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腦丹砂丸

龍腦丹砂丸

LONG NAO DAN SH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21%
脾經 16%
胃經 12%
腎經 9%
肝經 8%
大腸經 6%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腦丹砂丸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丹砂性寒,可清熱解毒,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功,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達到醒神開竅之效。
  2. 輔助丹砂,增強藥效: 冰片可起到引導丹砂入藥,使其藥力直達病竈的作用。同時,冰片的揮發性,可促進丹砂的吸收,提升其藥效,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龍腦丹砂丸中包含硃砂,主要因其具有鎮心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入心經,可平肝熄風、鎮驚安神。其內含的汞元素,具有較強的鎮靜作用,能抑制神經系統的興奮,達到安神定志之效。

古人認為,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癇癲狂等症,皆與心火過旺、肝風內動有關,而硃砂恰能清心火、平肝風,故常被用於治療此類疾病。

龍腦丹砂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體力: 丹砂性寒,龍腦亦屬辛涼,藥性偏寒涼,易傷正氣。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之功效,可緩解丹砂、龍腦寒涼之弊,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且能增強患者體力,更好地配合藥物療效。

2. 調和藥性,協同增效: 人參甘溫,與丹砂、龍腦寒涼之性相配,可起到調和藥性、平衡寒熱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協調。此外,人參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丹砂、龍腦更好地發揮其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等功效。

龍腦丹砂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方中丹砂、龍腦等藥材性質偏寒涼,易傷脾胃,茯苓可以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

二、 輔助安神: 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與丹砂、龍腦等藥材協同作用,起到安神定志、鎮驚止癇的功效。同時,茯苓還能緩解丹砂、龍腦等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使方藥更為平和,更易於服用。

龍腦丹砂丸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鎮驚熄風: 羚羊角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的功效。龍腦丹砂丸主治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羚羊角可有效清熱解毒,鎮驚熄風,輔助藥物發揮療效。
  2. 平肝熄風,安神定志: 羚羊角具有平肝熄風、安神定志的作用,可緩解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龍腦丹砂丸中加入羚羊角,有助於穩定患者的精神狀態,促進疾病的康復。

龍腦丹砂丸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傳統觀念: 傳統中醫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治療熱病神昏、瘈瘲、吐血、衄血等症。因此,古人將犀角納入方劑中,期望其發揮藥效。
  2. 珍貴稀有: 犀角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珍貴藥材,價格昂貴。由於其稀有性,人們往往將其視為珍貴藥品,認為其藥效更為顯著。

然而,隨著犀牛瀕危,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應以其他藥材替代。

龍腦丹砂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丹砂性寒,龍腦辛溫,甘草性甘平,能調和二藥之性,使藥效溫和,避免寒熱之邪傷及脾胃。
  2. 緩解毒性: 丹砂為礦物藥,具有一定的毒性,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緩解丹砂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甘草作為中藥中的「國老」,其性平和,能調和諸藥,並具有解毒、緩解副作用等功效,因此在龍腦丹砂丸中加入甘草,有利於藥效的協調和安全性的提升。

龍腦丹砂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功效。龍腦丹砂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等症,升麻可助其發散風邪,減輕表證。
  2. 升陽舉陷: 升麻可升舉陽氣,改善氣虛下陷的症狀。丹砂有鎮心安神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導致氣虛下陷。升麻的加入可以平衡丹砂的副作用,防止氣虛加重。

總而言之,升麻在龍腦丹砂丸中起到疏風解表、升陽舉陷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更能有效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等症。

龍腦丹砂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養胃生津之效。丹砂性熱,可助陽氣,但容易耗損陰液。麥門冬的滋陰之性可以平衡丹砂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導致陰虛火旺。
  2. 緩和藥性:龍腦丹砂丸中含有丹砂,具有鎮靜安神、解毒止痛的功效,但其藥性較烈,容易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刺激。麥門冬性寒,可以緩和丹砂的藥性,使其更加溫和,減少對人體的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龍腦丹砂丸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火解毒: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清熱通便的功效。丹砂、龍腦等藥物性質偏溫燥,容易引起內熱,而芒硝可有效緩解此熱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造成副作用。
  2. 引藥下行: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丹砂、龍腦等藥物有效地引導至下焦,使其藥力發揮於治療部位,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腦丹砂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咽喉腫痛,伴隨以下症狀:

  • 腫痛蔓延至舌頰、牙根,局部發赤
  • 心煩躁擾,咽喉乾燥且明顯口渴
  • 夜間眠睡不安穩

從症狀分析,病機屬熱毒壅結於上焦,尤其累及心肺與胃熱上攻,導致津液耗傷、心神不寧。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舌頰牙根赤腫反映火熱循經上炎;心煩、咽乾多渴為熱盛傷陰之象;眠睡不穩則與熱擾心神相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犀角、羚羊角:涼血解毒,犀角專清心胃火毒,羚羊角瀉肝膽之火,二者合用能平息上炎之熱毒。
  • 龍腦(冰片)、丹砂(硃砂):龍腦辛涼走竄,擅散咽喉腫痛;丹砂清心鎮驚,協同冰片局部消腫。此二藥為「標急治標」之關鍵。
  • 黃藥(黃柏)、惡實(牛蒡子):黃柏瀉下焦濕熱,牛蒡子宣散風熱、利咽消腫,合用之可導熱下行。

2. 益氣養陰,固護正氣

  • 人參、麥門冬:人參補元氣,麥冬滋肺胃之陰,針對熱盛耗氣傷陰而設,防清熱藥過於寒涼損正。
  • 白茯苓、甘草:茯苓健脾寧心,甘草緩急和中,兼能調和諸藥,助脾胃運化藥力。

3. 透散鬱熱,引邪外解

  • 升麻:昇陽散火,透解鬱熱,使壅滯之熱毒外散,為「火鬱發之」之法。
  • 馬牙消(芒硝):軟堅散結,微瀉內熱,助熱毒從下而解。

4. 製劑與服法特點

  • 煉蜜為丸:蜂蜜潤燥護喉,緩和藥性。
  • 含化咽津:使藥效直接作用於咽喉,兼能生津潤燥,適用於局部腫痛之急症。

全方配伍思維

此方以「清熱涼血為主,養陰扶正為輔」,兼顧解毒、鎮驚、透散、生津四法:

  • 針對熱毒熾盛之急症,重用犀角、羚羊角、冰片等速效清解;
  • 因應熱盛傷陰,加入人參、麥冬益氣生津;
  • 透過升麻、牛蒡子等宣散藥物,避免涼遏冰伏,體現「清中有透」的治療思路。

適用證型推論

適合「心肺胃熱毒熾盛,兼氣陰兩傷」之咽喉重症,臨床特徵為:紅腫熱痛明顯、煩渴躁擾、舌紅少津,或伴輕微神志不寧(如丹砂之鎮心安神作用)。其組方邏輯體現古代對「喉痹」急症標本兼顧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龍腦(研)1錢,丹砂(研)半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羚羊角半兩(鎊),犀角半兩(鎊),甘草半兩(炙,銼),升麻半兩,惡實(炒)半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馬牙消1分(研),黃藥1分。上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食後、臨臥含化咽津。
(《醫方類聚》卷七十五引《御醫撮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龍腦丹砂丸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龍腦丹砂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龍腦(研)1錢,丹砂(研)半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羚羊角半兩(鎊),犀角半兩(鎊),甘草半兩(炙,銼),升麻半兩,惡實(炒)半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馬牙消1分(研),黃藥1分。 主治:咽喉腫痛,連舌頰、牙根赤腫,心煩,咽乾多渴,眠睡不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