胃運化,利水消腫,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茯苓梔子茵陳湯以利濕退黃為主,而脾胃虛弱則影響水濕運化,故加入陳皮以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利濕作用。
- 和中降逆: 陳皮能降逆止嘔,與茵陳、梔子合用,可緩解濕熱鬱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防己味苦寒,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與茯苓、梔子、茵陳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濕熱證,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的效果。
-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 防己入膀胱經,可引導其他藥材向下滲透,加速利水滲濕,同時也能促進藥物直達病竈,提高療效。
因此,防己的加入對於治療濕熱證具有重要意義,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茯苓梔子茵陳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方中茯苓、梔子、茵陳等藥物,主要用於清熱利濕,但濕熱蘊結於肝經,可導致肝氣鬱滯,氣機不暢,引起疼痛不適。青皮的加入,可以疏肝理氣,使肝氣通暢,從而緩解疼痛。
- 降氣化濕: 青皮還具有降氣化濕的作用。濕熱蘊結於中焦,可導致脾胃氣機不暢,出現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青皮的加入,可以降氣化濕,使脾胃氣機通暢,促進消化吸收,減輕濕熱蘊結的症狀。
主治功效
茯苓梔子茵陳湯
茯苓梔子茵陳湯,是一首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穀疸。穀疸是指因飲食不節,或飲食不潔,傷及脾胃所致的以腹瀉便溏、腹痛腹脹、食慾不振、面色萎黃、消瘦乏力等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茯苓梔子茵陳湯的組成如下: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
豬苓: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其中,利水消腫為其主要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證。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防己: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青皮: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茯苓梔子茵陳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可治療穀疸。
傳統服藥法
茵陳葉1錢,茯苓(去皮)5分,梔子仁3錢,蒼朮(去皮,炒)3錢,白朮3錢,黃芩(生)6分,黃連(去領)2分,枳實(麩炒)2分,豬苓(去皮)2分,澤瀉2分,陳皮2分,漢防己2分,青皮(去白)1分。上(口父)咀,作1服。用長流水3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谷疸:元顏正卿丙黃二月間,因官事勞役,飲食不節,心火乘脾,脾氣虛弱。又以恚怒,氣逆傷肝,心下痞滿,四肢困倦,身體麻木,次傳身目俱黃,微見青色顏黑,心神煩亂,怔仲不安,兀兀欲吐,口生惡味,飲食遲化,時下完谷,小便癃閉而赤黑,辰日間發熱,日暮則止,至四月尤盛,脈浮而緩。治以本方,一服減半,二服良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以清熱利濕、退黃為主,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梔子茵陳湯,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四。 組成:茵陳葉1錢,茯苓(去皮)5分,梔子仁3錢,蒼朮(去皮,炒)3錢,白朮3錢,黃芩(生)6分,黃連(去須)2分,枳實(麸炒)2分,豬苓(去皮)2分,澤瀉2分,陳皮2分,漢防己2分,青皮(去白)1分。 主治:谷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