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散
TONG YO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通幽散中加入升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升散解鬱,開通氣機
升麻性味辛涼,入肺、脾經,具有升散解鬱之功,能疏散鬱結於胸膈之氣,使氣機通暢,利於脾胃運化。通幽散主要用於治療胸悶氣滯,腹脹痞滿等症,升麻可助其開通氣機,使藥力直達病所。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通幽散中,其他藥物如枳實、厚朴等也具有行氣消積的功效,升麻與之配伍,可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解鬱開胸、通暢氣機的效果,進一步增強藥物的療效。
通幽散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其利水通淋的功效。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通利水道、清熱利濕之效。其能疏通膀胱、腎經氣血,利水消腫,排泄濕熱,有助於治療因濕熱阻滯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水腫等症。
此外,木通亦有通經下乳的作用,對產後乳汁不通、經閉不通等亦有一定療效。因此,在通幽散中加入木通,有助於清利濕熱,通利水道,改善因濕熱阻滯而引起的下焦不通、小便不利等症狀。
通幽散中包含滑石,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利水通淋:滑石性滑潤,能利水滲濕,且入膀胱經,可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等症。通幽散常用於治療小腸氣滯、腸道積熱等症,而滑石利水通淋的功效可以幫助排解腸道積熱,緩解便祕和腹痛。
- 清熱解毒:滑石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通幽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滑石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進一步緩解腸道炎症。
因此,通幽散中加入滑石,可發揮其利水通淋和清熱解毒的功效,更好地治療小腸氣滯、腸道積熱等症。
通幽散中包含冬葵子,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的功效。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膀胱、大腸經,具有清熱利濕、滑腸通便的功效。其富含黏液質,可以潤滑腸道,促進糞便排出,並能緩解腸燥便祕,使腸道通暢。此外,冬葵子亦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對於因濕熱蘊結導致的便祕或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冬葵子在通幽散中,起到潤腸通便、清熱利濕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通利大便、改善腸道功能的目的。
通幽散中包含火麻仁,主要是因為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其性涼,味甘,入脾、大腸經,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緩解便祕。
此外,火麻仁還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能滋養腸胃,緩解腸燥便祕。對於因腸燥便祕引起的腹痛、腹脹、口乾舌燥等症狀,火麻仁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通幽散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對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狀有著顯著的效果。
輕粉的藥性較烈,因此在方劑中的配伍至關重要。通幽散中以輕粉配伍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清熱解毒藥,以及白朮、茯苓等健脾燥濕藥,以降低輕粉的毒性,並增強其療效。同時,方劑中也加入了滑石等潤腸通便的藥物,以利於藥物下行,更好地發揮通幽散的療效。
通幽散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化痰: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中加入陳皮,可助於疏肝理氣,消除因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同時也能化解痰濕,暢通氣機,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二、 調和藥性: 通幽散的組成藥物多偏寒涼,而陳皮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品傷脾胃的作用。同時,陳皮還能增強藥物的吸收利用率,提高藥效。
通幽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之功效。通幽散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痰濕阻滯所致的脘腹脹痛、便祕、腹瀉等症,枳殼的加入可以幫助行氣消積,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痛、腹脹等不適。
- 瀉下通便: 枳殼有瀉下通便之效,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通幽散常用於治療便祕,而枳殼的加入則能幫助通便,促進排泄,起到通幽之效。
總之,枳殼在通幽散中發揮着行氣消積、瀉下通便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氣滯血瘀、痰濕阻滯所致的腸胃不適,達到通幽散的治療目的。
通幽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通幽散多以峻猛藥物為主,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味甘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猛烈,保護脾胃不受損傷。
- 增強功效: 甘草本身具備清熱解毒、止痛生津、緩解藥物毒性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能增強通幽散的整體療效,提高藥效。
通幽散中加入川芎,是基於其活血化瘀和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通幽散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氣機阻滯、脘腹疼痛等症狀。川芎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達到通幽散的治療目的。此外,川芎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增強療效。
通幽散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通幽散為治療腸胃疾病的方劑,而腸胃疼痛往往伴隨血瘀,赤芍可有效緩解疼痛,並清除瘀血,促進腸胃功能恢復。
- 活血化瘀: 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腸胃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炎症,加速病竈恢復。
因此,赤芍在通幽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腸胃疾病。
通幽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通幽散主要針對熱毒壅滯腸道,導致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生地黃可清熱解毒,緩解腸道炎症,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通便排毒。
- 滋陰潤燥: 熱毒侵襲腸道,易導致津液虧損,腸道乾燥。生地黃滋陰潤燥,可補充腸道津液,改善腸道環境,有利於緩解便祕。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通幽散中發揮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壅滯腸道所致的便祕等症狀。
