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相兼湯

HAN RE XIANG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會通》卷四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心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5%
胃經 10%
膽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體質: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在寒熱相兼的情況下,患者體質往往虛弱,人參可以增強體力,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恢復健康。
  2. 緩解寒熱交戰,調和陰陽: 人參既能補氣溫陽,又能益血養陰,具有調和陰陽、緩解寒熱交戰的作用。在寒熱相兼的病證中,人參可以調節陰陽失衡,促進氣血循環,使寒熱之邪逐漸消退。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緩解寒熱相兼之症所致的氣虛乏力、畏寒發熱等症狀。

2. 調和寒熱:黃耆性溫,可溫補脾胃,有助於中和寒熱之邪,平衡陰陽,使寒熱之症得以緩解。

此外,黃耆還能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例如與白朮配伍,可健脾益氣,與甘草配伍,可調和脾胃,與當歸配伍,可補血活血,使寒熱相兼湯的療效更加顯著。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寒熱相兼,兼有頭痛、肢體疼痛的患者,川芎可有效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2. 引導藥力,協調寒熱: 川芎氣味芳香,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協調寒熱之氣。在寒熱相兼的方劑中,川芎可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促進整體療效。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寒熱相兼症常伴有氣血瘀滯,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寒熱交戰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引藥入經,協調藥性:當歸藥性平和,可以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幫助其他藥物發揮效力。例如,若方劑中含有寒性藥物,當歸可減輕其寒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寒涼過度。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解表散寒:白芷性溫,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可緩解因風寒入侵導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有助於調和寒熱之氣。
  2. 祛風通竅:白芷具有祛風通竅之功效,能疏通鼻竅,改善因風寒阻滯鼻竅所引起的鼻塞、嗅覺失靈等症狀。

因此,在寒熱相兼的病症中,白芷既可解表散寒,又可祛風通竅,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平衡寒熱之氣。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效。寒熱相兼多因飲食不節,積食內停,導致脾胃失和,寒熱並存。山楂能消解積食,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緩解寒熱症狀。
  2. 活血化瘀: 山楂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寒熱相兼常伴有氣血瘀阻,導致經絡不通,加重病情。山楂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緩解寒熱症狀。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的功效,以平衡寒熱之邪。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其能散風寒,止痛止癢,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皮膚瘙癢等症。在寒熱相兼的病證中,若以寒邪為主,則防風可助於祛除寒邪,緩解寒凝引起的疼痛不適。同時,防風還能疏散風邪,防止風寒之邪阻礙陽氣的運行,進一步緩解寒熱相兼所致的症狀。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寒熱相兼之症常伴有肺氣鬱閉,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可以宣通肺氣,利咽消腫,緩解患者不適。
  2. 升舉陽氣:桔梗具有一定的升舉陽氣作用,可助氣血上行,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寒熱相兼的氣虛症狀,提高機體抵抗力。

綜上所述,桔梗在寒熱相兼湯中發揮宣肺利咽、升舉陽氣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寒熱兼夾症狀。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寒熱相兼湯中,往往包含寒涼與溫熱性質的藥物,甘草能起到緩和藥性、避免藥物相互剋制的作用,使藥性更為協調。
  2. 益氣健脾: 甘草亦有益氣健脾之效。寒熱相兼症常伴隨脾胃虛弱,甘草能補益脾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更好地吸收藥物,提升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寒熱相兼湯中發揮著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具有理氣燥濕之效,可化解寒邪凝滯,溫化痰濕,使寒熱之邪相互制約,達到平衡。
  2. 調和脾胃:陳皮入脾胃經,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寒熱相兼所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促進機體恢復。

總而言之,陳皮在寒熱相兼湯中,既能化解寒熱之邪,又能調和脾胃,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寒熱相兼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紫草性寒,入血分,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功效。寒熱相兼,往往伴隨熱毒熾盛,紫草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對人體的傷害。
  2. 活血化瘀: 紫草亦能活血化瘀,對於寒熱相兼所致的瘀血阻滯,有輔助改善作用。同時,紫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將熱毒從體內排出,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雙重目的。

總而言之,紫草在寒熱相兼湯中,發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寒熱相兼的症狀,促進機體康復。

寒熱相兼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因其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可針對寒熱相兼證中所存在的熱證進行治療。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膽經,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清肺熱、心火,並可兼顧濕熱。在寒熱相兼證中,若熱證明顯,如發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則需使用黃芩來清熱瀉火,以達到寒熱平衡。

此外,黃芩還具有一定的止咳化痰功效,可緩解寒熱相兼證中常伴隨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寒熱相兼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寒熱相兼證,往往伴隨熱邪入血,造成血熱妄行,甚至出現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涼血,降低血熱,緩解相關症狀。
  2. 滋陰生津: 熱邪耗傷陰液,造成津液不足,進而導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生地黃入肝、腎經,能滋陰生津,補充因熱邪耗損的陰液,緩解津液不足的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寒熱相兼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寒熱相兼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寒熱相兼湯 」


寒熱相兼湯是一個由多種中藥組成的複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溫熱斑疹、濕熱黃疸、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祕、燒傷、濕疹、丹毒、癰瘍等疾病。

中藥方劑組成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紫草:性寒涼,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總結


痘疹一半是紅紫色,一半是灰白色,中藥方劑「 寒熱相兼湯 」主要成分是: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白芷,山楂,防風,桔梗,甘草,陳皮,紫草,黃芩,生地黃。

傳統服藥法


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白芷、楂肉、防風、桔粳、甘草、陳皮、紫草、黃芩、地黃。
八九日後不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寒熱相兼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寒熱相兼湯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寒熱相兼湯, 出處:《痘疹會通》卷四。 組成:人參、黃耆、川芎、當歸、白芷、楂肉、防風、桔粳、甘草、陳皮、紫草、黃芩、地黃。 主治:痘疹半紅紫,半灰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