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蟲丸

蒿蟲丸

HAO CHO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2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心經 12%
脾經 12%
肺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12%
小腸經 12%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蒿蟲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硃砂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養心安神的藥物,能有效緩解焦慮、失眠等症狀。此外,硃砂還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地驅散體內的邪氣,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這使得蒿蟲丸在治療某些疾病時,能夠通過調和人體的陰陽,促進健康。

在蒿蟲丸中,硃砂與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增強了整體的療效。傳統中醫強調“君臣佐使”的藥物配伍原則,硃砂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鎮靜安神作用,也為整體方劑的效果提供了穩固基礎。因此,透過蒿蟲丸的使用,患者能在享受治療的同時,獲得心身的全面調養,促進健康的恢復。這些特性使得蒿蟲丸成為廣受歡迎的中藥方劑之一。

蒿蟲丸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蛔蟲感染及相關症狀。在其組成中,輕粉作為一種重要的成分,具有特定的藥理作用。輕粉是由礦物質製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排毒的功效。其細小的顆粒能夠在腸道內迅速擴散,增強藥物的吸收效果。

輕粉的使用能有效幫助清理腸道內的蛔蟲及其它寄生蟲,減輕患者的症狀,並促進身體的排毒過程。此外,輕粉還能夠改善腸道環境,減少寄生蟲再生的機會。由於其特性,輕粉在蒿蟲丸中的作用不僅僅是作為抗蟲劑,更能起到協調整個方劑作用的效果,從而使得蒿蟲丸在應對蛔蟲病上更加全面。因此,輕粉的添加,是根據其在臨牀實踐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而精心選擇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蒿蟲丸為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以下從古代功效主治與組成邏輯兩方面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驚風的病因病機
    古代醫家認為小兒驚風多因「風熱痰火」內擾,或外感邪氣引動肝風,導致肝風內動、心神不寧,臨床可見抽搐、神昏、煩躁等症。
    《幼科發擇》提及:「驚風者,肝風內動,心火亢盛」,治法需兼顧清熱、鎮驚、熄風。

  2. 蒿蟲丸的應用特點

    • 青蒿節內蟲:七月初旬採集,取其生於蒿節,得青蒿清透之性,傳統認為此蟲具「熄風止痙」之效,尤擅平肝定驚。
    • 朱砂、輕粉:二者均屬重鎮安神之品,朱砂清心鎮驚,輕粉(需注意為古法製劑)亦有化痰開竅之用,協同蟲類藥以助鎮靜。
    • 人乳送服:人乳甘潤,能調和藥性,兼顧小兒臟腑嬌嫩之體質,使峻藥緩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性配伍分析

    • 朱砂(辰砂):味甘微寒,歸心經,能「清心火、鎮驚安神」,直接針對驚風伴隨的心神不寧。
    • 輕粉:辛寒有毒,古法用於「化痰逐涎、通竅醒神」,協助化解痰熱蒙蔽之證。
    • 青蒿蟲:為本方君藥,取其「蟲類搜風」之性,與蒿之清透相合,既能平肝熄風,又無過溫之弊,符合小兒「肝常有餘」之病理特點。
    • 人乳:為引經藥,甘平補虛,緩和金石藥之峻烈,並助藥力吸收。
  2. 治療原理推論

    • 標本兼治:朱砂、輕粉治標以鎮驚化痰,青蒿蟲治本以平肝熄風,標本並行,共奏止痙之效。
    • 時令取藥:強調七月初旬採蟲,因蟲體未化蛹,藥性全備,符合「天人相應」思想,亦避免蟲體羽化後藥效散失。
    • 劑型設計:丸如麻子大,順應小兒服藥習慣;瓷罐收貯防潮,確保金石類藥穩定性。

總結

蒿蟲丸之設計,以蟲類藥為主導,結合金石鎮驚與時令採集之智慧,體現古人「以蟲治風」、「重鎮安神」的治療思路,針對小兒驚風屬「熱極生風」或「痰熱挾驚」者,展現中藥配伍「峻藥緩投」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朱砂1錢,輕粉1錢。
上為細末,取青蒿節內蟲(須七月初旬取,遲則生翅飛去)同研,丸如麻子大,曬乾,瓷罐收貯。
每服1歲1丸,人乳汁調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蒿蟲丸, 出處:《慈幼新書》卷七。 組成:朱砂1錢,輕粉1錢。 主治:小兒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