通幽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通幽散主要用於治療腸胃氣滯、不通,腹痛、腹脹等症,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腸胃痙攣,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 補血養血,潤腸通便:當歸亦具補血養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腸胃乾燥導致的便祕等症,能起到改善作用。通幽散中加入當歸,可平衡藥性,避免單純瀉下,並起到一定的滋補作用。
通幽散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通幽散為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腸胃濕熱證,黃芩可清泄腸胃濕熱,解除暑濕之邪,達到通幽利竅的作用。
- 止瀉止痢: 黃芩同時具有止瀉止痢的作用。通幽散中常與其他清熱止瀉藥材配合使用,共同達到止瀉止痢的效果,改善患者腹痛、腹瀉等症狀。
總而言之,黃芩在通幽散中起着清熱燥濕、止瀉止痢的關鍵作用,幫助患者緩解濕熱下注所致的腸胃不適。
通幽散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發散風寒,通達經絡: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通陽散結之效。對於風寒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蔥白能有效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通幽之效。
二、 溫中止痛,理氣和胃: 蔥白辛溫走竄,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蔥白能起到溫中止痛、理氣和胃的作用,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達到通幽的效果。
通幽散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肺經,具有清熱利濕、除煩解暑之效。通幽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淡竹葉可有效清泄體內濕熱,促進小便通暢,達到通幽利水的目的。
- 涼血止血:淡竹葉還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作用,可緩解因濕熱下注導致的尿血、血淋等症狀。此外,淡竹葉還能清心除煩,改善因濕熱困阻所致的煩躁不安、口渴心煩等症狀。
總體而言,淡竹葉在通幽散中發揮了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的效果。
通幽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1. 瀉下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通幽散主要用於治療腸道積滯、腑氣不通的疾病,大黃的瀉下作用可以幫助清除腸道內的積滯物,促進腸道蠕動,達到通便的目的。
2. 清熱解毒: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壅滯腸道引起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通幽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黃芩、梔子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通幽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積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入胃、大腸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消脹的功效。對於積滯停滯於腸胃所致的腹脹、便祕等症狀,檳榔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起到通幽的作用。
2. 行氣止痛:檳榔能行氣消脹,並能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痛、腹痛等症狀,檳榔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檳榔在通幽散中能起到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通幽散的療效。
主治功效
通幽散:清熱解毒,益氣補血
通幽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益氣補血的功效。主治產後血氣耗損,體內津液乾涸,腸胃燥熱,陽氣過盛,導致大腸、膀胱、小腸的熱結,從而導致小便和大便不通。
方劑組成:
升麻: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木通: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滑石:滑石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
冬葵子:冬葵子味甘、性寒,具有利水滲濕、滑腸下乳、清熱利尿、驅蟲殺蟲、順胎產等功效。
火麻仁:火麻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等傳統代功效。
輕粉:「化腐生肌」是指清除腐爛組織並促進新組織生長。中藥輕粉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枳殼: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赤芍: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生地黃: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當歸: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蔥白: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淡竹葉: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大黃: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檳榔: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臨牀應用:
通幽散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血氣耗損,體內津液乾涸,腸胃燥熱,陽氣過盛,導致大腸、膀胱、小腸的熱結,從而導致小便和大便不通。
使用注意: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及體虛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服用通幽散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寒涼的食物。
服用通幽散後,應多喝水,以促進藥物吸收。
服用通幽散後,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升麻、木通、滑石、葵子、麻仁、蘇子、陳皮、枳殼、甘草、川芎、赤芍、生地、當歸、黃芩、蔥白、淡竹葉、大黃、檳榔(二味酌用)。
補陰血,滋腎水,抑陽清熱。
大小便三日不通,方可用大黃以蕩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幽散有清熱通便、涼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通幽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幽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升麻、木通、滑石、葵子、麻仁、蘇子、陳皮、枳殼、甘草、川芎、赤芍、生地、當歸、黃芩、蔥白、淡竹葉、大黃、檳榔(2味酌用)。 主治:補陰血,滋腎水,抑陽清熱。主治:産後血去亡陰,津液內竭,腸胃枯燥,陽氣獨盛,熱結大腸、膀胱、小腸,以致二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