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赤丹

保赤丹

BAO CH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16%
腎經 16%
膀胱經 9%
小腸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心經 6%
肺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保赤丹方劑中包含甘遂,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解毒:甘遂性寒,味苦,入肺、脾、腎經,具有瀉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保赤丹所治的熱毒蘊結所致的疾病,如小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甘遂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熱毒。
  2. 通腑泄熱:甘遂能通利大便,將體內積熱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對於保赤丹所治的熱毒蘊結於腸胃,引起便祕腹脹,甘遂能通腑泄熱,緩解便祕,改善腸胃功能。

甘遂性峻,毒性較強,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保赤丹方劑中加入硃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清心火,鎮心神,對於小兒高熱、驚厥、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硃砂在保赤丹中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與黃芩、黃連等清熱解毒藥材合用,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除病邪;與石膏、知母等清熱瀉火藥材合用,可更有效地降溫退熱,緩解高熱症狀。

保赤丹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保赤丹用於治療小兒熱證,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石膏可以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2.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保赤丹中加入石膏,可以幫助止住熱毒所引起的出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等。

因此,石膏在保赤丹方劑中起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是治療小兒熱證的關鍵藥物之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赤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肺風痰喘之症」,屬中醫急症範疇。「肺風」指外邪犯肺、風痰壅盛所導致的氣逆喘咳;「痰喘」則強調痰濁阻肺、氣機不降所致的呼吸急促、痰鳴有聲。古方以此為治,推測其針對痰涎壅盛、喘促不得臥的急重證候,尤其小兒痰喘(「保赤」即保護幼兒之意),或成人痰熱閉肺之實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甘遂末(攻逐水飲)

    • 甘遂苦寒有毒,瀉水逐飲力峻,直折痰涎窠臼,針對痰飲壅肺之標實。其性沉降,能「開通水道」(《神農本草經》),使痰飲從二便而泄,緩解肺氣壅滯。
  2. 硃砂(鎮驚安神)

    • 硃砂甘寒,重鎮降逆,既可佐甘遂之峻烈以防氣逆過甚,又能安神定驚,對治痰熱上擾所致的煩躁、驚搐(小兒痰喘常見兼證)。其色赤入心,間接助肺金肅降(火降則肺氣自清)。
  3. 熟石膏(清泄肺熱)

    • 熟石膏雖性較生石膏緩和,仍具辛寒透解之能,清肺中鬱熱,與甘遂配伍,一清一瀉,分解痰熱膠結。石膏亦能生津防燥,緩和甘遂傷陰之弊。

製劑與方義配合

  • 麻油滴丸法:麻油潤滑腸道,助甘遂瀉下而不傷正;藥末藉水油界面聚合成丸,取「峻藥緩攻」之意,控制藥力釋放,避免劇烈瀉下。
  • 整體邏輯:以甘遂為君,瀉痰逐飲治標;硃砂為臣,鎮驚降逆;石膏為佐,清熱護津。三藥合奏「瀉痰熱、平喘逆」之效,適用於痰熱壅肺之實喘急症。

潛在治療原理推衍

從中醫「肺與大腸相表裏」理論,甘遂瀉下通腑,使肺氣得降(上病下取);硃砂鎮靜可能調節中樞過度興奮所致的呼吸急促;石膏抗炎清熱,或緩解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全方體現「急則治標」思路,以通下、鎮墜、清解三法並行,力專效宏。

傳統服藥法


甘遂末3錢,朱砂1錢,熟石膏3錢。
上為細末,和透,將開水一碗,用麻油滴在水面,以藥末分許滴麻油上,即成丸流下。
成人服1粒,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應慎重。

相關疾病


氣喘胰臟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感冒咳嗽胃腸脹氣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保赤丹, 出處:《丁甘仁家傳珍方選》。 組成:甘遂末3錢,朱砂1錢,熟石膏3錢。 主治:肺風痰喘之症。

保赤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柴胡1兩,粉葛1兩,檳榔2兩,紫朴1兩,薑夏3錢,廣皮5錢,薑連3錢,杭芍1兩,木香3錢,車前1兩,薏米3兩,桔梗5錢,黃芩3錢,蒼朮5錢,赤苓3錢,神曲5錢,麥芽5錢,焦楂5錢,益元散1兩半。 主治:清瘟解熱,健胃消食。主治:小兒四時感冒,頭痛發熱,傷食傷水,泄瀉痢疾,食積痞塊,各種疳疾,嘔吐腹滿,食滯咳嗽,腹痛脹悶,肌肉消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