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紅鉛造化丹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補氣益血,增強藥效。人參作為補氣藥之首,其甘溫補氣、生津養血的功效,能有效提升藥方的補益作用。
首先,人參能補益元氣,提升藥方整體的補益效果,使藥效更能深入臟腑,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其次,人參能生津止渴,滋養血液,有效改善紅鉛造化丹可能帶來的口渴、血虛等副作用,使藥方更加安全有效。
紅鉛造化丹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健脾利濕,化痰止咳。紅鉛造化丹可能主治脾濕痰濁、咳嗽喘促等症,茯苓可協助去除濕濁,改善痰液,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安神寧心,助藥力達心:茯苓亦具安神寧心之效,可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紅鉛造化丹可能含有具有較強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茯苓的加入可緩解藥物對心神的刺激,使藥力更加平和,達心而不傷心。
紅鉛造化丹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固本培元: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三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陰養肺的功效。紅鉛造化丹多用於腎虛精虧、元氣不足等症,而山藥可補益腎氣,固本培元,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提升療效。
- 健脾益氣,助藥力行:山藥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和利用。紅鉛造化丹中多含滋補藥物,山藥的健脾作用,可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使藥力更易到達病所。
紅鉛造化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紅鉛造化丹中多用烈性藥物,性峻猛,容易傷正氣。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保護正氣的作用。
- 增強療效: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增強人參的補氣作用,也能減輕附子等藥物的毒副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紅鉛造化丹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正氣、增強療效的重要作用。
紅鉛造化丹方中添加白礬,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方中紅鉛屬火熱之品,易燥熱傷陰,而白礬可平衡其燥性,並抑制因熱毒所致的皮膚瘙癢症狀。
- 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方中紅鉛雖有生肌作用,但其性燥烈,易損傷局部組織,白礬可緩解其燥性,並有助於傷口修復。
紅鉛造化丹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古人認為心主神明,硃砂可以鎮攝心神,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 解毒化瘀:硃砂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治療熱毒內盛、血瘀經絡等病症。紅鉛造化丹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恐不安、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硃砂在此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紅鉛造化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竅開竅,醒神止痛: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通竅開竅、醒神止痛之效。紅鉛造化丹常用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不醒、中風昏厥等病症,而麝香的通竅開竅作用,可以幫助藥物快速滲透腦部,改善血液循環,達到醒神止痛之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紅鉛造化丹中可能包含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麝香的加入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腫痛。
