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舌金絲膏

MU SHE JIN SI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20%
脾經 20%
大腸經 20%
腎經 20%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木舌金絲膏」方劑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舌頭麻木、疼痛、瘙癢等症狀,與「木舌金絲膏」治療木舌症的功效相符。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吳茱萸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舌頭的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炎症,進而達到消除木舌症狀的效果。

主治功效


木舌金絲膏主治功效分析

木舌金絲膏,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心脾積熱所致的各種口舌病症。根據古籍記載,此方可治以下幾種病症:

  • 唇口生瘡:指唇部及口腔內出現瘡瘍。
  • 慕口(唇舌白):指唇及舌面呈現白色。
  • 鵝口(舌白):指舌面呈現白色,如同鵝口一般。
  • 重舌(舌下硬):指舌下腫脹、僵硬。
  • 木舌(舌腫硬):指舌體腫脹、僵硬。

以上病症,皆被認為與「心脾積熱」有關。古文亦提及「重齶」一症,症狀為上顎生一肉瘤,紅腫且妨礙進食及哺乳,亦是由熱極而作。治療重齶需迅速清熱瀉火,否則熱毒流注咽喉,可導致腫脹閉塞,危及生命。

治療原理分析

木舌金絲膏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引熱下行」和「調和諸藥」兩方面:

  1. 引熱下行:方中以吳茱萸為主藥。吳茱萸性味辛、熱,歸肝、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胃止痛、散寒燥濕的功效。此處選用吳茱萸,並非直接用於口舌患處,而是將其研磨成末,用米醋調和後,外敷於腳心。此法利用吳茱萸的辛熱之性,將上炎的心脾之熱引導下行,從而達到清熱的目的。腳心有「湧泉穴」,為足少陰腎經之井穴,敷於此處更能加強引熱下行的效果。此外,古文也提及「以紙貼糊黏敷之」,這可加強藥物與皮膚的接觸,促進藥效的發揮。
  2. 調和諸藥:雖然古文內容中沒有直接提到甘草,但根據中藥方劑「木舌金絲膏」的配方,甘草是此方中的另一味重要藥材,具有調和諸藥、緩急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吳茱萸的辛燥之性,並增強藥效的協同作用。
  3. 金絲膏刷口內舌上:古文也提到此方要與「金絲膏刷口內舌上」,但是古文沒有金絲膏組成及製作方法,推測此金絲膏應是專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外用藥,直接作用於口舌患處。

綜上所述,木舌金絲膏透過吳茱萸、甘草的配合使用,並結合外敷腳心、口內塗抹的獨特給藥方式,達到引熱下行、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從而治療小兒心脾積熱所致的各種口舌病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舌炎舌頭痛舌頭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木舌金絲膏, 出處:《活幼口議》卷二十。 組成:吳茱萸(不拘多少)。 主治:小兒心脾受熱,唇口生瘡,及幕口(唇舌白)、鵝口(舌白)、重舌(舌下硬)、木舌(舌腫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