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癇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原因有二:
一、 平肝熄風: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痛之效。對於肝風內動所致的各種癲癇症狀,如抽搐、昏厥、口眼歪斜等,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二、 通絡止痛: 天麻亦能通絡止痛,對於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而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天麻在定癇丸中起著平肝熄風、通絡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癲癇發作的症狀,提高療效。
定癇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定癇丸多用於治療小兒驚癇,而驚癇的病因往往與熱邪內擾、痰濁阻滯有關,川貝母可清熱化痰,解除痰熱對腦部的刺激,達到止驚安神之效。
- 降逆止嘔: 川貝母能降氣止嘔,對於因痰熱阻肺、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定癇丸的患者常伴有嘔吐、呃逆等症狀,川貝母的降逆止嘔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定癇丸中包含天南星,乃因其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燥濕化痰,化痰止咳,尤其擅長於治療痰濕阻肺、痰濁蒙竅之症。而其祛風止痙之效,可有效緩解因痰濁阻滯、風邪外襲所致的驚癇、抽搐等症。因此,天南星在定癇丸中可發揮化痰祛風、止痙定癇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伍,共奏療效。
定癇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止嘔安蛔: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嘔安蛔之效。定癇丸以治小兒驚癇為主,而驚癇多因痰濁內阻、心神不安所致,半夏可化解痰濕,使心神寧靜,從而達到止驚安神之效。
- 配伍增效:半夏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天南星、硃砂等配伍,可增強其止驚安神之效。例如,半夏與天南星合用,可加強燥濕化痰之力;半夏與硃砂合用,可鎮心安神,共同達到治驚止癇的效果。
定癇丸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健脾、降逆止嘔的功效。定癇丸中加入陳皮,有助於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緩解因氣機阻滯、痰濕停滯所致的癲癇發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陳皮與其他藥物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陳皮與半夏、茯苓等藥物搭配,能更有效地化痰止咳、健脾利濕,達到治療癲癇的目的。
定癇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定癇丸多用於治療癲癇,而癲癇的病機常與脾腎虧虛、痰濕內阻、心神不寧等因素相關。茯苓可健脾利濕,化痰降逆,使脾胃運化正常,心神安定,從而達到止癇之效。
- 配伍增效: 茯苓與定癇丸中其他藥物,如遠志、柏子仁等,具有協同作用。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定癇丸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益智寧心的功效。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能緩解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對於癲癇發作時的精神亢奮、神志不清有緩解作用。此外,茯神還具有益氣健脾、寧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患者因癲癇發作而導致的脾胃虛弱、體虛乏力等症狀,從而增強患者的抗病能力,有利於癲癇的控制和康復。
定癇丸中加入丹參,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
丹參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其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血流通暢,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因血瘀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此外,丹參的涼血止痛功效,可以清熱解毒,抑制癲癇發作時所伴隨的發熱、煩躁、疼痛等症狀,進一步控制病情。
定癇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清熱,寧心安神: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生津、清熱除煩、養心安神的功效。癲癇發作常伴隨心神不寧、煩躁不安,麥門冬可滋陰降火,緩解燥熱之症,安定心神,從而起到緩解癲癇發作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定癇丸中其他藥材如天麻、石決明等,具有平肝熄風、鎮靜安神之效。麥門冬與之相配,可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定癇丸中加入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化痰止痙: 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胃經。其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痙之效。對於痰濁矇蔽心竅,導致的癲癇、驚厥等症狀,石菖蒲能起到開竅醒神,化痰止痙的作用,改善患者神志不清、肢體抽搐等症狀。
- 化濕健脾,益氣安神: 石菖蒲還具有化濕健脾、益氣安神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濁內阻,導致的癲癇發作,石菖蒲能起到健脾化濕、益氣安神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
定癇丸中加入遠志,主要有兩個原因:
- 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苦,性溫,歸心、肺、腎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對於癲癇患者常伴隨的驚悸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遠志能起到安撫心神、平息躁動的作用,有助於穩定患者情緒,減輕發作頻率。
- 活血化瘀: 遠志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為癲癇發作的根源提供改善。
總而言之,遠志在定癇丸中的加入,不僅能安神定志,更能活血化瘀,雙管齊下,為治療癲癇提供更全面的幫助。
定癇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定驚止痙: 全蠍味辛、鹹,性平,歸肝經,具有平肝熄風、定驚止痙的功效。對於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痙攣等症狀,全蠍能有效抑制肝風,穩定神經系統,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 通絡止痛,消腫散結: 全蠍還具有通絡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腫脹等症狀,全蠍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消腫散結。
因此,定癇丸中加入全蠍,旨在綜合其平肝熄風、定驚止痙、通絡止痛、消腫散結等功效,以治療因肝風內動或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驚癇、抽搐、痙攣、肢體麻木、疼痛、腫脹等症狀。