紅鉛造化丹中添加冰片,主要有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紅鉛所致的熱毒,以及外傷引起的腫痛。
- 通竅開竅,醒神定驚: 冰片氣味芳香,能通鼻竅、開耳竅,並具有醒神定驚的作用,可改善紅鉛所致的頭暈目眩、神志不清等症狀。
因此,在紅鉛造化丹中添加冰片,可以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竅開竅、醒神定驚的功效,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紅鉛造化丹主治功效分析
紅鉛造化丹,綜觀《瘍醫大全》、《外科大成》、《外科正宗》等古籍記載,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針對癰疽之元氣不足、軟陷不起發之症:
此方劑主要針對因患者元氣虧虛,導致癰疽瘡瘍軟陷、難以發起、無法化膿等情況。病機核心在於正氣不足,無力託毒外出。此類癰疽表現為瘡面平塌、顏色晦暗、疼痛不顯,往往纏綿難癒。紅鉛造化丹能扶助正氣,使其有力鼓動氣血,推動瘡毒向外發散,使軟陷的瘡面重新隆起,促使瘡毒順利排出。
2. 治療瘡瘍已發復受風寒侵襲,導致瘡毒下陷之症:
若瘡瘍已發,卻因感受風寒等外邪侵襲,導致瘡毒向內下陷,轉為陰塌不痛之症,亦為本方所治。此類情況,外邪內侵,阻礙氣血運行,使瘡毒不得外洩,故轉為陰寒之象。紅鉛造化丹則能溫陽散寒,通經活絡,導引瘡毒外散,使病邪由陰轉陽,並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有利於瘡瘍的癒合。
3. 轉陰為陽,返出毒氣:
紅鉛造化丹具有「轉陰為陽」之功,即能將病程由陰寒之象,轉變為陽熱之象,驅使沉陷之毒氣向上向外發散。此為治療癰疽毒邪內陷之關鍵。透過藥物的綜合作用,使瘡毒由內向外透發,達到「復腫為吉」之目的。
4. 治療嘔吐、怔忡、瀉痢等諸症兼效:
古籍亦指出,紅鉛造化丹對於其他久治不癒之嘔吐、怔忡、瀉痢等症,亦有療效。此或與其能扶正祛邪、調和陰陽有關。此方並非僅為外科瘡瘍所用,而是能調節全身氣機,改善臟腑功能失調所致之諸症。
治療原理分析:
紅鉛造化丹的治療原理在於扶正祛邪、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人參、山藥、茯苓、甘草: 此四味藥為君臣佐使之配伍,具有補氣健脾,益精養血之功,扶助正氣,使氣血充沛,有能力鼓動氣機,推動瘡毒外出。
白礬: 具有燥濕解毒,收斂止血的作用,能夠收斂瘡口,防止毒邪外溢。
紅鉛: 其性味具有清熱解毒,消癥散結的功效,針對瘡瘍之毒邪有清散之功。
紅硃砂: 安神定志,鎮心除煩,能緩解患者因瘡瘍而產生的心悸不安等症狀。
麝香、冰片: 兩者皆有開竅醒腦,活血通經,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作用,加強方劑活血通絡、散結消腫之功,引藥力直達病所。
綜合觀之,紅鉛造化丹以補氣血為基礎,佐以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之品,既能扶助正氣,使機體具有抗邪外出的能力,又能祛除邪氣,使病邪得以消散。其治療核心,在於調整機體陰陽平衡,使氣血運行正常,從而達到治療瘡瘍之效。
總結:
紅鉛造化丹為治療癰疽瘡瘍的要方,主治元氣不足、瘡毒下陷、軟陷不起發之症。其組方精巧,藥性剛柔並濟,扶正與祛邪並重,能轉陰為陽,返出毒氣,使病邪向外發散。對於其他久治不癒之內科雜症,亦有兼顧之功。此方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精髓,具有較高的臨牀價值。
傳統服藥法
紅鉛2錢,人參1兩,茯苓1兩,山藥1兩,甘草5錢(炙),枯礬5錢,辰砂7錢5分,寒食面7錢5分,麝香8分,冰片6分,乳粉2錢(用頭生男乳,每盤內用一小鐘,曬乾,共收用之)。
上各研精細,方為一處共再細研;用白蜜2兩,再同頭生男乳一大杯,慢火重湯內用瓷碗頓蜜,滴水不散為度;候稍溫和入前藥,軟硬得宜,為丸如龍眼核大,金箔為衣,瓷罐收用,或以蠟固亦妙。
每用1丸,好熱酒1杯化藥,食遠服之。用厚綿帛復暖患上,其熱如蒸,瘡必復起作痛,乃此丹之效也。大率心經之病石菖蒲,肝經之病用遠志,脾經之病用生薑,肺經之病麥門冬,腎經之病五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紅鉛造化丹具有補氣、化痰、解毒、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紅鉛造化丹, 出處:《外科正宗》卷一。 組成:紅鉛2錢,人參1兩,茯苓1兩,山藥1兩,甘草5錢(炙),枯礬5錢,辰砂7錢5分,寒食面7錢5分,麝香8分,冰片6分,乳粉2錢(用頭生男乳,每盤內用一小鍾,曬乾,共收用之)。 主治:癰疽元氣不足,軟陷不起發,或已發復被風寒內外所侵,以致瘡毒下陷,變爲陰塌不痛者,急宜服此;亦可轉陰爲陽,返出毒氣,復腫爲吉;諸症嘔吐、怔忡、瀉痢,屢藥不癒,異症並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