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瓜藤散

四物瓜藤散

SI WU GUA T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7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1%
心經 17%
肺經 13%
脾經 13%
腎經 10%
心包經 6%
膽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物瓜藤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四物湯為補血調經之基礎方,而瓜藤散則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當歸可平衡藥性,使藥效更為和緩,同時也起到補血活血的作用,減輕毒素對人體的損害。
  2. 增強藥效: 當歸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促進藥效發揮。例如,當歸可與瓜藤、金銀花等藥材相配,增強清熱解毒效果,同時又能減緩其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

四物瓜藤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針對其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

  1. 活血行氣: 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有助於通暢經絡,改善瓜藤散中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
  2. 止痛: 川芎具有解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四物瓜藤散的活血化瘀功效,還能緩解疼痛,使藥效更加全面。

四物瓜藤散中添加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味苦甘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急止痙的功效。四物瓜藤散以四物湯為基礎,而白芍是四物湯的組成藥之一,可補肝血,緩解肝氣鬱滯,有助於改善女性經期不順、痛經等症狀。
  2. 協調藥性: 白芍與瓜藤同用,能緩解瓜藤的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而傷陰。同時,白芍能起到柔肝止痛的作用,與瓜藤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疼痛。

四物瓜藤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滋陰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瓜藤散以清熱解毒為主,生地黃可以緩解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並滋養陰血,防止熱毒耗傷陰液。
  2. 配伍協調:四物瓜藤散中其他藥材如瓜藤、連翹等性偏燥熱,生地黃的寒性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更能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效果。同時,生地黃的滋陰作用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效力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物瓜藤散方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木瓜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四物湯主治血虛,而木瓜加入後,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提升藥效。
  2. 行氣止痛:木瓜兼具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血瘀引起的疼痛。四物瓜藤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木瓜的加入可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加速康復。

四物瓜藤散中加入鉤藤,主要基於其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

鉤藤味苦性平,入肝經,能平抑肝陽,清熱解毒,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四物湯本身滋陰養血,而加入鉤藤,則可相輔相成,更能有效地治療肝血不足、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此外,鉤藤亦有降壓的作用,對於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四物瓜藤散中包含續斷,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種作用:

  1. 補益肝腎,強健筋骨: 續斷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痛的功效。瓜藤散主要針對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續斷可補益肝腎,使腰膝得養,進而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續斷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因血瘀不通導致的筋骨疼痛,續斷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化瘀通絡,緩解疼痛。

因此,續斷的加入可以增強四物瓜藤散的補益肝腎、強健筋骨和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物瓜藤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為其清熱涼血之效。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瓜藤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牡丹皮在此方中,可以清解血熱,涼血止血,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止血功效,達到治療血熱妄行之目的。

四物瓜藤散中的防風,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1. 疏風散寒: 防風性辛溫,能疏散表寒,驅散風邪,對於瓜藤散所治療的風寒濕痹,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尤其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肌肉疼痛、關節痠痛、四肢麻木等症狀,防風能有效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2. 止痛止癢: 防風也具有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防風可以有效緩解,改善皮膚狀況。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物瓜藤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產後氣血虛弱,風寒乘虛侵襲,客於皮膚筋肉,深入經絡,導致「頑痹不仁」(肌膚麻木、知覺遲鈍),甚則「拘攣」(筋脈攣急不舒),關節活動受限。其病機核心為 血虛風襲,經絡痹阻,屬本虛標實之證:產後失血耗氣,血虛則經脈失養,衛外不固;風寒外邪趁虛而入,阻滯氣血運行,因而產生麻木、攣急等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軸: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生地)
 - 養血和營:以四物湯為基礎,補血調血。當歸、生地滋陰養血;白芍斂陰柔肝,緩解筋脈拘急;川芎行氣活血,使補而不滯。四物配伍,針對產後血虛之本,充養經脈,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體現。

2. 袪風舒絡藥組
 - 木瓜、鈎藤
  木瓜酸溫,舒筋活絡,化濕和胃,善治筋急拘攣;鈎藤甘涼,熄風止痙,輕清透絡。二者一溫一涼,共奏舒筋緩急之效。
 - 防風:辛溫解表,祛風勝濕,為風藥中之潤劑,既能疏散外風,又不致耗傷陰血,契合產後體質。

3. 輔助配伍
 - 川斷:補肝腎、強筋骨,兼能通行血脈,助四物湯固本,兼顧產後腎氣虧虛。
 - 丹皮:涼血散瘀,防風寒化熱,並制約溫藥之燥性,調和寒熱。

整體原理
全方以 養血為本,祛風通絡為標,標本兼顧:
 - 養血溫經:四物湯補血,佐川斷溫養筋骨,從內充實脈絡,抵禦外邪。
 - 祛風舒絡:防風散表邪,木瓜、鈎藤解筋急,丹皮防瘀化熱,共逐風寒濕之痹阻。

特點:溫潤並行,血虛得補則經脈得濡,外邪得散則痹結自開,符合產後「多虛多瘀」之體質特點。

傳統服藥法


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木瓜、鈎藤、川斷、丹皮、防風。
養血溫經,祛風舒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 有出血傾向、血虛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坐骨神經痛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四物瓜藤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木瓜、鉤藤、川斷、丹皮、防風。 主治:養血溫經,祛風舒絡。主治:産後氣血虛,風寒客於皮膚,入於經絡,致頑痹不仁,甚則拘攣,筋節不能自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