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耳丸

SANG ER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7%
心經 16%
腎經 8%
肺經 8%
胃經 5%
心包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膽經 2%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桑耳丸

桑耳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木耳、庵閭子、肉桂、川芎、人參、川牛膝、赤茯苓、白芍、大黃、生地黃和甘草。桑耳丸具有補氣養血、理氣活血、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功效是未婚女性月經不調,時來時停,經血無法順暢排出,臍和腹部疼痛。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味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川牛膝:味苦、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川芎:味辛、性微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肉桂:味辛、性溫。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生地黃:味甘、性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庵閭子: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散風寒、補氣、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祛濕等功效。

桑耳丸的製作方法是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適量的蜂蜜或水,製成丸劑。服用方法是每天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三到五克。桑耳丸可以有效緩解月經不調,時來時停,經血無法順暢排出,臍和腹部疼痛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桑耳丸不適宜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服用。另外,服用桑耳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服用桑耳丸後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傳統服藥法


桑耳2兩,巴豆1兩(去皮)。
上搗和,以棗肉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丸,不下,服2丸。病下即止。
忌野豬肉、蘆筍。

方劑組成解釋


木耳、庵閭子、肉桂、川芎、人參、川牛膝、赤茯苓、白芍、大黃、生地黃均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緩和諸藥的效力、調和諸藥的作用。因此,桑耳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室女月水不利,或來或止,不得宣通,臍腹攻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月經稀少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桑耳丸, 出處:《外台》卷八引《範汪方》。 組成:桑耳2兩,巴豆1兩(去皮)。 主治:留飲宿食。

桑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桑耳1兩半,菴(艹閭)子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芎藭1兩半,人參1兩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白芍藥1兩半,大黃(銼,炒)1兩,生乾地黃(焙)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室女月水不利,或來或止,不得宣通,臍腹攻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