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金髓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助陽止瀉: 吳茱萸有溫陽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寒性腹瀉,尤其對於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所致的久瀉不止、腹痛喜溫等症狀,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使用,增強止瀉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金髓丹(金髓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普濟方》,主治「冷勞及冷氣諸疾」。
- 冷勞:指因陽虛寒盛導致的虛勞病症,常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倦怠無力、腹中冷痛、食欲不振等。
- 冷氣諸疾:泛指寒邪內侵或陽氣不足引起的病症,如脘腹冷痛、關節冷痛、嘔吐清涎、婦人經行腹痛(因寒)等。
此方以溫裏散寒、提振陽氣為核心,推測其適用於脾腎陽虛、寒凝氣滯之證。
二、組成與製法邏輯分析
全方僅以吳茱萸一味為主藥,但透過特殊的炮製方法增強其藥性,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主藥:吳茱萸
- 性味: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
- 傳統功效:
- 溫中散寒:主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
- 疏肝下氣:緩解肝寒犯胃之呃逆、吞酸。
- 助陽止瀉:用於腎陽虛衰之五更泄瀉。
炮製方法的增效作用
- 新水掏百遍:去除吳茱萸的燥烈之性,減少刺激性。
- 酒煮:以酒辛溫之性增強吳茱萸的溫通作用,助其散寒行氣。
- 炭火燒地、酒淋地後燜焙:此法類似「煅淬」,利用酒氣滲透藥材,加強溫裏效果,並使藥性更加醇和。
- 醋煮棗肉和丸:
- 醋味酸,能引藥入肝,增強吳茱萸疏肝之效。
- 大棗甘溫補脾,能緩和吳茱萸的燥烈,兼顧補虛。
- 生薑湯送服:生薑溫中止嘔,協同吳茱萸增強散寒之力。
推測治療原理
- 溫補脾腎陽氣:吳茱萸通過酒製與燜焙,強化其溫脾腎、散陰寒的作用,針對「冷勞」之陽虛本質。
- 行氣散寒止痛:辛散之性配合酒製,能化滯氣、通經絡,改善「冷氣」導致的疼痛與氣滯。
- 調和肝脾:醋製引入肝經,輔以棗、薑,可緩解寒凝肝脈或肝寒犯胃之證。
三、總結
此方雖僅用吳茱萸一味,但透過繁複炮製,使其溫陽散寒之效更為集中且柔和,適用於陽虛寒盛引起的內寒證,尤以脾胃虛寒、肝經冷滯為主。其製法體現了古代中醫「藥性因炮製而異」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3斤。
以新水掏一百遍,日中曬乾,以濃酒5升煮茱萸,以酒盡為度。以炭火燒地令赤,以酒2升淋地,將茱萸攤在地上,以盆合之,以灰四面焙之,勿令泄氣,一宿取出,以文火炒令乾,搗羅為末,以醋煮棗肉和研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金髓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金髓丹,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吳茱萸3斤。 主治:冷勞及冷氣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