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粥
Evodia porridge | 更多圖表
吳茱萸粥僅由吳茱萸與大米兩種藥材組成。其中,吳茱萸性味辛熱,為典型的熱性藥材,其熱性指數高達34,明顯佔據主導地位。而大米性味甘平,寒熱屬性並不顯著,寒性指數僅為6,在方劑中作用相對較弱,主要提供營養和輔助作用,並不能平衡吳茱萸的熱性。
因此,整體而言,吳茱萸粥屬於熱性方劑,其寒熱比例嚴重偏向熱性。大米的作用更多的是作為藥物載體,而非寒性藥材來平衡方劑的寒熱。 方劑的熱性特徵非常明顯。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20%
脾經 20%
大腸經 20%
腎經 20%
此方劑[吳茱萸粥]主要針對以下經絡的異常進行調理:
肝經: 吳茱萸粥有20%的比例歸屬於肝經,表示此方劑可用於調理肝經相關的病症。由於吳茱萸具有溫肝散寒、疏肝解鬱的功效,若肝經出現寒凝氣滯、肝鬱氣滯等實證表現,如脅肋脹痛、情志不舒等,此方劑可能有所助益。
胃經: 吳茱萸粥有20%的比例歸屬於胃經,表示此方劑可用於調理胃經相關的病症。吳茱萸性味辛熱,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痛的功效,若胃經出現寒邪內侵、胃氣上逆等虛寒證候,如胃脘冷痛、嘔吐呃逆等,此方劑可能適用。
脾經: 吳茱萸粥有20%的比例歸屬於脾經,表示此方劑可用於調理脾經相關的病症。由於脾經喜溫惡寒,吳茱萸的溫性可溫運脾陽,若脾經出現脾陽虛寒的證候,如腹瀉、食少納呆等,此方劑或能發揮作用。
大腸經: 吳茱萸粥有20%的比例歸屬於大腸經,表示此方劑可用於調理大腸經相關的病症。大腸經與脾經相互表裡,吳茱萸的溫中散寒之性,若大腸經出現寒凝氣滯,導致腹痛、腸鳴、泄瀉等證候,此方劑可能有所助益。
腎經: 吳茱萸粥有20%的比例歸屬於腎經,表示此方劑可用於調理腎經相關的病症。吳茱萸具有溫陽散寒之性,若腎經出現腎陽不足的虛寒證候,如腰膝酸冷、形寒肢冷等,此方劑可能具有溫腎助陽的作用。
主治功效
吳茱萸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揮發油、黃酮類及生物鹼,有以下幾種功效:
- 健胃消食:吳茱萸有助於促進消化,增進食慾,適合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人羣。
- 祛寒止痛:在傳統中醫中,吳茱萸被廣泛用於治療寒邪引起的腹痛、胃痛等情況,具有暖胃的效果。
- 改善循環: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血液流動及保健。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為末),粳米1合。
上以蔥、豉煮粥,候熟,下茱萸末2錢,攪令勻,空腹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禁忌人羣: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有淋巴水腫、出血性疾病或嚴重心臟病的人應避免使用因為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
- 用量控制:不宜過量食用,建議每次食用1-2錢的吳茱萸末,如有不適應立刻停止使用。
- 過敏反應:如有對吳茱萸或其它材料過敏的歷史者,應避免進食。
- 諮詢醫生:有基礎病患者,應在醫生或中醫師的指導下食用,以免影響健康。
相關疾病
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多痰腹中感到寒冷嘔吐胃腸脹氣上腹胃脘痛胃潰瘍胃脘不舒服打嗝呃逆消化不良噁心反胃乾嘔下腹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吳茱萸粥, 出處:《飲膳正要》卷二。 組成:吳茱萸半兩(水洗,去涎,焙乾,炒,爲末)。 主治:冷氣心痛不止,腹脅脹滿,坐卧不安。
吳茱萸粥, 出處:《聖惠》卷九十六。 組成: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爲末),粳米1合。 主治:心腹冷氣入心,撮痛脹滿。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