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心丸

NING X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8%
脾經 17%
腎經 15%
胃經 14%
肝經 5%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寧心丸方劑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擅長滋陰生津,潤燥清熱。對於心陰不足,心神不寧,口燥咽乾,煩躁不安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養心安神: 麥門冬滋養心陰,使心氣充足,心神安定,從而達到養心安神的效果。這對治療心悸失眠、心煩不安等症狀尤為重要。

因此,麥門冬在寧心丸中起到滋陰生津、養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寧心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有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瀉火、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因心火亢盛、神志不安、心煩失眠等症狀,寒水石可以起到清熱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
  2. 鎮驚安神: 寒水石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可以平息心神、緩解因心神不寧所致的驚悸、失眠等症狀。對於心火上炎、熱擾心神所致的失眠多夢,寒水石可以起到鎮心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總之,寒水石在寧心丸中起到清熱瀉火、鎮驚安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心火亢盛、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寧心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寧心安神: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效。其能益氣健脾,使心氣充足,心神安定,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2. 利水滲濕: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心悸、胸悶等症狀,進一步達到寧心的效果。

寧心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寧心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性質較烈或偏寒的藥材,加入甘草可降低其刺激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2. 補益心脾: 甘草入心脾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和胃的作用。心脾相連,脾主運化,心主神明。心脾虛弱,則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甘草補益心脾,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達到寧心安神之效。

寧心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瀉火降逆:芒硝味苦鹹,性寒,具有瀉熱、清火、降逆的作用。可針對心火亢盛、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寧心安神的作用。

二、通腑泄熱:芒硝具有通便的作用,可將體內積熱、毒素排出,從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效果。對於心火亢盛導致的煩躁、失眠等症狀,芒硝能夠通過通腑泄熱,間接達到寧心的作用。

總之,芒硝在寧心丸方劑中起到了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的作用,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助於改善心火亢盛導致的各種症狀。

寧心丸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安神定志: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肺的功效。心腎相交,腎精不足,心神不安,可導致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山藥滋陰補腎,能改善心腎功能,安定心神,有助於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
  2. 健脾益氣,固本培元: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則氣血充足,心神安定。山藥健脾益氣,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氣血虛弱,從而穩定心神,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

寧心丸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能起到鎮靜作用,幫助患者安眠。
  2. 解毒消腫: 硃砂亦有解毒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舌生瘡等症。在寧心丸中,硃砂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效果,達到標本兼治。

寧心丸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開竅,醒神安神: 冰片性涼,具有開竅醒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煩躁不安等症狀,冰片能清心火,開竅醒神,使心神安寧。
  2. 疏通經絡,止痛消腫: 冰片具有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心臟氣血運行不暢、胸悶氣短等症狀,冰片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胸痛、心悸等症狀。

因此,寧心丸中加入冰片,可起到清熱開竅、醒神安神、疏通經絡、止痛消腫等作用,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主治功效


寧心丸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諸多古籍記載,《幼科切要》、《幼科發揮》、《幼科鐵鏡》、《景嶽全書》、《誠求集》、《古今醫統大全》等,皆提及寧心丸之方,其主治功效主要圍繞「心疳」這一病症。 心疳,古籍中多指小兒因臟腑失調、陰虛火旺所致的心臟積熱症候。其臨牀表現為:面黃頰赤、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煩渴,甚至伴隨咬牙、愛飲涼水、脣紅面白、喜伏於地等症狀。 《誠求集》更明確指出心疳即驚疳,為心臟積熱所致。

寧心丸的組成藥物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 寒水石: 其性寒,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涼血之效,能直接針對心火亢盛,以及由此引發的尿赤、口舌生瘡等症狀。
  • 芒硝: 性寒,潤燥軟堅,清熱消癥,能協助寒水石清熱瀉火,並可緩解因熱毒瘀滯所致的便祕或其他不適。
  • 冰片: 性寒,清熱開竅,醒腦明目,可輔助清泄心火,並改善因心火上擾導致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

2. 養陰潤燥,滋養心神:

  • 麥門冬: 性微寒,潤肺養陰,清心除熱,能滋養心陰,緩解心火亢盛導致的陰虛症狀,例如口乾舌燥等。
  • 山藥: 性平,補脾益肺,固精止帶,雖非主要清熱藥物,但其健脾益氣之效,能提升機體的抵抗力,間接輔助清熱養陰。

3.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 茯苓: 性平,健脾利濕,安神寧心,能調節脾胃功能,利水消腫,並兼具安神寧心的作用,使心神安定。
  • 甘草: 性平,調和諸藥,益氣和中,其主要作用是調和藥性,使諸藥發揮最佳療效,並兼具益氣作用,增強機體正氣。

4. 安神定志,鎮靜止驚:

  • 紅砂 (硃砂): 性寒,安神定志,鎮靜止驚,直接針對心疳所致的驚悸、煩躁等症狀。

綜上所述,寧心丸通過清熱瀉火、養陰潤燥、健脾利濕、安神定志等多個方面,協同作用於心疳病症。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清除心火、滋養心陰、調理脾胃、安撫心神,達到恢復臟腑平衡,消除病症的目的。 方中藥物配伍精妙,寒熱溫涼兼顧,標本兼治,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不同古籍中,寧心丸的組成略有差異,可能與不同醫家的經驗和地域差異有關,但其治療的根本原理是一致的。

傳統服藥法


麥冬5錢(去心) , 寒水石1兩, 白茯苓5錢, 甘草5錢, 牙硝5錢, 山藥5錢, 朱砂1兩, 龍腦1字。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半丸,砂糖水磨下;如慢症,用人參、白朮煎濃汁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寧心丸有清心火、利小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寧心丸, 出處:《幼科鐵鏡·附錄》。 組成:麥冬5錢(去心),寒水石1兩,白茯苓5錢,甘草5錢,牙消5錢,山藥5錢,朱砂1兩,龍腦1字。 主治:心疳者,面黃頰赤,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煩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