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丹
RI YU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丹溪治法心要》卷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日月丹方劑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有二: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代醫家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神不安則百病叢生。硃砂能安神定志,平息躁動,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 驅邪辟穢: 硃砂性重,入腎經,具有鎮驚安神、辟邪驅穢之效。古代醫家認為,邪氣入侵,可致百病。硃砂能驅散邪氣,防止病邪侵犯,治療驚悸不安、癲癇抽搐等症狀。
因此,日月丹方劑中含有硃砂,旨在鎮心安神、驅邪辟穢,以達到治療心神不寧、驚悸不安等疾病的目的。
日月丹方劑中含有輕粉,是因其具有攻邪逐穢之效,用於治療濕熱蘊結之症。輕粉性寒,味苦,入肝、脾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並能散結消腫。
日月丹方劑主治濕熱蘊結,症見發熱、口苦、煩躁、腹痛、瀉痢、黃疸等。輕粉在此方劑中起到瀉熱燥濕、解毒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利濕、化瘀止痛之功效。
日月丹方劑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蜈蚣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阻絡所致的疼痛,如關節疼痛、頭痛、牙痛等,蜈蚣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解毒散結:蜈蚣亦有解毒散結之功,能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等,也能化解腫瘤、瘡瘍等病症。日月丹方劑中,蜈蚣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方劑的解毒散結功效,促進病症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日月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為古代兒科危急症候。急驚風多因外感熱邪、痰熱內閉,症見高熱抽搐、神昏譫語;慢驚風則屬虛證,常因脾虛肝旺或陰虛風動,表現為緩慢抽搐、肢冷嗜睡。
本方以「點眼」外用,利用黏膜吸收藥物,刺激淚流,引邪外泄,達開竅醒神、熄風定驚之效。「麻辣淚流過腮」為藥效反應,通過刺激經絡(如足厥陰肝經連目系),調和氣血,緩解痙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 雄黃(辛溫,有毒):解毒辟穢,豁痰開竅,古用於痰熱蒙蔽之驚癇。
- 硼砂(甘鹹涼):清熱消痰,防腐斂瘡,外用可除目赤腫痛。
- 樸消、元明粉(鹹苦寒):瀉熱通便,軟堅散結,引熱下行,間接緩解肝風內動。
- 冰片、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醒神,穿透力強,促進藥物吸收,直達病所。
2. 組方邏輯
- 清熱瀉火:硼砂、元明粉清肝胃積熱,釜底抽薪。
- 化痰開竅:雄黃、冰片、麝香化痰通絡,開閉醒神。
- 外治引邪:點眼刺激,通過淚液排泄痰熱,符合「病在上取之下」的反治法。
3. 治療原理推論
急驚風多因「熱極生風」,方中藥物多寒涼,可清瀉內熱;麝香、冰片速效開竅,緩解神昏。慢驚風若屬虛寒,此方或暫治標(如痰阻),但需配伍溫補內服藥。整體以外治法「急則治標」,結合經絡刺激,調節陰陽。
結論:此方側重「痰熱驚風」,透過清熱化痰、開竅熄風,配合外用刺激,達到急救效果,反映古代外治法的巧思。
傳統服藥法
雄黃、硼砂、樸消、冰片、麝、元明粉各等分。
立秋前一日曬,研。
點眼。麻辣,淚流過腮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日月丹, 出處:《丹溪治法心要》卷八。 組成:朱砂1兩,輕粉1兩,蜈蚣1條。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日月丹, 出處:《理瀹》。 組成:雄黃、硼砂、朴消、冰片、麝、元明粉各等分。 主治:胃氣痛,絞腸痧,霍亂吐瀉轉筋,並淹、跌、縊尚未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