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無價散中含有硃砂,這與其方劑主治息息相關。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因其可入心經,故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同時,硃砂還有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內盛、咽喉腫痛等。
故,無價散中添加硃砂,正是利用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無價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治多種症狀,其組成中包括輕粉,這是有其特定原因的。輕粉是由鉛、錫等金屬元素經加工而成的藥材,具備良好的解毒、鎮靜及消腫效果。在無價散中,輕粉的主要功能是協助消炎和減輕疼痛,特別是在處理一些由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症狀。
此外,輕粉在古代中醫中被認為能夠引藥入經,促進其他藥材的效果,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它能夠調和各種藥材之間的作用,使其相輔相成,更加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然而,由於輕粉含有重金屬,其使用需謹慎,且在現代醫學中,對於重金屬的使用受到更嚴格的限制,因此在使用無價散時應根據具體情況仔細考量其適用性。此藥方在使用中強調合理用藥,避免潛在的副作用。
無價散中包含甘遂,主要基於其瀉下逐水的功效。甘遂性峻,味苦辛,入肺、腎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此外,甘遂還具有破瘀散結的功效,能疏通經絡,排除體內淤積,對某些頑固性水腫,如痰飲、水臌等,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甘遂性寒,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出現腹痛、腹瀉、脫水等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無價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記載,可見「無價散」的應用範圍廣泛,並非單一用於治療馬脾風。其核心功效主要圍繞以下幾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文獻佐證: 《本草綱目》提到「無價散」被用於治療痘瘡黑陷,取其「除熱解毒」。多處文獻提及「痘瘡倒陷不發」時會使用無價散,可見其解毒功效。
- 原理分析: 方中輕粉具有消腫止痛、解毒的功效,而硨砂亦有解毒殺蟲的作用,兩者合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腫痛。
2. 祛痰開竅、平喘
- 文獻佐證: 《衛生寶鑒》明確指出「無價散」治「風熱喘促,悶亂不安」。《本草綱目》亦載明「馬脾風病,小兒風熱喘促,悶亂不安,謂之馬脾風」使用此方。
- 原理分析: 甘遂具有利水消腫、破血通經的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痰濁,使氣機通暢,達到平喘之效。輕粉也能化痰開竅,改善因痰阻引起的呼吸不暢。
3. 治療痘瘡、癰疽
- 文獻佐證: 大量文獻皆有提到「無價散」用於治療痘瘡,尤其是痘瘡黑陷、倒陷等危重情況。
- 原理分析: 無價散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抑制痘毒,改善痘瘡發作時的不良反應。搭配其他藥物使用,可促進痘瘡的透發,防止其內陷。
4. 治療疳疾、疳眼
- 文獻佐證: 《驗方新編》、《種福堂公選良方》、《兒科要略》均提及「消疳無價散」用於治療小兒疳疾及疳眼。
- 原理分析: 針對疳疾,無價散的解毒、消腫功能,有助於消除疳積,而其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具有清肝明目的功效,所以能治療疳眼。
5. 其他應用
- 文獻佐證: 《本草綱目》記載「無價散」亦能治療「瘰?潰爛,惡瘡蠱疰,蠍螫鼠咬」,並能「治寒熱鬼瘧」。
- 原理分析: 無價散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特性,使其在治療其他毒邪引起的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綜合分析
「無價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其清熱解毒、祛痰開竅、消腫止痛的綜合作用。此方能針對體內熱毒、痰濁等病理因素,有效改善多種疾病症狀。雖然方中藥材看似簡單,但其相互協同作用,能發揮較強的治療效果。其應用不僅限於「風熱喘促」,更在痘瘡、癰疽、疳疾等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傳統服藥法
煙瀝、枯礬、柏末、飛丹各等分。
上為末。
香油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無價散,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公豬糞1斤。 主治:透發痧痘。主治:痧痘透發不足,或冒風隱縮。
無價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無病小兒糞(一方加麝香、冰片少許)。 主治:痘黑陷欲死者。
無價散,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上。 組成:煙瀝、枯礬、柏末、飛丹各等分。 主治:面上生瘡、疳瘡、肥瘡、耳疳。
無價散, 出處:《保嬰集》。 組成:辰砂2錢半,輕粉半錢,甘遂1錢半(面裹煮,焙乾)。 主治:風熱喘促,悶亂不安,俗謂之馬脾風者。
無價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一。 組成:人糞(燒)、貓糞(燒)、豬糞(燒)、犬糞(燒)各等分少許。 主治:斑瘡發出不快,倒靨黑陷,一切惡瘡。
無價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四。 組成:青皮、陳皮、桑白皮(炒)、豬苓、車前子(焙)、澤瀉、續随子、甜葶藶(炒)、樟柳根、大戟、白牽牛末、甘遂、川椒、木香、木通(去皮,銼)、鬱李仁各等分。 主治:諸般蠱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