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砂定痛散

辰砂定痛散

CHEN SHA DING T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胃經 23%
心經 11%
脾經 11%
肝經 11%
腎經 6%
大腸經 5%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辰砂定痛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辰砂定痛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疼痛,而石膏能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疼痛。

2. 止痛涼血: 石膏能涼血止血,對於辰砂定痛散治療的熱毒瘀血所致的疼痛,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能減輕疼痛,促進血行,改善局部血運。

辰砂定痛散中包含胡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痛鎮痙: 胡黃連性寒,味苦,歸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鎮痙止搐的功效。對於辰砂定痛散所治的熱毒攻心、心火亢盛、神志不安、疼痛劇烈等症狀,胡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降低心火,緩解疼痛。
  2. 配伍協調,增強療效: 胡黃連與辰砂、硃砂、雄黃等藥物配伍,可以相互協調,增強清熱解毒、鎮痛鎮痙的療效。同時,胡黃連的苦寒之性,可以緩解辰砂、硃砂等藥物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辰砂定痛散中含有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痛止痙: 硃砂性寒,具有鎮痛止痙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疼痛。古籍記載其能「定驚安神」,對於一些疼痛伴隨驚悸、失眠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疼痛。辰砂定痛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連、黃芩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止痛的效果。

辰砂定痛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止痛,開竅醒神:冰片性寒,味辛,入心經,具有清熱止痛、開竅醒神之效。辰砂定痛散主治熱毒攻心、神昏譫語、口噤牙關、疼痛難忍等症,冰片可清心火、止疼痛,並可開竅醒神,使患者神志清醒,恢復知覺。
  2. 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冰片具有通竅透表的作用,可促進其他藥物穿透肌膚,到達病竈部位,增強藥效。同時,冰片能與辰砂等藥物相互作用,協同發揮清熱解毒、止痛定驚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辰砂定痛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鼻瘡」,均屬上焦熱毒熾盛或火熱上炎所致之症。口瘡多因心脾積熱,咽喉腫痛常與肺胃火盛相關,鼻瘡則多由肺熱熏灼。本方外用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核心,適合局部紅腫熱痛明顯者。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軟石膏(煅)
    性辛甘大寒,煅後質地收澀,兼有清熱與收斂之效。外用具吸濕斂瘡作用,能緩解黏膜潰瘍滲液,並清泄肺胃火熱,為方中主藥。

  2. 胡黃連(末)
    苦寒沉降,善清濕熱毒邪。其燥濕解毒之力,助石膏清解熱毒,尤針對口舌瘡瘍伴濕熱者,且能抑制火毒熾盛所致之腫脹。

  3. 辰砂(硃砂,末)
    甘微寒,入心經。外用可清熱解毒、鎮痛安神,針對火熱上炎引起的疼痛煩躁。其色赤入血分,能涼血消腫,配合石膏增強消炎之效。

  4. 冰片
    辛香苦寒,具強力透皮滲透性,能散鬱火、消腫止痛。其開竅走竄之性,引諸藥直達病所,迅速緩解疼痛不適,為局部外用方之引經藥。

配伍邏輯與協同作用

  • 清熱為本:石膏配胡黃連,一清氣分實熱,一解濕熱毒結,上下焦火熱並治。
  • 鎮痛為標:辰砂清心鎮靜,冰片局部麻痹,二者協同止痛,尤適黏膜急性炎症。
  • 外治特性:全方研末極細,吹摻患處,直接作用病灶,避免內服寒涼傷胃之弊,專攻熱毒局部熾盛之證。

推論延伸
此方設計體現「清熱—解毒—止痛」三步思路,適用於熱邪偏盛、疼痛明顯之淺表炎症。若見瘡面晦暗、久不斂口之陰證,則非所宜。現代可類比於口腔潰瘍、急性咽炎等屬中醫實火證者,然須辨證使用。

傳統服藥法


軟石膏(煅)1兩,胡黃連(末)2分,辰砂(末)5分,冰片2分。
上為末,收罐內。
如口內則摻之,喉內則吹之,每日5-7次,咽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辰砂定痛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軟石膏(煅)1兩,胡黃連(末)2分,辰砂(末)5分,冰片2分。 主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鼻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