定癇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調和的作用,能調和諸藥,減少藥物毒性,避免其他藥材過於燥烈或寒涼,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 增強療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可緩解其他藥材的副作用,保護胃腸,同時,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功效,有助於治療癲癇。
定癇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化痰止痙的功效。
白僵蠶為蠶蛾幼蟲感染白僵菌後的乾燥蟲體,具有疏風解痙、化痰散結之效。其性寒,味甘鹹,入肝經,能清熱解毒,並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達到止痙的效果。
因此,在定癇丸中加入白僵蠶,能有效緩解癲癇發作,同時亦可化痰開竅,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定癇丸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其安神定驚、化痰開竅的功效。
琥珀為化石,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其質地堅硬,色澤透明,具有鎮驚安神、化痰開竅的作用。在定癇丸中,琥珀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鎮驚止痙、化痰開竅,治療癲癇等疾病的效果。
琥珀在定癇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藥材的獨特作用,並彰顯了中醫藥學的精髓。
定癇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癲癇(癇癲病)。其中,硃砂(也稱為硃砂)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對於其療效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硃砂具有安神鎮定的作用,能夠減少癲癇發作時的焦慮和緊張情緒,使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其次,硃砂含有的汞成分可以調節神經系統的活動,有助於穩定腦神經的興奮性,降低癲癇發作的頻率。此外,硃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能夠增強患者的體質,從而抵抗癲癇病因帶來的影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硃砂含有毒性成分,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有效。綜合來看,硃砂的加入使定癇丸在治療癲癇方面具備了多重的療效機制。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定癇丸 」介紹
定癇丸,中藥方劑,主治男子、婦女、兒童患有癲癇症或癲狂。方劑由天麻、川貝母、天南星、半夏、陳皮、茯苓、茯神、丹參、麥門冬、石菖蒲、遠志、全蠍、甘草、白僵蠶、琥珀、硃砂等藥材組成。
天麻
天麻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川貝母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天南星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但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半夏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茯神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茯神常被用於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也可改善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此外,茯神還能利尿消腫,改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丹參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活血化瘀方面,丹參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凝固。止血方面,丹參可增強止血活性、促進傷口癒合。調經方面,丹參可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緩解經期不適。丹參雖功效顯著,但也有其禁忌,有出血傾曏者、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石菖蒲
石菖蒲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常用於治療痰濕穢濁之邪矇蔽清竅所致之神誌昏亂、癲狂痰熱內盛、濕濁矇蔽等症狀。另外,石菖蒲也具有芳香化濕、安神益智、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等功效。
遠志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遠志性溫,味辛,歸心腎經,含有遠志酮、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遠志中的遠志酮可刺激尿液分泌,利尿消腫。遠志中的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緩解炎症反應,促進水腫消退。遠志中的揮發油和辛味成分可祛痰止咳,可與杏仁、貝母、桔梗同用,治療痰多粘稠、咳吐不爽者。遠志中的苦味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同用,治療癰疽瘡毒,乳房腫痛等症。
全蠍
全蠍性味鹹、寒,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的功效。全蠍可平肝息風,調和氣血,治療肝風內動、頭暈目眩、手足抽搐、癲癇狂躁等症;同時可祛風止痙,治療中風後之痙攣、抽搐,以及肌肉痙攣、痛經等症;此外,全蠍還能祛風除濕,治療關節疼痛、肌肉痠痛、身重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
傳統服藥法
明天麻1兩,川貝母1兩,膽南星(九制者)5錢,半夏(薑汁炒)1兩,陳皮(洗,去白)7錢,茯苓(蒸)1兩,茯神(去木,蒸)1兩,丹參(酒蒸)2兩,麥冬(去心)2兩,石菖蒲(石杵碎,取粉)5錢,遠志(去心,甘草水泡)7錢,全蠍(去尾,甘草水洗)5錢,僵蠶(甘草水洗,去嘴,炒)5錢,真琥珀(腐煮,燈草研)5錢,辰砂(細研,水飛)3錢。
加人參3錢尤佳。
用竹瀝1小碗,薑汁1杯,再用甘草4兩熬膏,和藥為丸,如彈子大,辰砂為衣。
每服1丸,照五癇分引下:犬癇,杏仁5個煎湯化下;羊癇,薄荷3分煎湯化下;馬癇,麥冬2錢煎湯化下;牛癇,大棗2個煎湯化下;豬癇,黑料豆3錢煎湯化下,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乾、便秘、尿黃等,應及時停藥。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癇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赤蜈蚣1個(去頭足,酒浸,炙),蠍梢1分,白附子(生)1分,烏蛇肉(酒炙)1分,大南星(爲末)1分,圓白半夏末(用薑汁和1宿)1分,熊膽半分,白礬(新瓦上煅枯)半分。 主治:小兒五癇。
定癇丸, 出處:《醫學心悟》卷四。 組成:明天麻1兩,川貝母1兩,膽南星(九制者)5錢,半夏(薑汁炒)1兩,陳皮(洗,去白)7錢,茯苓(蒸)1兩,茯神(去木,蒸)1兩,丹參(酒蒸)2兩,麥冬(去心)2兩,石菖蒲(石杵碎,取粉)5錢,遠志(去心,甘草水泡)7錢,全蠍(去尾,甘草水洗)5錢,僵蠶(甘草水洗,去嘴,炒)5錢,真琥珀(腐煮,燈草研)5錢,辰砂(細研,水飛)3錢。 主治:男、婦、小兒癇症或癲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